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做为中建建二代的人,由于当时年龄小,上班晚,1984年才接父亲班参加工作,对本企业1980年以前的历史,不甚熟悉和了解。</p> <p class="ql-block"> 在郝杰的介绍下,他把他第二个师傅沈伯林,引见我俩在微信里认识,这是我俩第二次相遇。第一次是在我的一篇美篇文章《深圳世贸广场.敢向地下要空间~地下室搅拌站》里,沈总看到后通过郝杰给予的评论。</p><p class="ql-block"> 郝杰的第一个师傅是二公司机运处的宗守渝。</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5日,初六,我和沈总加了个人微信。为弘扬建筑五师精神的情缘结识了沈总,意外的获得一个尘封已久的历史,虽然已过去五十多年,但是一聊起沈总的原工作单位,对我还是那么亲热。</p> <p class="ql-block"> 从聊天中得知,沈总刚从学校毕业时,分配的原工作单位是建筑工程部第一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曾经的名称用过建筑工程部西南第七工程公司(1962年)、建筑工程部一局第七工程公司(1965年)是从四公司变更而来的。1970年后从国家建委(国家建委1970年6月22日四部门合并入国家建委)一局脱钩的,成为了四川省建筑工程局属下的第四工程大队革命委员会。四公司和现在的中建二局同是建筑五师的,渊源流长。</p> <p class="ql-block"> 沈总1967年毕业于苏州建校,他跟当时分到“长江指挥部”下属单位的(以后的中建二局二公司)冯厚生、蒯根发,许长才(一公司)是同学,并且1983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进修的徐佑福(二局二公司)也是同学。</p> <p class="ql-block"> 从和沈总的聊天中,了解到一点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工业基础建设大规模开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p> <p class="ql-block"> 战事缓和后,有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为建筑施工。</p> <p class="ql-block"> 华东野战军(三野)步兵第九十九师,就是在这种大形势下,于1952年5月,在上海江湾,改编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五师,代号“发明部”,下辖13、14、15团和及师部和直属队,7000多人。取消了营、连建制,按土建工种改设为若干大队和专业中队。</p> <p class="ql-block"> 当时被编为华东建筑工程局系统,名为华东第二建筑工程公司。</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五师,首任师长陈佃园,是老红军,甘肃渭源人,生于1911年5月11日。1931年参加江西宁都暴动后加入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右一陈佃园。</p><p class="ql-block"> 此照片引自,陈佃园师长的儿子(大地之子.陈斌)写的美篇回忆录《父亲身上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 1953年,五师在上海吸收了二千余名,上海、江浙一带三级技术以上的土木建筑工人作教员当老师,对五师进行了三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上海又将上海土木工程处,几百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专业人员调进五师。</p> <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五师奉建工部命令,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工程。“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之一,成为建工部“直属工程公司”的主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 1953年9月,党中央决定三年建成一汽,建工部具体承担施工。建工部成立“直属工程公司”。从上海调来五师师部及三个团,师长陈佃园任副经理。</p> <p class="ql-block"> 1954年1月1日,一汽正式由“直属工程公司”全面承担施工。工程分设了10个工区,其中8个承做厂房,1个做管道道路,1个做水电安装,生产设备安装由汽车厂自己搞,另暂设工程处负责施工期的临时道路和水电供应。</p> <p class="ql-block"> 1955年,一汽厂房基本建成,如期完成了三年建成一汽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1955年5月,建筑五师正式集体转业,原由供给制改成工资制,成为了真正的建筑企业职工。</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直属工程公司对下属单位进行了一次机构调整:将101工区改为第一工程处,102工区改为第二工程处,104工区改为第三工程处,105工区改为第四工程处,110工区改为第六工程处,将木工厂、钢筋预制厂、混凝土搅拌站合并为联合厂,另设机运处、动力站、修理厂。</p> <p class="ql-block"> 1956年3月,公司北上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建设第一重型机械厂,简称一重,也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建工部决定,将“直属工程公司”更名为“建筑工程部第一工程局”。三处、四处合并为一公司,即二局的前身。同年8月,一局调往四川德阳建设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电机厂和江油钢铁厂。</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国家授予中建一局“工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的光荣称号,是中国建筑业“先锋”和“铁军”称号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1962年8月,建工部和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作出决定,将建工部第一工程局与四川省建设厅合并,成立“建筑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的同时,成立了四川省建设局,下属4个公司: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省建三公司、省建四公司。</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建工部决定撤销“西南工程管理局”,重新成立建筑工程部“第一、二、三、四工程局”。</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建工部决定以建工部第一工程局一公司为主,同时抽调在西北从事国防工程建设的建工部第五工程局五公司、二局各抽部分人,建工部一局机械化施工公司一队等17000余人,组建“长江工程指挥部”,进驻达县(地区、专区),建设达县以北的万源县062基地(白沙),达县以南宣汉县至大竹山区的064基地。</p> <p class="ql-block"> 062、064两个基地均属战略导弹生产、火箭弹研制、火工品研制生产基地,两个工程是战备一级保密工程。两个航天基地均隶属于航天七院,当时分属三机部、七机部的航空航天基地,国防军工一级保密单位。1985年062与064基地合并,保留062基地代号,对外公开使用公开名称为“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p> <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13日,建工部军管会与四川省革委会共同商定,决定将“长江工程指挥部”更名为“103工程指挥部”后,正式与建工部一局脱钩。</p> <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7日,建工部(69)建管生字1号文,决定将“长江工程指挥部”改名为建工部“103工程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此103与中建二局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在103工程指挥部的基础框架上,组建成立了中建二局。</p> <p class="ql-block"> 在四川达县和河南洛阳,习贯上被民间叫做103(以后的中建二局),是来自三线建设时期的达县062、064基地。062基地的万源白沙7102厂等,062基地的宣汉的7111厂、7105厂、7104厂、7140厂。</p> <p class="ql-block"> 建筑五师13团、14团大部人员在中建二局,原13团的近一个营在德阳105工区(1960年组建的建筑工程部一局四公司)1971年,下放到四川省建设局省建四公司。</p><p class="ql-block"> 105工区为主刚组建一局四公司成立时,其公司领导有:原13团政治处主任于延斌,十三团宣传科长许景茂,组织科长王世同,作战科长陶浩然,还有高怀礼、薛万彬等人,其员工老五师居多。</p><p class="ql-block"> 15团入川后为一局三公司,驻江油。70年代去北京建机场,后留在北京,现为一局四公司,15团几乎是整建制的在一局四公司了。二局15团的人微乎其微。</p> <p class="ql-block"> 从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原建筑五师13团一部分)的发展历程看,从四公司志中的介绍,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步兵第九十九师二九五团,1952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五师。</p><p class="ql-block"> 1953年,在长春一汽时为第五师十三团二大队。</p><p class="ql-block"> 1955年,在长春集体转业时,改为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一O四工区二大队。</p><p class="ql-block"> 1956年,在富拉尔基一重工地时,二大队改为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二工段。段长高怀礼,党支部书记倪忠。</p><p class="ql-block"> 1958年11月,进川建设二重厂工程时,该段改为建筑工程部一局第一工程公司一0五工区,主任赖成东,党支部书记王世同,工区下设3个施工队、1个加工队。</p><p class="ql-block"> 1959年,赖成东调离,高怀礼任一0五工区主任。</p><p class="ql-block"> 1960年7月25日,以建工部一局一公司一O五工区为基础,从一局所属单位抽调部分管理、技术人员及工人,正式组建建筑工程部第一局第四工程公司,局以建一(60)干字41文任命于延庆、王世同为公司党委负责人。郭震、杨洪泽、王实业为行政负责人(均未到职),高怀礼为实际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公司由德阳赴四川雅安承担施工任务,雅安工程旋即下马。</p><p class="ql-block"> 1961年初,公司迁到江苏省无锡市承担国防科研项目施工任务。公司经理王实业,副经理高怀礼,薛衍庆(后增),主任工程师张永明。公司下设第一至第五大队5个施工生产单位。</p><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25日,根据建工部一局(61)干字18号文决定,公司下属的5个大队改组为四0一、四0二和四0三等3个工区,以及动力站、加工厂等2个附属辅助生产单位。</p><p class="ql-block"> 同年10月,建筑工程部决定,从中国建筑公司(当时是否有此叫法?)机关和后备处抽调部分管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充实四公司。局根据建筑工程部的决定,以建一(61)号干字28号文收编中国建筑公司唐山工程处为四公司四0三工区,公司原四0三工区改为四0四工区,同一文件任命金力更、魏新忠为公司副经理。</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12日,根据建筑工程部(62)建刘办字51号文决定,公司名称改为建筑工程部西南第七工程公司。</p><p class="ql-block"> 1965年8月26日,根据建工部第一工程局(65)建一办字第1号文决定,公司改称建筑工程部一局第七建筑工程公司。10月15日,根据局(65)建一办字7号文决定,公司改称建筑工程部一局第四建筑工程公司。</p><p class="ql-block"> 截至到1970年,四公司还在一局的行政隶属内。四公司仅是一局一公司在105工区基础上整编的,当时一公司有六个工区及附属单位,也就是13团的一个营组建的四公司。</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建四公司在基本完成三线核工业工程(812厂等)建设后,1975年,全公司开赴重庆长寿建设“四川维尼龙总厂(四川华纤总厂)”,现改为重庆化纤总厂。这是全国引进的三大化纤工程之一,从事改善人民穿衣问题。</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与中建二局二公司关系紧密相联,二公司的前身是九十九师295团的一营和296团的三营,九十九师整编为建筑五师后,295团为13团,296团为14团。</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四公司才从一局脱钩调出去,划归了四川省建设工程局的隶属关系。</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基本完成了062、064基地国防工程一期工程主要项目的建设任务。1972年11月,国家建委调103工程指挥部到河南洛阳承担豫西山区三大动力厂的施工。</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国家建委决定103工程指挥部与101工程指挥部(贵州061基地)合并,组建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p> <p class="ql-block"> 在1983年,四川省建四公司的党委书记许景茂(原建筑五师13团宣传科长),调到中建二局任党委书记,可谓是又回到了老家(建筑五师)。他在调中建二局1983年前任重庆建委副主任,重庆建院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 现中建二局,四川省建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属华西建设集团),由于历史的发展1968年以前都是一样的历史经历,可谓一脉相承,铁血铸军魂。</p> <p class="ql-block"> 感谢原中建二局南方公司党委书记张继平,中建二局二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洪川,原四川省建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沈伯林,中建二局二公司徐佑福,对本文提供的信息资料和斧正!</p> <p class="ql-block"> 为保证本文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四川省建第四工程公司的辗转经历,记述引用的是公司志。</p> <p class="ql-block"> 本文如有错误和不实之处,请看到本文的人给予指出,以利纠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