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ᵗʰ 我们无悔人生!

李坚图话

题记 <p class="ql-block">《深圳青年报》创刊40周年纪念寄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0,弹指,仿佛昨天:</p><p class="ql-block">那低矮茅草屋微弱的灯光;</p><p class="ql-block">那在暗黄烛光下奋笔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那顶风冒雨骑行的英姿;</p><p class="ql-block">那夜深人静马路上欢快的迪斯科;</p><p class="ql-block">那在大街小巷中卖报的呼叫声;</p><p class="ql-block">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催人奋进永不言败的岁月,是无悔人生!</p> 《深圳青年报》开创新风 <p class="ql-block">《深圳青年报》中国的新闻史上无法绕过去的报纸——</p><p class="ql-block">(1)在草棚诞生的报社。</p><p class="ql-block">(2)1983年9月1日,在包括总编、财务、编辑、记者、美编在内只有8个人的条件下,出版了空前绝后的斜报头首期试刊,8个人办报成为国内新闻界的绝响。</p><p class="ql-block">(3)从试刊第三期开始直到创刊后好几期报纸,都是编辑记者自己捡字排版校对。</p><p class="ql-block">(4)全国第一家采用报徽的报纸。</p><p class="ql-block">(5)创刊号上四个版面分别刊登责任编辑的照片并附上寄语,瞬间拉近编读间的距离,这是国内报纸中的首创。</p><p class="ql-block">(6)报纸是在鼠年春节创刊,创刊号四版整版以漫画方式介绍深圳新春好去处,这种用整版漫画的方式在国内报纸中是首次。中国漫画界两位泰斗级大师方成、廖冰兄先生对此版面大加赞赏。</p><p class="ql-block">(7)创刊号出版当天,本报编辑记者就拿着新鲜出版的报纸上街卖报。</p><p class="ql-block">(8)从创刊号起就在三版开设专栏,是全国第一家提出“住宅商品化”观点的报纸。</p><p class="ql-block">(9)三版的“知识窗”专门撰文介绍香港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知识,是国内青年报纸中的首家。</p><p class="ql-block">(10)1984年7月31日,在四开转对开报纸的首期,率先采用竖版套蓝报头,是国内报纸报头套蓝的首次大胆尝试。</p><p class="ql-block">(11)1984年5月起,《羊城晚报》在二版每周开设“经济特区之窗”专栏,主要对接每周出版的《深圳青年报》重要新闻。如深圳的合同工制度、住宅商品化、股票知识、恒生指数等深圳经济特区的新鲜事,间接地扩大了《深圳青年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2)1984年9月16日,头版头条首个独家报道了留日学习证券业的青年禹国刚的事迹。2018年12月2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禹国刚“百名改革先锋”称号。</p><p class="ql-block">(13)报纸版面的灰网图案套底,是全国报纸媒体的首创。</p><p class="ql-block">(14)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专版,报纸一版用整版照片做头条,开国内报纸版面语言的先河。</p><p class="ql-block">(15)二版有好几期版面都是在完成拼版后由美编动手在菲林上进行二次创作,饰以框边设计,首创纸媒版面的现代感。</p><p class="ql-block">(16)1985年4月18日,本报头版刊发通讯《45枚团徽在深圳湾闪光》,报道了共青团员在外资企业中担任骨干深受港澳游客赞赏和肯定的事迹,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深圳市团委在当年全市团员青年中发起的“学英模、学海迪、学先进、让团徽闪光”的“三学一闪光”活动,其中“闪光”一项就是出自这篇通讯。该通讯获广东省好新闻三等奖。</p><p class="ql-block">(17)1985年5月,为满足广大青年建设者对文化技术学习的需求,报社借来6000元,借用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块马路边空地,盖起一间40多平米的铁皮屋,取名“迷你书屋”,办好营业执照就开业了。这是深圳首家由报纸办起来的书店,在国内也是首创。</p><p class="ql-block">(18)成立以深圳青年报社为主导的第一家深圳青年美协“时代美协”,在深圳、广州组织了“青春85’”、“’21美展”、“85街头画展`零`展”和“摩托行为ART”,使深圳特区汇入全国“85美术新潮运动”,并有多件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p><p class="ql-block">(19)1985年7月4日的头版,是《深圳青年报》创刊后第一个获评的广东省好新闻版面奖。</p><p class="ql-block">(20)1985年9月,由深圳青年报社主办、天津自行车厂、深圳市交管局协办的“深圳市首届青年自行车大奖赛”在深圳举行,首开报社、政府部门、企业联合办赛事的先例。</p><p class="ql-block">(21)1985年底,本报编辑出版印刷了几十万份赠刊--《深圳通》,作为深圳市的简明百事通,为全国各地奔赴深圳特区的创业者、商贸工作者和广大游客提供一目了然的深圳街道地图、交通站点、政府机关所在地、主要企业集团、各大商场、酒店、旅游点、学校、医院的地址及电话,弥补了深圳特区初创时期资讯的不足,为方便广大市民和外来者的出行办事提供了一份指南。</p><p class="ql-block">(22)1986年1月21日四版《香港街头看服装》的整版照片组合设计,创新了报纸版面视野,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是国内报纸的首创。</p><p class="ql-block">(23)1986年5月,本报第四版推出《明天的深圳新闻》栏目,将“明天科幻”与“今日新闻”嫁接,形成时空穿越的奇特效果,一时轰动全国。尤其是第二期科幻小品,刊登一篇《吃报需知》的文章,说深圳青年报的周末报可以”卷起来,塞到嘴巴里当煎饼吃,“因为是用糯米新闻纸出品的,不仅无毒,而且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每期十六版有八种滋味,有甜有咸,有辣有酸……“有的读者竟然打来电话询问:为何把报纸吃下去,没有尝到文章说的那种味道?编辑赶紧又做了补漏。在”明天的深圳新闻“下边特意加上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本文纯属幻想,仅供诸君在理想王国里沉醉。“尽管科幻小品栏目一再辟谣,事件仍在继续发酵,依然有人对这些科幻故事坚信不误。一位偏远山区的读者寄来一元钱,想购买一份可以吃的报纸,以便其“享享口福”。有的读者询问《明天的深圳新闻》中提及的其它神奇产品。没多久,广西广播电台还特地打电话来采访此事。确实令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24)1986年7月,记者在采访全国健美协会会长娄逐玉先生时获悉了独家新闻:1986年全国“力士杯”健美大赛在深圳举行,并首次采用国际规则,即女子参赛选手必须穿着“比基尼”比赛服(俗称“三点式”)比赛,遂于15日在二版发布了消息。7月21日,路透社驻京记者就本报这篇报道编发了电讯专稿,由于“三点式”着装是对中国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香港《明报》、《东方日报》、《新报》、《成报》、《华侨时报》即时刊发此稿,国内报刊更是纷纷转载,让这篇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p><p class="ql-block">(25)1986年10月,中国现代诗群大展活动由《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集全国当代诗歌各流派的作品大全,对全国诗歌界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本报大胆采用跨版排版的方式,更增加了现代诗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26)1986年10月,为第一时间报道第八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本报从周二报临时改出日报,每天及时报道赛事。本报美编陆佳为赛事创作了海报,李坚制作了标志和明信片,海报和标志在深圳街头随处可见,极大地提升了深圳市首次举办国际赛事的整体形象。</p><p class="ql-block">(27)1986年10月亚乒赛期间,本报当时的广告制作采用了当年国际传播公司最流行的创意组合--由广告部做策划,编辑部做文案,美编做美术设计,使本报的广告一炮打响。这种报纸广告的创意组合在当时深圳报业是第一家,在全国报业也是第一家。</p><p class="ql-block">(28)1986年12月30日,本报头版头条独家率先报道了深圳九龙海关向全国公开招聘团委书记(处级)这一创新之举。</p><p class="ql-block">(29)1986年,本报摄影记者刘学文获评全国十佳摄影记者。这一殊荣连续创下深圳乃至全国多个第一!</p><p class="ql-block">深圳唯一一个;广东唯一一个;全国最年轻(24岁)的十佳摄影记者。</p> ❶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是《深圳青年报》创刊40周年的日子。上午10点,原《深圳青年报》的一众同仁、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怀着无比激动和渴望的心情,欢聚在梅林翠林大厦会所。宽敞的大厅里,简单而隆重的纪念活动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在激情四射、极具冲击力的视频--纪念《深圳青年报》创刊40周年电子屏幕前,《深圳青年报》创办者刘红军总编辑首先致辞,他对创办青年报进行了简单回顾,对创办者之一的陈戈因病未能到会表示慰问并祝其早日康复;他代表与会者对《深圳青年报》已故的摄影记者郑东升和编辑卜虎文表示深切的哀悼;他还谴责了曹长青,指出曹长青是卖国求荣的叛徒,为青年报人不齿。</p> ❷ <p class="ql-block">原青年报社编委陈戈因心肌炎手术,无法回深参与活动,当看到纪念活动现场的照片时,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刻从重庆病房发回来一首配照诗:</p><p class="ql-block">周年四十诵猗嗟,</p><p class="ql-block">今借梅林一盏茶。</p><p class="ql-block">天若有情天亦老,</p><p class="ql-block">人生无悔是芳华。</p> ❸ <p class="ql-block">原《深圳青年报》新闻部主任、编委林瑞洲主持了这次纪念活动。</p> ❹ <p class="ql-block">1986年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刘学文,也是青年报创办者之一。他激动地回忆了当年参与筹办《深圳青年报》和制作青年报牌匾的过程。1983年5月,他和陈戈将蜚声国内外的国画大师关山月题写的深圳青年报报名用红油漆放大描募到白色的牌匾上。今天,这块价值连城的招牌已被陈戈收藏。</p> ❺ <p class="ql-block">《深圳青年报》美术编辑、著名画家陆佳,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初到深圳,入住草棚的吓人经历,还有为报纸试刊制作斜报头以及在创刊号上描画整版漫画的过程,鼠年大年初一和施耀强上街卖报的情境让他至今难忘。为此,早年他写过一篇《画家从这里炼成》的回忆文章配以他给青年报的各种插图,图文并茂地刊发在《深圳史志》和《我们的深圳青年报》纪念文集上。他还为此次纪念活动挥毫作画一幅《大鹏展翅》,祈愿青年报一众同仁健康腾飞。</p> ❻ <p class="ql-block">当年《深圳青年报》广告部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界大名鼎鼎的沈赞臣先生,手捧当年与刘总签定的聘用合同和青年报的广告剪报,十分动情地回忆起当年到报社与刘总签合同时的情景,盛赞刘总的为人和刘总创办的《深圳青年报》让他耳目一新,并为找到一个能施展身手的地方而暗自高兴。果不其然,在深圳举办第八届亚乒赛期间,老沈采用了国际广告界使用的创意组合模式--广告部做策划、编辑部做文案、美编做美术设计,这一下可不得了,青年报每天广告版排得满满的。这一段满负荷工作的精彩岁月至今历历在目,令老沈感慨万分。正是《深圳青年报》的声誉和影响力,使他在深圳拓展广告业务十分顺利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真诚支持。与此同时,广告部还为报社创造了不菲的广告收入,大大改善了深圳青年报社的工作和生活条件。</p> ❼ <p class="ql-block">在纪念活动进行过程中,原《深圳青年报》记者、编辑刘志兴、黄天朗、田地、高嵩、高扬和特约记者杨洪祥、周斌、沈迎彦等一一发言,说起当年在青年报的经历都激动不已,大家都认为《深圳青年报》是他们所工作过的单位中最有活力、最亲切难忘的一个:艰苦拼搏、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永不言败!这就是深圳青年报人的特质!</p> ❽ <p class="ql-block">活动剪影</p> ❾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隆重而崇高的纪念,</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深情又经典的仪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欢乐且难忘的聚会。</p><p class="ql-block">与会者每个人都为自己有幸能成为《深圳青年报》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感到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当年激情燃烧锻造出来的深圳青年报人特质,今天已成为了深圳的立市之魂。40年过去,深圳已巍然屹立于国际化大都市之列。这就是深圳青年报人的无悔人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期望我们这些深圳青年报人个个开心快乐,福寿康宁!期盼下一次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活动策划:刘红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活动执行:林瑞洲 陆佳 李坚 沈迎彦 蒋黎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活动形象:李坚 陆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视频主创:林瑞洲 李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美篇制作撰文:李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美篇文字编辑:林瑞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摄影及资料:沈迎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会务:蒋黎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终审:刘红军 林瑞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