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语菁华录 第七百三十四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还有一点点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是什么?盗心,你的盗心还存在,还没有把它消失掉。一定要把这个念头断掉,换一个念头,我们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个念头好。我们要问,命里头有大财富的那些人,他的命从哪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布施,不占人便宜,乐意帮助别人,愈施愈多。他能拥有百亿财富,大概都是修五世以上,没有五世以上,没有这么大财富。我们看现前社会,中国、外国,用佛经来对照,修五世、修十世的这种人不少。</p><p class="ql-block"> 有智慧的人,一生当中決定不跟人结怨。如何能够不跟人结怨?太难了!为什么?有时候是无意,无意结怨。你说话是无意,别人听到是有意,麻烦就大了。所以,言语要谨慎,佛制定不妄语、不两舌,而且还不绮语、不恶口,四种。四种口业你都不犯,你才不会跟人结怨,有一种都会跟人结怨。口业是最 容 易 造 的,尤其有很多人,养成习惯了,遇到事情他喜欢讲,与自己不相干的也要批评。有没有想到,你的批评人家听到的时候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想到这些?纵然你批评是正确的,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敢说话了,念佛就好。 </p><p class="ql-block"> 有智慧、有能力辨别是非得失,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善、什么是真恶,要知道。利益众生的是真善,利益自己是恶。这个人家一般人不知道,利益自己怎么是恶?增长我执,增长我执就是增长轮回心,出不了轮回。佛教人,头一个就是无我,《金 刚 经》上说的,“无 我 相、无 人 相、无 众 生 相、无 寿 者 相”,这 是 真 佛 弟 子。无我、有人,那就是真的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为众生。佛法就是以这个为宗旨,落实在事业上就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是个教师,三十岁觉悟了,明白了,开始教学。七十九岁离开我们人世间,教学四十九年,义务教学,不收学费。生活简单,做榜样给人看,真放下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真放下了,彻 底 放下,这是我们应当向他学习的。 </p><p class="ql-block"> 忍辱,人要不能忍就不能得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你得三昧、得禅定的基础条件。什么都能忍,不放在心上,人心清净,容易得定。精进就能开智慧,所以忍辱、精进后面所得到的是禅定、般若。 </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事情看到不如意,我们的心被染污了,不清净了,我们开口说话,造业了。眞正要想成就,觉明妙行菩萨这首偈要记住。要恒常保持清净平等觉,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顺境没有情执、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恨。永远保持在境界当中清净心、平等心,心净则佛土净,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