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剑-B”血战,一个不拿枪冲锋的士兵(3)

五色之翼

张林撰文<br>47军参战老兵供图<br><br>7.<br>赵旭冲上了604高地。<br>他大口喘着气,停下来打开摄像机的电源开关,想拍个战场全景。刚开拍,只听一声炮响,像有一个东西被气流冲向了天空,然后旋转着落下来。他朝着炮弹爆炸的地方跑,心想刚炸上天的不会是人吧?这半天没看见祁振武,该不会是他吧?<br>后来证实被炸飞的就是祁振武。 <font color="#167efb">祁振武被炮弹击中后阵地上腾起的硝烟</font> <font color="#167efb">祁振武,甘肃省东乡县人,自幼父母去世,跟着哥嫂长大。1982年入伍,因军事技术过硬,被破格提升为47军139师416团特功五连排长。在“兰剑-B”行动中担任第二突击队队长。战斗中,他率领突击队员攻占敌968高地,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font><br><br><div>越军在当晚的新闻广播中说,缴获了“郭”振武的裤子和鞋子等物品。战前,突击队员的衣物、鞋子、腰带上会注明自己的名字和血型,以便负伤抢救。越军找到的是祁振武的衣物鞋子,因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越军错把“祁”当成“郭”了。<br>壮士百战死,沙场不言归。<br><br></div><div>战斗激烈、惨烈,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知道士兵怎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div> <font color="#167efb">到达604高地,赵旭在一个直角堑壕的地方,看到一名突击队员坐在越军堑壕的洞口想往里挪,估计是为了收缴越军的战利品。赵旭占据一个死角的位置,边拍摄边大喊:“不要进去,危险,不要进去,危险!”</font> <font color="#167efb">视频:攻入敌阵的激烈战斗场面</font><div><br>突击队员的背部对着赵旭,他还没来得及反应,洞里的越军突然向外射击,这名突击队员应声倒下了。接着冲上来的突击队员是个喷火兵,他向越军洞内喷火,打掉了这个洞。赵旭至今不知道这名牺牲的突击队员叫什么,家是哪里的。<br></div> 在604高地的一个炮弹坑里,赵旭见到五六名突击队员正在战斗,有队员说队长负伤了,还在坚持指挥战斗。赵旭最先看到战士马明远坐在地上接天线,他跪在地上拍了这个镜头,然后镜头向右摇,看到一个兵拉着另一个满脸是血、正握着冲锋枪射击的突击队员。 事后得知这名伤员就是顾金海。<div><br>顾金海的钢盔被弹片打了个洞,大约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顺着钢盔和脸,有大滴的鲜血啪啪地往下滴,中间掺杂着白色的液体,那是脑浆。他身边的突击队员让他下去,他不听,继续射击。</div><div><br>赵旭跪在那儿,边拍摄边伸出左手拉顾金海的肩膀,对着他喊:“你下去吧!你下去吧!”</div><div><br>只见顾金海艰难地用胳膊支起身体,转过身,瞪着冒血的眼睛,强忍巨大的疼痛,用尽全力,一字一顿地说:“先救队长!”</div> 战斗英雄顾金海喊出“先救队长”的瞬间 <font color="#167efb">视频:战斗英雄顾金海喊道:“先救队长”</font> 这一幕把赵旭惊呆了,也被彻底震撼了。<br>这生命的呐喊,是一个士兵最耀眼的光芒。<br>瞬间热血激荡的赵旭顿了一下才说出话来:“你下去吧,我来救队长!”<br>顾金海在石破天惊地呐喊后,没有了意识。<div><br>作为一个人,顾金海不幸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br>作为一名战士,顾金海可谓死得其所。<br>他用生命诠释了士兵在战场上应有的骨气、勇气和杀气。<br>他证明自己是血性硬汉,甘为使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br>他是英雄主义的一座图腾,真正地将勇士的辉煌化为了金星。<br>他是80年代中国军人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的象征。<br>他是军魂具体直观的体现。<br></div> <font color="#167efb">顾金海的最后一封家书。顾金海,宁夏灵武县人,1985年1月入伍,1986年7月入党。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6团2营5连战士。部队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font> 赵旭从事后的镜头中辨识出,当时那个炮弹坑里有6人:突击队长马权斌、电台兵马明远,突击队员顾金海、蒋学军、毕东玉、摄像员赵旭。<div><br>8.<br>拍完顾金海,赵旭继续从604阵地右侧向968高地冲去,此时,突击队员已经攻占敌表面阵地,968高地上已经没有人了。<br>猛然间,赵旭听到有突击队员大喊:“回撤,回撤!”</div> 他意识到战斗结束了,转身向自己的阵地跑去,跑到604附近,他看到一具赤祼的尸体,他问旁边的人,这是我们的,还是越军的?战友说,越军。赵旭提着摄像机冲过去拍。背后有人喊,别过去,别过去。赵旭冲过去对着越军尸体拍了三秒钟,说了一句,“这是越军尸体。”然后往回跑。半路上,看到一名负伤的突击队员正在往回爬,伤员上身穿衣服,打着绷带。赵旭过去背这名伤员,伤员说不用背,我已经从604爬到这儿了。<div><br>赵旭不由分说。背起伤员往回走。这时他的摄像机没有关机,可以看到晃动的地面,听到大口喘气的声音。<br>他已经力竭。好在有战勤队员接替了他</div> <font color="#167efb">视频:忘记关机的赵旭背着伤员艰难前行</font> 赵旭紧紧抱着他的摄像机,这是他的武器。<br>他踉踉跄跄进入堑壕,堑壕里躺满了伤员和战友的遗体,悲痛和惊恐让他的步履更加沉重,他的摄像机里电池和磁带都有,但他已经没有力气扛起机器了。<div><br>赵旭一点一点从伤员的空隙中挪回了十号屯兵洞。</div><div><br>刚进洞口,就一阵反胃,想往外吐,但肚子里没东西,什么也吐不出来。洞内空气极为污秽,有烟味、霉味、汗臭味、血腥味……这些混合气味让人窒息。洞内伤员太多,地上已经被血染成了红色。有人在给重伤员扎止血带,前面按着头,后面按着腿,伤员痛得大叫。赵旭实在没地方待,只好往团指挥所的方向走。</div><div><br>天黑下来,周围的地形地貌已经改变,他只能凭印象朝团指的方向走。</div><div><br>他死死地抱着摄像机和照相机,觉得怀里的东西比他的命还重要。</div><div><br>他当时最害怕的是误入越军阵地,因此,精神高度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赶快卧倒,等没声音了才敢前进。有时,为了隐蔽自己,他匍匐前行。</div><div><br>他的手、胳膊和膝盖都磨破了,地上留下了血迹。</div><div><br>天已经黑透了。赵旭终于发现前面有灯光,他没敢过去,趴在那儿观察,隐约听到有人说话,是自己人!</div><div><br>赵旭抱着他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艰难地爬到了416团指挥所。<br>卫兵发现了他,哗啦一声子弹上膛。赵旭喊:“不要开枪,我是赵旭,拍录像的。”</div><div><br></div><div>139师副师长常万全正在团指,他听到了声音,赶快迎出来,一看是赵旭,直接把这个兵抱起来往里走,团指的洞子比较深,最里面有两张床。他把赵旭放在了团指的床上。</div><div><br>赵旭很清醒,他说,赶快把摄像机和磁带取走。</div><div><br>随后,他看了一眼磨烂的手、肘和膝盖,发现胳膊肘上骨头都露出来了。</div><div><br>他这时才感觉到疼。</div> <font color="#167efb">视频:赵旭讲述爬回团指挥所的经过</font><div><br>手里没了摄像机,他觉得衣兜里沉得很,伸手一摸全是土,他一把把往外掏,咣当一声掉出一颗子弹头,是12.7高射机枪的子弹。他没有告诉别人,把这颗子弹带在了身边。现在他还保存着这颗子弹。</div> 战斗结束,钱树根军长和周美华副军长打电话问赵旭的下落,听说他牺牲了,两人差点掉泪。后来又报告说,赵旭在团指挥所。军首长立刻派车将赵旭接了回来。<div><br>军首长拿到录像带,连着看了两天。<br>赵旭录下的战场实况为33分11秒。</div><div><br>参谋长邹庚壬说,太惨烈了,小赵你了不起。<br>政委宫永丰说,小赵太伟大了!<br>副军长周美华说,要给小赵报功,一等功。<br><br>关于“兰剑-B行动”,张祥海告诉我说,因这次行动是兰州军区轮战部队首次出击拔点作战,为确保首战必胜,集团军首长决定采取强攻战法,火力准备时以强大的地面炮火压制敌人,并迅速摧毁968、603、604高地守敌70~80%的表面阵地和有生力量,为发起冲击的步兵扫除障碍。但强攻也要讲究隐真示假,声东击西,所以我军在次要方向的佯攻先动手,隐蔽作战企图,然后对真正的主攻方向实施突然猛烈强攻。<br> <br>战斗原计划10月14日7点30分打响,但当天战区大雾笼罩,不便于观察火力准备和冲击效果,战斗发起时间不得不向后推迟。中午12时58分,云开雾散,随着军师首长一声令下,我佯攻方向率先打响,随即对主攻方向进行32分钟炮火准备,步兵突击队迅速出击,经通道冲过雷区直扑604高地,仅用了3分钟就突破敌防御前沿,7分钟占领604表面阵地。随后,第二突击队超越第一突击队向968高地发起冲击,在强大的炮兵火力掩护下,仅用17分钟就攻占了968高地主峰,为随后的搜剿打洞、全歼守敌、安全回撤奠定了胜利基础。<br><br><br></div> <font color="#167efb">赵旭画的我军进攻暗道示意图。赵旭说,为了保证突然性,我军从74号阵地挖了一个U型暗道,一直挖到了对方603阵地下面。很多军迷问我们为什么三分钟就突破越军前沿?他们认为,我们突击队员负重那么重,就是世界冠军也跑不了那么快。实际就是利用了这个暗道。关于暗道,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就是说67军在攻打越军968阵地的时候挖的,我们利用了67军的暗道。经过我核实,67军的暗道在使用后为防越军利用暗道,把暗道封了,还埋了大量的地雷。47军的暗道是换防后重新开挖的。大概挖了三个月时间,才把暗道打通。进攻中部分突击队员利用这条暗道冲入敌阵。</font> <font color="#167efb">视频:赵旭解说U型暗道</font><div><br>在“兰剑-B行动”拔点战斗中,步兵139师416团“特功五连”突击队经39分钟战斗成功攻占越军604、968高地,在炮兵协同下毙敌87人,伤敌28人,摧毁敌火炮19门、机枪22挺、其他武器45件、指挥所和观察所13个、各种工事165个、电台2部,并引爆弹药一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这场战斗中,我突击部队56人负伤,23人牺牲。</div> 9.<div><br>47集团军和139师分别将赵旭、任荣和其他十个摄制组拍摄的战场实况编辑成了两部纪录片,集团军的片名为《兰剑怒出鞘》(片名为钱树根军长题写),139师的片名为《兰剑-B行动》。《兰剑怒出鞘》片长42分钟,用了赵旭拍摄的作战场景14分34秒,照片26张。两部片子的核心是赵旭和任荣拍摄的内容。其实,139师还有一个摄像师杜明翔也上了战场,但他的摄像机坏了,机器显示在工作,实际没图像,非常遗憾。<br></div> <font color="#167efb">时任47集团军军长的钱树根上将题词</font><div><br>“兰剑-B行动”创造了首次战场实况转播奇迹,其战场录像和照片,被永久保存在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档案馆,47集团军摄像员赵旭荣立一等战功。</div> 还有个花絮。集团军宫永丰政委看了赵旭的战场录像很激动,对他说,不仅要立功,还应该给你授予荣誉称号。赵旭说,首长,我不懂这些,我只是觉得军里的摄像设备太落后了,应该马上更新。宫政委夸他,你境界很高呀。我马上拨款给你们更新设备。宫政委当场找来张祥海,答应作训处用十万元更新录像设备。 赵旭与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在前线合影<div><br>度过轮战的539个日夜后,赵旭于1987年9月被保送到西安陆军指挥学院深造,1992年9月再被保送到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深造,学成归来分配到47集团军56师宣传科任职。1998年8月他转业到陕西省公安厅工作。赵旭从军14年,荣立一等战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五次;从警25年,多次受表彰获奖,现为四级高级警长。</div><div><br>战争也给赵旭留下创伤。他每次洗完澡、洗完脚,都要穿上袜子才睡觉,做好“枕戈待旦”的准备才能睡着。夜里他常常梦到老山战场的惨烈撕杀,从“先救队长”的梦中惊醒,大声喊叫,冷汗淋漓。这时,他往往无法再睡,爬起身,抽两支烟,开车提前上班去了。去年,赵旭带着儿子前往黑龙江五大连池市,祭奠爷爷赵青山。在飞机上,赵旭睡着了,又开始大喊大叫,旁边的人不知所措,连忙叫空姐过来把他喊醒。</div><div><br>窘迫的赵旭只能连声道歉。</div> <font color="#167efb">赵旭携妻子李秀彬、儿子赵嘉宝在五大连池祭奠革命烈士、爷爷赵青山,当地政府和军队负责人陪同</font> <font color="#167efb">视频:祭奠唐拥军等烈士。据唐拥军的家人讲,小唐牺牲后,他妈妈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多次找当地政府解决家庭困难却得不到回应,前些年去世了。</font> <font color="#167efb">三十多年后,白润亮和赵旭两位生死战友在西安重逢</font><div><br>战争有后遗症和并发症,战争使人厌恶,但是赵旭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永远不会后悔,因为他今生的使命就是一个士兵。<br>他的一生定格在“10.14战斗”这一天。</div><div><br>他别无选择。</div><div><br>人生就是某种定数。</div><div><br>(全文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