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溪县革命纪念园位于明溪县城东北2.5公里的黄坡山下的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由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馆、红色文化长廊、红军战地医院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 明溪史称归化,是中央苏区早期的21个苏区县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明溪是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和屏障,被中共苏区中央局强调为“在战略上重要的地区”。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主力部队都曾在此战斗、驻扎过,明溪成为东方军入闽作战主要集结地和重要指挥中心。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宁清归军分区移至明溪县城,统一指挥宁清归地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相互配合,浴血奋战,取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东方战线“归化之役”的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明溪县各级建立起苏维埃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进行了悲壮激烈、可歌可泣的武装斗争。苏区广大人民怀着对革命政权的深厚感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踊跃参军参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支前运动,为宁清归苏区、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县有3200 多人参加红军,绝大多数在保卫根据地和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苏区精神。</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先后两次来到明溪,并在经宁清归转战赣南途中,写下了壮丽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罗荣桓、粟裕、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明溪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谱写下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p> <p class="ql-block"> 明溪县红军战地医院遗址位于“武夷三绝”之一的玉虚洞(亦称滴水岩),是一处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 1930年至1934年冬,红军在明溪县开展革命斗争,设立多处红军医院。1931年1月,红军新编第7师后勤部医院设在枫溪村杨公庙,备有简易的病床。7月,红4军和红3军团在雪峰谢厝湾祠堂设立红军临时医院,伤病员100余人。1932年12月,红军在城西陈家大厝(今陈家巷内)设红军医院。1933年夏,红军在城西曾家(今县宾馆)设一所医院,有医务人员30多人,病床20余张,当年冬,医院随军撤离。1933年8月,红军东方军在儒学街李家大厝、东门城内杨家大厝、西门外蔡家大厝设红军临时医院,有伤病员300余人。1934年初,红军东方军经县城、夏阳到沙县攻打国民党军第52师卢兴帮部时,设立了滴水岩、城西李家大厝(今农业银行处)、陈家大厝等临时医院,有伤病员250余人。1月25日,红军在沙县俘获敌军伤病员540人,送明溪治疗。同年10月,闽赣省机关和军区在枫溪乡杨公庙设红军临时医院,伤病员约120人。主力红军转移后,红军医院随军撤离。</p> <p class="ql-block"> 红军医院一面承担军队中的治病、治伤工作,还兼负宣传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医院同时还免费为当地群众治病,组织地方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等,有效地改善苏区卫生状况,为苏区军民身体健康提供了较好的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