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博物馆2024.2.16

宏忠

<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是距今6000-6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聚落遗址,是一处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发掘的房屋有平面呈圆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等几种形制。方形房屋一般面积较小。圆形或长方形房屋的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个别小的仅10平方米。在居住处的中心地点有1座面积相当大的长方形房屋,面积达160平方米左右,是氏族成员公共活动的场所。发掘约有200余座,说明半坡氏族公社已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和聚落。</p> <p class="ql-block">  石兴邦先生,中国现代考古学家。1923年生于陕西耀县。1954年开始主持半坡遗址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 首次清理出一处大型原始聚落。其后主持编写了半坡遗址发掘报告《西安半坡》。对半坡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一个开端,石兴邦先生也由此开始通过聚落考古方法研究中国氏族社会。而《西安半坡》对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的一类新石器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为中国新石器考古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模式。在主持发掘半坡遗址期间,石兴邦先生同时辅导参加发掘的全国考古培训班学员的实习,为各地培养大批人才贡献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五六千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这种房屋冬暖夏凉。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并且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种。建房时他们先在地上挖出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设立柱,然后用树枝等材料沿炕壁建起围墙,有的还在内外抹上草泥,以增强牢固性,最后在立柱和围墙上架设屋顶。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栗。白菜和芥菜。是最早种植芥菜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会制作彩陶,纺线,织布,制衣,并且会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及表明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半坡博物馆曾在修复当中,已在2006年7月重新开馆。</p> <p class="ql-block">  半坡遗址是考古学宝库,让人感叹石器时代的生活与文明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