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雄关今不再,空余老子五千言

Wu

<p class="ql-block"><b>三门峡函谷关曾是中原入秦的必经之路,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秦汉时期的第一险关,也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还是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教人士都会到此朝圣祭祖。现在此地已成为一个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区。</b></p> <p class="ql-block">因当年函谷关关隘设在狭长险峻的山脉之间,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人行其中,如入函中而得名。现景区很大,一条青石砖铺就的甬道通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是国家AAA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老子圣像、道德天书、道坛、太初圣宫、藏经阁、瞻紫楼、鸡鸣台、碑林、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p> <p class="ql-block">上善湖:一个自然形成的湖泊,周围环境优美,适合休闲游玩。湖泊的尽头就是德堂。</p> <p class="ql-block">在函谷关一直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等大量历史故事和传说,并且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在此吟诗作赋多达100余篇。</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历史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老子在此留下的《道德经》。为此,这里矗立着高33.3米、紫铜锻造贴金的老子圣像,手执《道德经》,姿容庄重,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据说,老子看到周王朝衰败,便要出函谷关去云游,一日当时把守函谷关的尹喜善朝东而望,忽见紫气冲天,便在关前迎候老子,并恳求为其著书,紫气东来的成语也由此而来。这个长365米、高12米的道德天书景观,镌刻着《道德经》全文,单字1平方米见方,宛若长龙,气势恢宏,堪称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走过老子圣像,远处便是道家之源,老子就是在那里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骑着青牛出了关。</p> <p class="ql-block">道家之源青砖墙上画有老子在函谷关写成《道德经》的典故和经卷上的故事。门额上“道家之源”四字,由第六任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题写。</p> <p class="ql-block">这座青色门楼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似凤非凤,似鹤非鹤的鸟雀,名为朱雀。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朱雀迎门,预示着开门吉祥,也预祝着来宾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道家之源建筑布局工整有序,清静优雅,游览此处,让人对老子的生平、思想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太初圣宫是老子写下《道德经》的地方,也是函谷关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原名太初观,后唐玄宗李隆基御赐为天宝观,宋崇宁4年,改为太初圣宫。</p> <p class="ql-block">太初圣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圣宫”,座北向南,砖木结构,是典型的道教建筑。太初圣宫中有着浓郁的道家仙骨范儿,因老子的盛名,这里一直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太初圣宫的两侧分别是三清殿和三皇殿,三清是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都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p> <p class="ql-block">灵石,老子曾在这块石头上著述《道德经》。灵石被八条白石英线分割为九层,“九”是道教中最为吉祥的一个数字,有“九九归真”之说。传说恋人摸了爱情长久,青年人摸了仕途高就,老年人摸了幸福长寿。</p> <p class="ql-block">函谷碑林,这里收集各类名碑百余通,其中有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及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铭等。</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大道院,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建筑,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建筑雄伟、雕栏玉砌,四周树木环绕,清幽静谧。</p> <p class="ql-block">院外有经壁墙,道德经洋洋洒洒的写在墙壁上。在函谷关处处蕴含着老子文化的深刻内涵,让人仿佛畅游在《道德经》的长卷中,处处展现着丰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大殿内同时陈列有道、儒、佛等神像,供奉着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悟道馆,让人们近距离走进“道德经”,感悟“道德经”,体会其中的奥妙。</p> <p class="ql-block">在大道院右后方,便是古箭库和古城墙遗址。箭库是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地方,箭库像一口旱井,里面放着一捆捆箭簇,约1立方米,于1986年发现。箭库周边就是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关楼在修缮中,借用网上的一张图片,更能看清古函谷关的全貌。其实现存关楼也是根据四川青羊宫出土的汉画像砖上的"函谷关东城门”图像所建,因两主楼顶端各饰一只丹凤鸟,故称丹凤楼。</p> <p class="ql-block">城楼下的秦鼓。</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在秦汉时期为第一险关,经历过战役200多次,其中著名战役十余次。但是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黄河水位下沉,出现一条通路,地形优势尽失,重要性被同是险关的潼关所替代。唐朝末年之后,函谷关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现此处只可见函关古道了。</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走在函谷关,感受更多的是“上善若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还有老子骑着青牛西去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景区很大,此行有些景点没有走到,留有遗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函谷关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下次再来继续探寻历史和流传的故事,感受更多的成语典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