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风貌-【法国·塞纳河】

适得其乐

<h3>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流经巴黎一段约20多公里,呈从东向西流向。巴黎人称塞纳河为“慈爱的母亲”,说巴黎是“塞纳河的女儿”。人们按照塞纳河的流向,通常把巴黎境内塞纳河以北区域称为右岸,塞纳河以南区域称为左岸。</h3> <h3>  塞纳河两岸有一系列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建筑,矗立在塞纳河边,它们见证了巴黎的发展变化,本身也经历了历史沧桑。尽管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疤痕,但是今天仍然是巴黎人的骄傲,同时也受到了世界各国游客的青睐和赞美。</h3> <h3>  巴黎境内塞纳河上共建有36座桥,每一桥建造时间不同,建造样式各异,每一桥都有自己的故事。<br>  关于巴黎的桥,总部位于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有过认定的,从埃菲尔铁塔旁的耶拿桥,到巴黎圣母院旁的苏利桥,一共23座桥,加上塞纳河两岸的历史建筑,共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巴黎-塞纳河畔”世界遗产中的遗产点。<br><br>  下面根据乘船游览塞纳河时拍摄的图片和视频,按照游船的行驶路线,即由西面的耶拿桥出发,逆流至东面的苏利桥,绕过圣•路易岛返回,逐一介绍塞纳河上的桥(很遗憾没能把经过的所有桥全部拍下来)。</h3> <h3> 1 耶拿桥(迪阿纳桥)是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下游的起点,桥的左岸是埃菲尔铁塔,右岸是夏乐宫。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样。但每天有无数人走过它,走向自己的梦想。1807年,拿破仑一世在华沙颁布帝国法令,要求修筑通往法兰西军事学院的桥梁,因为是通往军事学院的,刚开始这座桥的备用名字是“战神桥”或“军事学院桥”,最后,有人提议以一次胜利命名这座桥,并选择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该桥为5拱,每个拱长28米。1808年开始,建桥花费了六年时光,到1814年桥建好。桥梁两旁每个桥墩上装饰有帝国鹰。四个桥头竖立着4座士兵牵马的雕像,他们分别是右岸的高卢战士和古罗马战士;左岸的阿拉伯战士和古希腊战士。</h3> <h3>  2 德比利桥始建于1899年,钢结构的设计和埃菲尔铁塔采用的技术是同一时期的,它是为1900年世博会而建的纪念桥,后得以和埃菲尔铁塔一样保留下来。桥名则来自于战死于“耶拿”战役的德比利将军。该桥1937年被破坏,1988年得以重建。德比利桥横跨塞纳河,它紧邻埃菲尔铁塔,是仅次于耶拿桥离铁塔第二近的桥,位于铁塔的东北方向。桥的设计还挺有特点。桥的上面有拱形,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很像一座现代桥。</h3> <h3>  3 阿尔玛桥建于1854—1856年,得名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阿尔玛战役:英法联军战胜俄国军队。桥长153米,宽42米,拿破仑三世为其揭幕。两面桥墩上有4座法国士兵雕像,现在成了塞纳河水位的标记:如果塞纳河水没过了这位轻步兵的脚踝的时候,一般都会提醒巴黎河岸的小心水位上涨造成损害。</h3> <h3>  而真正让桥成名的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于此桥北端的隧道内,由此使阿尔玛桥一夜成名。1997年8月30日下午,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多迪,在巴黎里茨饭店用完晚餐后已是深夜,准备前往多迪在巴黎16区的私人住宅。为摆脱7名骑摩托车的摄影记者的追逐,他们乘坐的奔驰型豪华轿车时速高达150公里以上。31日凌晨约零时30分,汽车行至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下公路隧道时突然失去控制,撞在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上,汽车被完全撞坏,多迪和司机当场身亡,戴安娜与她的保镖身负重伤,被送进医院抢救。凌晨4时,戴安娜因胸部大出血在医院逝世,年仅36岁。</h3> <h3>  戴安娜王妃的离世,顿时使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英国媒体更将此地命名为“不列颠的伤心地”。戴妃辞世后,隧道入口上方原本由法美友好协会捐助建立的一个名叫“自由火焰”的火炬雕塑,由于所在位置的特殊性,现在这个火炬被喜爱戴妃的人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每年自发来到此地的游人络绎不绝,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戴妃遇难日还会有各国电视台来此作实时报道。因此,这个火炬雕塑也就成了祭奠戴妃的圣地。 </h3> <h3>  ( 以上两幅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作者)</h3> <h3>  4 荣军桥是塞纳河上最低的桥,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下游,全长152m,宽18米,始建于1826年,由于工程师缺乏经验和地面沉降问题在第二年重建。以后又经历了1854年、1878年和1879年多次重建。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1879年冰雪破坏了桥梁的承重结构,导致桥梁垮塌。由于左岸不远处是拿破仑的长眠地,所以该桥命名为“荣军桥”,远处便是香榭丽舍大道的大皇宫。<br></h3> <h3>  5 亚历山大三世桥是巴黎跨越塞纳河上的最壮观、最华丽的一座桥。这座桥全长107米,兴建于 1896 -1900年。建造此桥是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的结盟: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1892年缔结了法俄同盟。1896年10月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为该桥奠基。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陵墓。</h3> <h3>  大桥两端四座17米高桥头柱上有镀金的飞马雕像,它的华丽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别显眼。右岸两座立柱上雕像,象征“科学”和“艺术”;左岸两座立柱上雕像,象征“工业”与“商业”。</h3> <h3>  桥拱的拱冠上有象征塞纳河戴有巴黎徽章的仙女像(上游)与戴着俄国涅瓦河徽章的仙女像(下游),</h3> <h3>  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h3> <h3>  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由小爱神托着,装饰美轮美奂,在夜间更添魅力。</h3> <h3>  6 协和桥是巴黎地区交通流量最大的一座桥梁。这座大桥曾先后被称为路易十六大桥、革命大桥以及协和大桥。大桥两端分别连接着波旁宫和协和广场。协和桥建于1791年,筑桥的一部分石料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桥总长153米,宽18米。1932年,大桥改造扩宽到34米,最后一次整修是在1983年。</h3> <h3>  7 桑格尔行人桥,原名索尔菲雷诺桥,是为纪念索尔菲雷诺战役的胜利而命名。此桥原名苏法利诺人行天桥,2006年更名为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人行天桥。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是塞内加尔的诗人、政治家,1960年任塞内加尔总统,1983年任法兰西院士。法国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桥,表示对他的敬意。</h3> <h3>  8 王桥(皇家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并于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北岸是杜伊勒里宫。</h3> <h3>  9 卡卢索桥,建于1831年,这座桥连接起巴黎最重要的两大博物馆,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桥的名称来自于卢浮宫前面的卡鲁索广场。因为桥头正对着卢浮宫,此桥又名卢浮宫桥。桥长168米,由3个钢筋混凝土的桥拱构成,1939-1943年间重建,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北侧是“工业”和“富足”,南侧则是“巴黎市”与“塞纳河”.</h3> <h3>  10 艺术桥始建于1804年,是座步行桥,站在艺术桥上,可见桥北的卢浮宫和桥南的法兰西学术院。艺术桥曾被称为“爱情锁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纷纷将象征爱情的铁锁,挂在桥上。日积月累,2014年6月,艺术桥部分桥段终因不堪重负倒塌。巴黎市政府为保护这座古老的桥,于2015年彻底拆除了桥上总重约45吨的爱情锁。此后,巴黎市政府推出“爱,无锁”的宣传活动,号召情侣们在桥上留影自拍,并将照片上传到该活动的官方网站上,以取代在桥上挂爱情锁的习惯。</h3> <h3>  11 新桥则是最有名的桥,它名叫新桥,实际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时代了。此桥长278米,宽28米,是巴黎塞纳河上最长的桥。桥有12个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西堤岛与左岸之间的部分有5个拱,与右岸连接的部分则有7个拱。此桥之所以命名为“新桥”,是因为在此之前巴黎建造的桥梁上都建有商店、公寓,而唯独这座桥上不设公寓,开创了当时建桥的新潮流,所以得名“新桥”。新桥曾经是很多电影和照片中美丽的取景地。</h3> <h3>  每个拱上雕塑了无名壮士的头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h3> <h3>  桥上有亨利四世骑马的雕像,这个雕塑重建于1818年。</h3> <h3>  12 过了新桥就看到建于1857年的圣米歇尔桥,圣米歇尔桥横跨塞纳河,连接左岸的圣米歇尔广场和西岱岛,名字源于附近的圣米歇尔教堂。桥最早于1378年建造,之后几经重建,目前的大桥建造于1857年,是巴黎桥中的元老之一。这是一座雄壮的桥,在桥上不仅可观赏塞纳河的美丽风光,更可远观巴黎圣母院的风貌。此桥长62米,桥名来自于邻近的圣米歇尔教堂。这座桥有3个跨度17米的拱门,两个桥墩上都有月桂树叶围绕着字母“N”的浮雕,“N”代表拿破仑。在法国人心目中,拿破仑始终是完美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政治家及军事家。</h3> <h3>  13 双倍桥位于塞纳河最窄的支流上,桥的跨度也很小,约40米。自从1515年开始,巴黎主宫医院(教会医院)的管理者为了病人的方便,要求在塞纳河窄河道上建造一座桥,1626-1632年这座专门为病人设计的3拱石桥建成了。不过有关双倍桥桥名字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说法一是:附近居民过桥时就不能影响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嬷嬷们,于是规定桥宽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桥宽恰恰是它的两倍,桥名由此而来;说法二是:向行人收取过桥费,一次两个“丹尼尔”(旧时法国辅币),所收的钱用于支付建桥的工程款。双倍桥建成后,不幸在1709年因故垮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883年重建的一座铸铁拱桥,仍只供行人通行。此桥的特色是,铸铁的桥拱和栏杆都包着红铜,看上去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h3> <h3>  西提岛左侧3孔石桥—阿西卫士桥又叫大主教桥,是最窄的桥;右侧单孔平板桥—圣路易桥。另一座桥是圣路易桥,连接着圣路易岛和西岱岛</h3> <h3>  14 阿西卫士桥(也有译成阿舍为舍桥),又叫大主教桥。它位于双倍桥后面,是一座石桥,是塞纳河上最窄的桥。这座桥和艺术桥是最浪漫的桥,艺术桥被钉上木板后,许多情侣将阿舍为舍桥的栏杆上挂满了层层叠叠同心锁,如今,这座桥被视为情侣的圣地。此桥建于1828年,为3拱石桥,该桥取名于1831年2月骚乱中被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的宗主教府。尽管阿西卫士桥经过几次维修,但自从建造以来该桥一直保持原样。实际上该桥高度太低和桥面宽度窄小导致了很多船航行困难也造成了众多事故。阿西卫士桥,还是欣赏巴黎圣母院后面的最佳位置。</h3> <h3>  15 圣路易桥,是连接西岱岛与圣路易岛的一座只能供行人通过的桥。全长67米,宽16米,修建于1970年,它的最初版本建于1627年左右,当时是一座木质的行人桥,因塞纳河的涨水而毁坏了。1709年,它被一座七拱木桥所取代,外观被刷成红色,因此命名为红桥,1795年又毁于洪水。1861年,一座单拱金属桥连接两个小岛在此处修建。而这一次不是洪水,而是撞船事故让其毁于一旦。1941年,在这里架起一座临时的人行桥,直到1970年才建成目前的最终的版本。多灾多难的的圣路易桥今天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静美安宁的它无疑是散步、出游和发现塞纳河边动人景致的好去处。</h3> <h3>  16 苏利桥建于1877年,是巴黎段塞纳河上为数不多的铸铁结构桥,以亨利四世大臣叙利为命名。它横跨圣•路易岛直接连接南北岸,塞纳河的游船在此调头返回。苏利桥分为两个部分,画面左侧是南侧三拱,右侧如果不算两侧岸边的石拱,就是单拱。南北两座桥中间的部分是圣•路易岛的岬角,游船绕过岬角返回出发码头。苏利桥看起来很新的三层拱铸铁桥,却已经有130几年历史了。</h3> <h3>  17 玛力桥是巴黎塞纳河上最古老的三座桥之一(另两座是新桥和王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桥的名字来自建桥者—建筑师玛力。他将每个桥墩都塑了凹刻洞(不知何意)。它连接着圣路易岛和塞纳河的右岸,也就是河的北岸。</h3> <h3>  18 圣母院桥始建于1500年至1511年间,当时是一座6孔石桥(后改建为5孔)。桥于1853年部分重建。圣母院桥后因桥拱过密经常导致撞船事故,被称为“魔鬼桥”。1910年至1914年间,桥的三个中央拱门被一个已预先建成的60米长的弧形金属拱门所替代。而另外两个1853年建成的、孔径分别为50米的拱门则被保留了下来,形成了现今样式。桥现长106米,宽20米。该桥连接着巴黎的两个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h3> <h3>  塞纳河视频1</h3> <h3>(整理资料发现,船游塞纳河时还拍摄有比阿盖姆桥和奥斯特利茨桥图片,但是比阿盖姆桥在耶拿桥以西,奥斯特利茨在苏利桥以东,均不在世界遗产范围之内,故不在此文介绍了)</h3> <h3>  巴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塞纳河两岸就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圣心堂、奥赛博物馆、波旁宫、荣军院、协和广场等。这些名胜古迹,浓缩了法兰西王朝的辉煌,同时也体现了巴黎浪漫的魅力。它们和塞纳河上的23座桥一起均成为世界遗产《巴黎塞纳河畔》的遗产点。<br><br>  现在介绍(本人此次旅游所拍摄到的)部分巴黎著名古建筑。</h3> <h3>  1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钢铁所建成的塔。</h3> <h3>  2 凯旋门是一座迎接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凯旋门。</h3> <h3>  3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建于1163-1345年的哥特式教堂,以其壮丽的外观而闻名。</h3> <h3>  4 卢浮宫是法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以庞大的建筑群和丰富的藏品而闻名。</h3> <h3>  (以上4座建筑后面有专文介绍)</h3> <h3>  5 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原来是1900年启用、1939年弃用的火车站,座落在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这座曾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博大精深,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最令人推崇的是,奥赛博物馆收藏有全球最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誉为“印象派的殿堂”、“印象派圣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莫奈、梵•高、高更、雷诺阿、塞尚、罗丹等艺术大师的大作。</h3> <h3>  6 波旁宫,最初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 1728年完成。1789年以后,波旁宫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现在为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占地面积很大。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非常的大气壮观。</h3> <h3>  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h3> <h3>  7 法兰西学院又名法兰西研究院,是成立于1795年的法国最高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唯一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br>  法兰西学院下设五个学术院:法兰西学术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美术院,法兰西人文科学院,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即后来的法兰西文学院)。</h3> <h3>  8 巴黎古监狱建于14世纪,原是法国皇家豪华寝宫,在14世纪末由一位总管(守门人)接管。在恐怖时期被用作监狱,且被认为是最残酷的监狱,牢房里关押了几百名囚犯,污物成堆,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在此关押过的著名囚犯包括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人物丹东和罗伯斯庇尔等。1914年巴黎裁判这座皇家宅邸所属监狱正式列为历史古迹。</h3> <h3>  9 大皇宫(亦称为大宫)位于塞纳河右岸,座落于香榭丽舍大街上,是为了迎接1900年巴黎的国际博览会而建的,东边是协和广场,西边为凯旋门。据说是1900年以来巴黎最庞大的建筑物,正面长240米、高43米。大皇宫是古典主义、新艺术主义以及玻璃构造的伟大结合品。大皇宫逐渐变成了一个“用于科学、文化和职业领域的公共性设施”,身为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继续发挥着作用,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主要用来举办短期的重大文化活动,如艺术展、时装表演等。</h3> <h3>  10 荣军院,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伤残老军人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墓和拿破仑纪念馆也在这里。</h3> <h3>  11 杜伊勒里宫,155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去世后,其遗孀卡特琳•德•美第奇决定搬出亡夫居住的卢浮宫,另建新宫。1564年,卡特琳•德•美第奇下旨在卢浮宫西面约250米远的地方营建杜伊勒里宫。“杜伊勒里”的名字来于该处的一座石灰窑。杜伊勒里宫殿主体建筑为两层,一层为举行礼仪活动的公用空间,二层布置国王及王后的卧室和起居室等私人空间。二层之上有阁楼屋顶。自亨利三世至路易十三,法国国王均往来居住于杜伊勒里宫与卢浮宫两处宫殿中。杜伊勒里宫于1871年被焚毁,万幸的是,其外立面依然完好。</h3> <h3>  12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之一,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当时在广场中间竖立着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建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在1792到1794年间的恐怖统治时期,共和军曾在此广场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及皇后等大约1100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据说国王路易十六曾为断头台的设计出谋划策。路易十六绝对不会想到他也是在为自己设计死亡方式。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也是个法国历史上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他曾因反对极刑而辞去法官职务,后来在大革命时期又是他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处死路易十六后,为了清除一切不能与他保持绝对一致的人,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丹东也于1794年 4月5日在协和广场上被处死。而在1794年8月,为法国大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罗伯斯庇尔最终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历史有惊人的巧合,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这三个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死于同一座广场之上。1795年广场改称“协和广场”, 取意“远离仇恨屠杀,各族和谐共生”。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h3> <h3>  广场呈八角形,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h3> <h3>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造型大同小异,场景宏大的喷泉,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这是其中的“河神喷泉”,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人见人爱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大于真人的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着绿色长袍的仙女簇拥着美丽的莱茵河女神,她们是怀抱葡萄的收获仙子、手捧鲜花的爱情仙子和象征甜蜜的水果仙子。最下层的喷泉水池中有6 个人身鱼尾青铜雕像,它们的手中各抱一条金色的鱼,每当喷泉开启,水柱从鱼嘴向空中喷射而出,顶层水池中的水瀑泻而下,水花四溅,喷泉每隔几分钟就会开启一次,成为吸引游人的焦点。</h3> <h3>  这是广场上矗立的多个华丽的灯柱之一(一说是纪念碑);</h3> <h3>  在协和广场的四周有8座巨大的人物雕像,分别代表法国马赛等八座城市(这是其一)。</h3> <h3>  13 香榭丽舍大道,也称香榭丽舍大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始建于1616年,当时的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被称为&quot;皇后林荫大道&quot;。</h3> <h3>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正是这次扩建工程,使香榭丽舍大道真正成为&quot;法兰西第一大道&quot;。奥斯曼将星形广场原有的5条大道拓宽,又增建7条,使广场成为12条呈辐射状大道的中心。香榭丽舍大道成为12条大道中的一条。 </h3> <h3>  巴黎扩建后,香榭丽舍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企业家纷纷在那里盖房,开设了富有法国特色的时装店、高档化妆品店,银行、高档轿车行、高级夜总会等也纷纷进驻。经过400多年的演变,香榭丽舍大街已成为法国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大道,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h3> <h3>  14 巴黎歌剧院,全称为加尼叶歌剧院,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其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h3> <h3>  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因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斗争。</h3> <h3>  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h3> <h3>  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h3> <h3>  1860年,年仅35岁的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h3> <h3>  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及卢浮宫博物馆。</h3> <h3>  巴黎歌剧院不仅是艺术的圣殿,更是建筑的奇迹。歌剧院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歌剧院的四周和屋顶有众多精美细致、栩栩如生的雕塑,把歌剧院装扮的分外绚丽。</h3> <h3>  塞纳河视频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