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坛拾贝》的拾贝

张果老

<p class="ql-block">  临近甲辰龙年,欣闻田厚钢老师的大作《论坛拾贝》出版发行,因他长期在铜山负责新闻部门的工作,书中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在铜山所作,故2月2日铜山政府的《铜山发布》微信平台以“近日,我区资深新闻工作者田厚钢所著《论坛拾贝》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为题向公众推送,好友之间看到此消息后也是相互转发、通报以示庆贺。</p> <p class="ql-block">《论坛拾贝》封二</p> <p class="ql-block"> 春节长假从京城返徐后,我与田老师约定去他那儿取书拜读。快到他居住的小区大门口时,透过车窗我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他早已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着我了!这老哥啊——令我心里一颤!</p><p class="ql-block"> 没等车停稳,我赶忙下来疾步到他面前,当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的互相问候:新年好!。。。。</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田老师递给我鼓鼓囊囊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不但装着两本《论坛拾贝》,还有一盒茗茶铁观音,老哥还惦记着我多年养成的这一奢好啊——我心里一热!</p> <p class="ql-block">在一起工作时我给老哥拍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我与老哥的相识缘于在企业里一起工作六年。平时我心直口快、大大咧咧,遇到对工作不负责任还指手画脚装逼的人我就得“尅”几句才行,但老哥在单位里说话总是不急不缓,有条有理 ,对装逼者也是不亢不卑,不气不馁。平时话虽不多,但却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企业里一些事情的预判、分析和他为企业写的文章我听了、看了后都被折服!渐渐的我们由同事、工友、搭档、朋友到兄弟,关系越处越铁,思想越处越近,是他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态度、真诚待人的品格感染了我。所以平日我们相见我都尊称他“老哥”!</p> <p class="ql-block">慈祥的老哥</p> <p class="ql-block"> 尽管去年他有些无奈的离开企业,原想他回家安享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去了,那料想他退而不休,却每日伏案整理起自己多年的作品来了。听到这消息——我心中窃喜!</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劳作,《论坛拾贝》终于问世了。</p> <p class="ql-block">深入到车间里采访、组稿</p> <p class="ql-block"> 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294篇,下卷154篇,共计448篇,洋洋洒洒577页,上卷为时政言论、理论文章,下卷为新闻专业言论、业务论文。虽说不上是“巨著”,可这本拿在手里沉甸甸、厚度达3·5公分的书绝对是“大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充满着老哥对文字厚爱的大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凝聚着老哥心血的大作!</p> <p class="ql-block">老哥退休在家里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老哥在书后的《跋》里写到:“喜爱言论,30多年初心不改、激情不减、勤奋笔耕、潜心创作,涉猎了言论的诸多体例:短评、编者按、编余随笔、署名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社论、新年献词等。由于办报业务的需要和长期实践的历练,撰写不少“急就章”,就当日上版的稿件配评论、或以媒体刊发的新闻作油头撰写评论,得以次日见报。”</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看出老哥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对各种文体的把控已修炼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了。</p><p class="ql-block"> 这岂可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论呢?只是他平日里养成的低调人生态度覆盖、遮掩了那睿智、敏锐的思维和在书房里才有的激情。人群里不声不响的他,看上去就是邻家大哥,只有近距离与他交谈时才能从那慈祥的容貌、智慧的眼神里看出些端倪——这老头与常人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爬格子获得满满一柜子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他那书斋内2米高排列四壁的书柜里堆满的各种标注过的书籍、装订成册的一摞一摞的手稿足以说明了他对文字已达到了偏执的钟爱。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在他这得到了应验。他练就的“急就章”本事令当今网络上喧嚣的快手、网红们也望尘莫及,原来“快手”早已练成!</p> <p class="ql-block">收录在书里的为淮海集团写的言论</p> <p class="ql-block"> 在《跋》中他还写到:“作品按发表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便于读者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领略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精彩轨迹”。</p><p class="ql-block"> 的确,在这方面令我感触最大、最深的就是他来淮海后所写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在《论坛拾贝》上卷里收录的18篇与淮海相关的言论文章,全都是他根据这个民营企业的员工思想、工作环境、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生产生活状态、发展愿景而写就。</p><p class="ql-block"> 比如写打造“幸福企业”的《“幸福企业”就是让员工幸福》;比如写淮海集团如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的《“贵在坚守”‘老本行’》;比如写淮海人如何创新的《人人都有“金点子”》;比如写淮海集团勇于改革的《“改革是勇敢者的事业”》;再比如写淮海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从工到匠释放“新能量”》等等。</p> <p class="ql-block">收录在书里的为淮海集团写的言论</p> <p class="ql-block"> 这18篇言论文章在《新华日报》等刊物上陆续发表时都受到过国内行业、本企业领导、员工们的称赞,我也都认真拜读、学习过。现在翻开重读,当年我们一起下各公司、车间采访组稿的情景即刻清晰的又出现在眼前,仍然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轻易不示人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略读《论坛拾贝》,可以说它是机关、正规社会团体、大型企事业里从事文字工作者的工具书,也是各级宣传部门的领导者、政论文工作者、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就在不久前,老哥还应邀走上党校讲台,给青年党员干部讲授《公文写作》、《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新闻宣传》、《公职人员应有的新闻素养》等课程。所以,《论坛拾贝》更是一些基层党校校长们言论方面的启蒙教材。</p> <p class="ql-block">在欢送老哥离职的聚会时,我送老哥《养生学》</p> <p class="ql-block"> 在《论坛拾贝》序言的最后,老哥写到:“或许通过作品中的信息、细节,会知道些什么;透过思想观点,会明白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即人品。读完本书,对其言的理解我更加深刻,对老哥的认知也更深一层;对他当时恰到好处的抽身而退后俯身伏案结集出版《论坛拾贝》大作的成果由衷的钦佩!</p> <p class="ql-block">我们工作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所以,步《论坛拾贝》后尘有感成此篇《拾贝》。此拾贝非彼拾贝也!</p><p class="ql-block"> 期待老哥在龙年里龙腾四海、龙行大运、龙吐珠玑,再出新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