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清观位于城厢古镇的西街末端。</p> <p class="ql-block">三清观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乱。清嘉庆八年(1803 年)邑人募捐重修,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大门、万年台(戏楼)、正殿、前院及两侧厢房等房屋四十余间和神像十尊,占地1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米。2006年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观里,很冷清,只看见这个道人,也没见游人。</p> <p class="ql-block">西庑壁画武庙历史沿革组画</p><p class="ql-block">城厢武庙西庑连廊武庙历史沿革组画,通过壁画形式对武庙历史沿革进行讲述,讲述自唐开始至当今的演变历程。</p><p class="ql-block">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曾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唐肃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p><p class="ql-block">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同"文庙"相对。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至民国时期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但不同"文庙"相对。现代武庙以供奉关羽为主。</p><p class="ql-block">关公信俗文化具有民族特性,是由汉民族性演化而来的整个华夏民族性。关公是汉蜀名将,初为汉民族所崇尚的忠义英雄,后其忠义精神为历代统治阶层所推崇,诚信精神被商界奉为经商信条,礼、仁、智为儒家尊为人伦典范,勇武为平民所敬仰。历经顶礼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圣,终演变为威震华夏的武圣--对关公共同的信仰增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认同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