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赵伯先与北海合浦古海角亭

猫眼看世界

<p class="ql-block">在广西合浦县廉州中学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海角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距今已将有一千年,是为了纪念东汉时革除弊政,珠徙复还的合浦太守孟尝而建。</p> <p class="ql-block">海角亭几经损毁,几经重建。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秋,海南海北道肃正廉访司照磨,著名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巡察到廉州路。公务之余,想寻访海角亭,结果大失所望,海角亭年久失修,不复存在。经多方寻觅,才找到故址。范梈当即命廉州路官吏,要将海角亭重建起来。次年亭成,范梈在大都得知消息作了《重修海角亭记》。在《重建海角亭记》里载:“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有亭在城西南隅,昔人以是名之……”海角亭之名即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宋周去非(1134~1189年)的《岭外代答》中,有着清楚的记载:“钦州有天涯亭,廉州(合浦)有海角亭,二郡盖南辕穷途也。钦远于廉,则天崖之名,甚于海角之可悲矣。”明清两朝,钦州和合浦同为廉州所辖州县,因此,廉州也就成为天涯海角最早得名之地。明成化(1465—1497) 年间移建于城西,嘉靖(1522—1566)年间又移于城西南,隆庆(1567一1572)年间又迁到廉州江西岸今址。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又重建,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再次修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门两旁原有石刻对联“不到此亭那知象郡珠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此联为清朝钦差工部尚书杜臻所书,书体笔力雄浑,苍劲古朴。门楼内镶有古碑三块,为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所创和亲笔手书《逝者亭落成宴集即席赋诗二首》。门楼正中的一块“鹅”字碑,高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整块碑只有一“鹅”字,一笔写成,字体潇洒飘逸,为清代廉州署粮道陶洽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设,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褐红墙壁,琉璃碧瓦,牙檐高啄,直凌霄汉离吻镇角,屋脊有双龙戏珠。亭成正方形,高台基四周有回廊,前后石级上迭;亭前后敞开,左右两大圆窗相对,造型古朴雅致。</p> <p class="ql-block">巨碑“古海角亭”。相传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李威所书,字体浑厚,竖写楷书。</p> <p class="ql-block">北宋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从海南量移廉州,曾到海角亭游览,并手书“万里瞻天”四字,至今仍挂于亭中。因此,后人在参观海角亭时,又同时怀念起苏东坡来。亭正面的两条水柱镌刻清光绪年间陈司爟题写的对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联中的汉孟指的是东汉合浦太守孟尝,宋苏则指的是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志士赵声与海角亭轶事</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前夕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同盟会员赵声乘钦州"三那"民众抗糖捐之机,策动钦廉反清起义,但由于钦廉道郭人漳的爽约泄密,起义武装被北海总兵刘长清带兵镇压。七月,防城起义,革命军又因郭人津的出卖致败,在革命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赵声与部分革命志士在廉州海角亭置酒赋诗,发泄志弗功败的郁愤心情。</p><p class="ql-block">诗云:</p><p class="ql-block">晓风吹角九天闻,万里旌旗拂海云。八百健儿多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p><p class="ql-block">决战由来堪习胆,杀人未必便开怀。宝刀特向灯前看,无限凄凉感慨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赵声传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声(1881-1911),字伯先,江苏丹徒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江南陆军学堂毕业,次年游历日本,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后在江阴训练新军。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标统。次年加入同盟会,南来广州,任督练公所提调,统带新军第二标。光绪三十三年,钦州那恩、那丽、那彭人民抗糖捐起义,赵与步兵统带郭人漳一起奉调经北海迁往镇压。赵声已先与"三那"义民通气,拟相机庇护,事泄,致义民先为北海镇总兵刘长清部屠杀。防城之役,设法避免与民军冲突,用心良苦。宣统元年(1909),与黄兴酝酿广州起义,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奔走南洋各地筹集军费,任香港同盟会会长。宣统三年(1911)又与黄兴领导"黄花岗之役",不久病逝香港,年仅30岁。</p> <p class="ql-block">1994年,海角亭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昔日的海角亭滨临大海,“每潮汐至,涛声滚滚,轰然可听。”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上任的廉州知府朱勤在《廉州八景之海角潮声》中写道:“孤亭近海海门隈,时听潮声海上来。万水有波俱喷雪,九天无雨自鸣雷。沙头震动鸥群散,枕上惊残客梦回。消长古今同一理,险夷犹自在灵台。”诗中的孤亭正是海角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海浪不断翻滚着,波涛像喷出的雪花一样,涛声像九天之上的雷响,巨大的声响把沙头边的海鸥都震散了。</p><p class="ql-block">稍晚一些的天顺三年(1459年)廉州知府饶秉鉴曾和了朱勤的《廉阳八景》:“海门遥望接城隈,潮信来时岸自开。一派鲸波银作屋,千层雪浪玉成堆。拍天乍听鸣颦鼓,吼地尤闻震怒雷。惆怅子胥召不返,英雄千古自徘徊。”他笔下的海潮是这样的:海潮来的时候海岸就像自己裂开了一样。一片惊涛骇浪涌起,就像白银做的屋子一样巨大,海潮送来的千层海浪像雪一样白,跟成堆的白玉堆起来一样。海浪拍岸的声音很大,乍一听跟敲响的频鼓一样激烈。又像天上打起的怒雷一般响亮。</p><p class="ql-block">但是,迁址后的海角亭就没有这种奇观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廉州同知职上升任知府的张玿美在《五月四日南郊劝农,过海角亭小憩》一诗中这样写首:“青郊翼翼稻苗齐,蒲酒慰劳过小溪。行近野田衣带绿,来停海角陇云低。簿书聊得同疏放,稼穑何曾畏夏畦。打鼓画船催雨急,归时天际断虹霓。”张玿美眼中的海角亭,已是一派田园风光。他的《登海角亭》:“南溟折角连交趾,宏敞亭中好候潮。隔岸人烟如罨画,满天风雨过溪桥。珠生老蚌川常媚,春满平芜马不骄。更看东山蚤升眺,梅花吹落暮归樵。”所描绘出的,则是与海角亭隔岸的地方是烟火人家,风景如秀丽的画卷。人们在满天的风雨中从桥上走过,桥下是潺潺的溪水。这里盛产珍珠使长河经常娇媚。平原上一片春天的气息,纵马而行马也不使性子。登高向东山的方向远眺,有人吹起了《梅花落》的笛曲,而砍柴的樵夫正趁着暮色在回家的路上。这首诗呈现出一派祥和的廉州百姓生活景象。</p><p class="ql-block">道光年间的岭南名士,廉州海门书院的山长(书院负责人)鲍俊在《海角亭晚眺》中下了:“天南地尽海溟濛,海角亭高锁远空。树色连云围郭绿,波光浴日射桥红。清歌渔叟惊沙鹭,终古才人感雪鸿。安得坡仙瞻万里,同敲铁板唱江东。”他看到的是廉州城绿树环绕,树木挺拔高大,仿佛连着天上的云。江波沐浴着夕阳,投射到江上的桥,把桥都映红了。渔翁清脆的歌声把沙鹭惊得飞起的。</p><p class="ql-block">迁至今址后的海角亭虽然少了几分波澜壮阔的气势,但它傍西门江而立,在水运还是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江上帆樯如林,百舸争流,两岸阜市繁荣,人们安居乐业。亭所在恰是文物荟萃之区。后面是天妃庙,前面沿江一带是海门书院。院内魁星楼巍峨耸立。从前在亭边的金波湖上架设金波桥,连通魁星楼和海角亭两地。由魁星楼后面行出数十步有逝者亭(敬业堂),再越过天井便是观海种解读,正如冯敏昌诗中所说的“楣间四字想飞动,百年故老多摩挲。”</p> <p class="ql-block">而今的海角亭,经合浦县人民政府1981年重修后,恢复了原貌。海角亭座东向西,呈正方形为亭阁式结构,重檐歇山顶,亭分两进,第一进为原天妃庙门楼,门楼正中是大圆拱门,两旁有耳门,耳门之上分别镌有“漱月”、“澈云”字样。正门两旁原有石刻对联“不到此亭那知象郡珠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此联为清朝钦差工部尚书杜臻所书,书体笔力雄浑,苍劲古朴。门楼内镶有古碑三块,为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所创和亲笔手书《逝者亭落成宴集即席赋诗二首》。门楼正中的一块“鹅”字碑,高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整块碑只有一“鹅”字,一笔写成,字体潇洒飘逸,为清代廉州署粮道陶洽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设,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褐红墙壁,琉璃碧瓦,牙檐高啄,直凌霄汉离吻镇角,屋脊有双龙戏珠。亭成正方形,高台基四周有回廊,前后石级上迭;亭前后敞开,左右两大圆窗相对,造型古朴雅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亭后方立有巨碑“古海角亭”。相传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李威所书,字体浑厚,竖写楷书。</p>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8日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