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妃、香妃墓到香妃园

沟畔畔74018614

<p class="ql-block">  我有过多年新疆经历,也去过香妃墓。对于香妃早有耳闻,有人说“香妃”是个爱称,她其实是历史上的容妃。《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如此说来,可信度极大。</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前和战友乘着解放牌军车来到香妃墓,那时还没有彩卷,在香妃墓大门前留下这张照片,右面是香妃墓的大门,左面能看到一点那辆风尘仆仆的军车影子。</p> <p class="ql-block">  香妃墓前身是阿巴克霍加麻扎,始建于1640年,阿巴克是人名,霍加是伊斯兰上层人物尊称,麻扎是维语墓地的意思;这是一座家族墓地,墓里葬的是当时喀什的贵族,“霍家政权”之王,白山派首领阿巴克霍加及其家族。1788年香妃去世,多年后回归故里下葬于此,乾隆年间朝廷拨专款对墓地进行修复,从此因香妃使阿巴克霍加麻扎名气大振,人们也开始称它为香妃墓了。</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我重游香妃墓,那里的变化极大,游人高举手机,拍出来的不再是黑白片,而是更真实更漂亮的彩照;2014年后香妃墓扩建,由原来的70多亩扩建为300余亩,香妃墓亦因外延扩大,景物增加,而改称“香妃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香妃墓大门前,仰望高大外墙上蓝白相间的琉璃砖片,据说选择这种色调,意味逝者安祥地长眠于清静不受丝毫干扰的环境;这是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人的文化对色彩的理解和诠释吧。</p> <p class="ql-block">  此前在阅读旧文献时,得知香妃墓一度被叫作“香妃庙”,喀什一带的维族妇女有求子拜香妃的习俗,方法是手拿小石子,在外墙上找个砖缝塞进去,再用手擦擦墙擦擦脸。她们把香妃视为神灵崇拜,用这种方式乞求香妃娘娘让她们早生贵子。</p> <p class="ql-block">  传下来的香妃画像有几张,据说其中两张出自清廷御用洋人画师郎世宁之手,一张身着满族服饰,一张是戎装。民国画家汪亚尘认为穿戎装的确是郎世宁的亲笔作,而且是杰作。因为这张香妃画像,应用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人物画风格,色彩沉静,姿态颜容生动异常,头戴盔,身披甲,俨然女中豪杰风范。所以在写此文时我也先传用了戎装画像。</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来时,还没有这块香妃园石,这块巨石是从天山深处发现并运至喀什,巨石通体发亮,白中泛着红黄。我和游人一样,开始也以为这块巨石就是比较大且有新疆特色之美,实则不然,巨石上四个高度不知是人为还是天成的,知道后谁都会惊叹不已:一是从巨石前端到地面的高度为1.734米,与香妃出生1734年吻合;中间顶端到地面1.788米,与香妃病逝于1788年一致;从“香”字顶端到地面为1.640米,又与香妃墓始建年份1640年相符;再是巨石全长5.4米,香妃在世又正好是54年。真是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顺便想说说我对香妃体香的理解。从化学角度分析,一种味道或浓或淡到极点,均会向反面转化;那么新疆维族人多汗腺丰富,有腋嗅味,不知香妃的体香是否与腋嗅味淡化有关联?从而由怪异变成香味。也有人说,香妃的体香是沙枣味。如果从吃啥多了自然会分泌出其味道而言,那倒是也能成立,不过离开新疆那个沙枣树多的环境,此说又很难成立。不知当地人称其“香姑娘”一说更符合哪种推论?</p> <p class="ql-block">  香妃的家族墓地在室内,那是一个高大宽敞的拱形空间,称为香妃墓主墓,正中的平台上依次排列着大小不等的58个墓,墓采用白底蓝花琉璃砖贴面,显得晶莹素洁,望之肃然。墓按辈分年代排列,从首位依次是买买提玉素甫霍加、阿帕霍加、叶赫亚尔霍加(阿帕霍加的长子)的墓,墓位装饰华丽考究。香妃虽贵为皇妃,但在家族中是晚辈,只能排在不很突出的位置,在众多茔墓中也只是很普通的一座。室内墓地排列十分紧密。听讲解才知这里只是供游人观看祭祀的场所,真正下葬的墓地是在不远的另处。</p> <p class="ql-block">  据说建造这座墓寝的碧瓦贴砖就消耗了当时喀什噶尔三年的玉石产量,其中绿色的源于西藏绿松石,融化后结合当地工艺制造;白底蓝花的琉璃砖则大部分来自波斯。</p> <p class="ql-block">  其中的图案均以花卉植物为主,有巴旦木、葡萄、石榴、无花果、波斯菊、大丽菊、麦穗、棉花及植物的藤、蔓、芽等。据说这种琉璃的烧制工艺目前已经失传,一旦脱落,无法修复。看后敬佩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为其未来担忧。</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镜池,我第一次去时也还没有建。相传香妃一生爱美,修建香妃园时,喀什人特意为她建造了这处像镜子一样的水池,供她梳妆打扮。</p> <p class="ql-block">  这墙式的记述香妃故事的雕刻也是后来增添的,以图画形式向游人讲述香妃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记述香妃的叔叔和哥哥等,在清乾隆时期平叛新疆叛乱时战功赫赫,受皇帝召见进京,因叔叔宠爱香妃,便带她一同前往,入京后朝廷封官进爵,使香妃也有机会参加宫廷宴会,因香妃身有异香,引起乾隆皇帝关注和喜欢,封为贵人、妃子,在宫廷众多妃女中宠爱有加。甚至去世后,皇帝不仅伤心,还特派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的送葬队伍护送喀什下葬。</p><p class="ql-block"> 有人以此说是乾隆皇帝对香妃的特殊关爱;但也有说那是皇帝对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统一的良苦用心。我赞同后者。</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香妃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刚到新疆当兵时还听到一种传说,我更喜欢后者。因为那是当时南疆民间家喻户晓,且充满浪漫传奇和喜剧色彩的传说:一夜,乾隆皇帝忽得一梦,在西域有一貌似天仙,倾国倾城,身有异香、骑龙抱凤的少女。醒后乾隆依然恋念难忘,便命人按照梦中情形前往西域寻觅。众人跋涉戈壁荒滩、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一路打听寻找,几个月后却一无所获。一日进入叶尔羌地界,那里有南疆最大的绿洲,习习清风,送来阵阵闻所未闻的奇馨异香,众人精神大振,循着花香急行,不知不觉来到一处万紫千红、绿树浓荫的园林幽深地带,只见前面隐约露出一道蜿蜒起伏的土墙,墙头骑着一个怀抱大公鸡,闭月羞花、风情万种的窈窕淑女。众人都愣住了,其中有一人突然惊喜道,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骑龙抱凤姑娘吗?”大家也如梦方醒。对呀!墙是那条龙,姑娘手中抱的正是凤!更使他们深信不疑的是姑娘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醉人的淡淡清香。</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离开喀什很多年,但听还生活在那里的战友说,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