<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占地面积约1160平方米,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包括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4处文物建筑,现辟为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惠宇楼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主楼。大楼为砖木混合结构,中国固有式建筑风格。大楼共分两层,设阁楼。建筑平面呈“H”形,外墙青砖勾缝,内置木质地板、扶梯,小青瓦覆顶,歇山顶。地磁测点碑为中国第一个测定的地磁点。地质楼为移动砖木混合结构二层楼房,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一字式布局,四面坡式顶,小青瓦覆顶,青砖外墙,一层拱窗,二层方窗。卢作孚旧居原为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博物馆办公楼,其院长室曾为卢作孚先生办公及临时生活用房。旧居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一楼一底,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四周设有回廊,入口位于二层,歇山顶,小青瓦覆顶。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民办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民办科研机构,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科技事业发展的“诺亚方舟”。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对研究中国民族科学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抗战期间内迁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旧馆位于重庆市枇杷山正街74号,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华路398号。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有室外展示内容,包括丛林迷宫、鸟语森林、蝴蝶谷、奇石阵、四季花卉和按AAAA级旅游景点的标准修建游客服务中心。设《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新城,基本陈列由《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都市》7大板块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该馆现有藏品11万余件,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以系统收藏中生代各类恐龙化石和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脊椎动物标本为主要特色。</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