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西郊村晋剧团历程回顾(3) 作者:穆永茂

漾泉清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三、第三代演职员的承继历程</b></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一世纪,西郊剧团在团长郝明珠,副团长白世明、赵喜录的带领下,排出了《断桥》《祭桩》《走山》《明公断》《杀狗》《牧羊圈》《卷席筒》《辞朝》《智取威虎山》《贾月熹》等剧目。2015年农历七月十五至十七还曾演出三个夜场。</p><p class="ql-block"> 第三代演职员正沿着前辈开创的道路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人物</b></p><p class="ql-block"><b>1.传略:</b></p><p class="ql-block">待增补:郝纯荣 郝步升 郝步玉(光珠) 李 贵 郝秉钧 李增泰 赵谦……</p> <p class="ql-block"><b>白君</b>(1907~1973),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自幼爱好戏剧,很早就学会打鼓板。民国34年(1945)西郊村请来了艺人老喜贵教戏,他在师傅的指导下,打鼓板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1953年,山西省晋剧三团马秋先(小果)率团来平定县演出时,打鼓板的师傅突患重感冒,不能坚持工作,而剧团又没有人能顶替。此时小果十分焦急,急需有人能出来救场,以解燃眉之急。后来经他人介绍,请来了西郊村司鼓的白君。在演出过程中白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艺,鼓板打得十分出色,得到了小果团长的赏识和大家的认可。后来,白君随剧团到太原成为晋剧三团的一名正式职员。1957年后,他先后到省晋剧一团、关家峪剧团、内蒙古晋剧团工作。1964年回村后为发展本村的晋剧事业,积极排演新戏,如《柳树坪》《社长的女儿》《血泪仇》等。1965年本村业余剧团到平定县城演出,受到了平定县委的表彰。20世纪70年代初,又排演革命样板戏,活跃了本村的文化生活。1973年病逝,享年66岁。(据《西郊村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郝宝</b>(1908~1952),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从小在本村小学读书,聪明好学,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到天津胜房打工,受到东家赏识,提拔担任会计职务。日军侵占天津后回村务农。在村期间,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本村的文艺事业,与他人协商请来晋剧艺人老喜贵教戏。曾担任本村业余晋剧团团长等职。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搞好本村的土地改革运动,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喜闻乐见的节目,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人民恨》、《贫富对比》、《疤田仓结婚》等。1952年病逝,享年44岁。(据《西郊村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郝秉钧</p> <p class="ql-block">李增泰(艺名小更生 1924-1985)</p> <p class="ql-block">白世昌</p> <p class="ql-block"><b>郝邦声</b>(1932~1997),生于民国21年(1932),小学文化,中共党员。民国35年(1946)到平定路南县剧团当演员,1947年调入平定路南县政府做勤务工作。当时正值土地改革运动,他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宣传土地改革的意义,并以自己家在土地改革中分到土地、牲口等事实进行现身说法,歌颂共产党。民国37年(1948)赴太原参战。1949年5月到北阳胜参加整顿剧团的工作,同年10月回村务农。1950年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积极参加宣传工作,先后到周边乡村和城里扭秧歌、演剧目,教育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捐献6斗玉米支援前线。1952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1965年9月调入平定县文化馆工作,后任文化馆长。1966年至1975年10月在平定县剧团工作,并担任团长。1975年11月调任县文化局局长。1984年2月退居二线,任文化局调研员,1992年4月退休。1997年病逝,享年65岁。(据《西郊村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白世亿</b>(1939—2015),师从光珠,扮演老旦。中等身材,扮相稳重。《算粮登殿》中演老相婆。《牧羊圈》中扮朱春登的老娘,在“坟茔讨饭打碗”一场演得真切感人。媳妇认出是自己的坟茔时,老旦浑身发抖,手中饭碗掉落在地。接着唱滚白,声泪俱下,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这就是人们说的“《牧羊圈》打碗咧”,传为佳话。他一生热爱文艺,在戏曲上是行家里手。2001年1月退休后,组织了平定县夕阳红晋剧团,并任首届团长。还联系森宇公司为西郊村投资一万多元购买服装道具。为西郊村戏剧、武迓鼓文化事业贡献余热,让西郊人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赵焕祥</b>(1940~2022),师从光珠,工花脸。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扮相威风,戏路宽厚。在传统剧目中扮演的角色有包拯、曹操、韩昌、《劈殿》中的程咬金、《回荆州》中的张飞、《徐公案》中的徐公等。在现代戏中扮演的角色有《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等,都深受观众好评。不顾年事已高,热情传授第三代演员。他在年轻时是台柱子,在晚年是好师傅。因家庭贫寒,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但他的记忆力超群。凡演过的戏,除自己扮演的角色外,其他角色的戏文和文武场的鼓点、曲牌都熟记于心上,至今随口可以念出几十本。如,《麒麟山》《黄鹤楼》《打渔杀家》等。他演戏功夫深厚,形象动人。如演杨子荣时,前台是杨子荣,回到里台也是杨子荣。203参谋长唱到“他出身雇农本质好,从小在生死线上受煎熬……”时,笔者在里台听到就流泪。他演的杨子荣观众评价说:“真好!看了焕祥的杨子荣,不用再看童祥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赵克明</b>(1941— 2015),师从光珠,男扮女装,工青衣。戏剧角色代表作有《算粮》中的王宝钏、《明公断》中的秦香莲。后改为须生,代表剧目有《生死牌》《二进宫》《劈殿》等。扮相大方,做戏讲究,是西郊剧团的台柱子。因爱好戏剧,自己辞去教师工作,在平定同意煤矿组织剧团,担任团长多年。回村后仍在本村培养第三代演员。在现代剧目中扮演的角色如《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柳树坪》中立勤社长,受到观众好评。去世后戏迷赠送的挽联有句:热爱戏剧,能古能今,能导能演,戏剧界中佼佼者。照片中右侧是赵克明。</p> <p class="ql-block"><b>郝玉花</b>(1941~2001),女,艺名西郊红,师从李贵、赵谦。主攻须生、老生。身法轻盈,嗓音高亢,吐字清楚,做戏认真,爆发力强。尤其演传统戏中的老生最为擅长。代表剧目有:《卖花劈门》中的白茂林,《教子》中的老薛保,《南天门》中的老曹福,《打金枝》中的唐王,《徐公案》中的寇准,《下河东》中的呼延寿廷,《算粮》中的薛平贵等。现代戏中的代表剧目有:《社长女儿》中的社长妻,《沙家浜》中的沙奶奶,《红色娘子军》中的队长等。</p> <p class="ql-block"><b>张玉林</b>(1941~1995),女,师从李贵、白世昌,扮相漂亮,身材适中,嗓音宽厚清亮,做工干净利索。观众评价是天生的小生材料。传统戏中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中的郭爱,《双官诰》中的英哥,《双罗衫》中的苏继祖。现代戏中代表剧目有:《柳树坪》中的老书记,《社长女儿》中的老狐狸等。照片中前排右侧为张玉林。</p> <p class="ql-block">郝长新</p> <p class="ql-block">白凤梅</p> <p class="ql-block"><b>郝仙云</b>(1955~2000),女,小名宝仙。师从赵谦,身材苗条,扮相雍容大方,华贵中透着俏丽。嗓音甜美动听,咬字准确。传统戏中扮演青衣角色。代表剧目有:《哭殿》中的银屏公主,《算粮》中的魏虎妻。她是二代演员中的佼佼者。初出茅庐就崭露头角,可惜英年早逝,给师傅赵谦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限的惋惜,是西郊剧团的一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b>赵慧英</b>(1962~2009),女,小名四宝,师从李贵、白君,主攻小生。传统戏中的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中的郭爱,《三娘教子》中的英哥等。扮相俊美,吐字清晰,嗓子洪亮,做工表情逼真,惹观众喜爱。可惜英年早逝,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简介:</b></p> <p class="ql-block"><b>郝爱凤</b>,艺名翠英旦,1942年生,师从白君、李贵,工青衣,老旦。她身材高挑,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清晰,做工细致。传统戏中代表剧目有:《击掌》中的王宝钏,《教子》中的三娘,《辞朝》中的佘太君,《下河东》中的罗氏,《琵琶记》中的秦香莲等。现代戏中代表剧目有:《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柳树坪》中的狄家婆,《社长女儿》中的社长女儿等。《拉拉花》剧目进县城汇演,曾获最佳女演员奖。获得西郊的“翠英旦”美称。她有很多绝活,如《击掌》中脱宝衣的腰列翻身。《教子》中勾椅前移、暗勾坐椅、且勾且拉、边唱边移,有人动牵椅动,椅动牵人心的表演效果,加上音乐节奏配合,揭示出孤母度日,望子成龙的心情,均赢得观众的喝彩。《下河东》演罗氏场场掌声频起。《太君辞朝》连续(翻枪)重演。她是西郊剧团的台柱子。演戏如此,做人更是以身作则。不顾年事已高,对培养青年演员不遗余力,耐心传授。观众说:“看了西郊翠英旦,不用再看侯玉兰”。这是对她的肯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李巧美</b>,女,1943年生,师从赵谦,工青衣,扮相工整,尤以唱腔功夫见长。嗓音纯净绵润,清脆自然。其唱腔似程玉英的嗨嗨腔,味道明显。一句十三嗨,台下满堂彩。她是西郊剧团的台柱子。传统戏中,她的代表剧目有,《断桥》中的白素贞,《祭桩》中的王桂英,《明公断》中的秦香莲,《双官诰》中的三娘等。现代戏中代表剧目有,《柳树坪》中的巧英,《社长女儿》中的大秀。尤其是《柳树坪》中的巧英饰演出彩,几十年后,外村人看到她,不叫她肉闺女(小名),叫她巧英。可见她演的戏在人们心中印象有多么深刻。在平定剧院演出《明公断》,一声导板征服观众,掌声骤起,满场喝彩。观众直呼过瘾,“听了西郊的肉闺女,好像看了程玉英”。七十八岁高龄仍在培养第三代演员,认认真真,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冯玉林</b>,女,1943年生,师从白君、李贵,扮相文秀,身材苗条,嗓音清亮,做工细腻,塑造人物讲究。在传统戏《生死牌》中饰演三女王玉环,《击掌》中饰演王宝钏。在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饰演常宝。照片中左边为冯玉林。</p> <p class="ql-block"><b>郝银花</b>,女,1944年生,小名才妮,师从郝邦声,主攻须生。本人身材高大,雍容大方,扮相威严,浓眉大眼,天生须生相貌。学戏认真,动作、台步规范,嗓音嘹亮,穿透力强。登台有压台气度。传统戏代表剧目有:《空城计》中饰诸葛亮,《取洛阳》中饰邓禹,《哭殿》中饰唐王,《双官诰》中饰薛子岳,《杨金花夺印》中饰赵德芳,《下河东》中饰杨继业,《黄鹤楼》中饰刘备,《明公断》中饰陈世美。观众称她是“小郝邦声”,深受观众喜爱,是一个难得的主要演员。她和白凤梅、李巧美、长银师傅演的《黄鹤楼》,观众看了赞不绝口,说“白凤梅演周瑜,杀机阴暗;李巧美演赵云,威风八面;老长银鲁子敬,里外串联;郝银花演刘备,心惊胆颤。真好!在现代戏《柳树坪》中演刘凤英,《智取威虎山》中演孙达得,《红灯记》中演李奶奶,《社长女儿》中演工分迷。观众说,才妮的工分迷演得活脱活像,扮相幽默,唱腔滑稽,做戏自然,百看不厌。观众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吃三八席,也要看才妮的工分迷”。77岁高龄还为西郊培养第三代演员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还为剧团自制服装、头带等。</p> <p class="ql-block"><b>杨孝成</b>,1944年生,师从光珠,工小旦、武旦、闺门旦,男扮女装,牌面俊俏,身材适中,演戏认真。15岁时离村外出学习、工作,2003年退休,现在北京定居。身在北京,不忘故乡。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家乡美》、诗歌《心中的凤凰》、油画《苍岩行词》、国画《凤落苍岩》等作品都受到大家喜爱,为西郊文化增色添彩。戏剧角色代表作有《算粮》中的代战公主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白凤莲</b>,女,1964年生,师从赵谦、李贵、李增泰,工小旦、闺门旦、花旦、青衣。身法灵巧,扮相漂亮,两腮隐现深深酒窝,富态中透着秀气。嗓音高亢清脆,婉转动听。道白口齿伶俐,表现人物情绪分寸得当,是第二代(后期)演员中的出类拔萃者。</p> <p class="ql-block">欢迎补充提供西郊村晋剧团演职员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穆永茂,1944年生,山西省平定县西郊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为西郊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搜集提供资料。为挖掘、整理、恢复平定武迓鼓这一非遗项目尽心竭力,协同传承人郝崇俭把原生态武迓鼓的鼓点、鼓曲、动作、走阵全部恢复。亲自率队参加了山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表演(太原市)、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壶口景区)等演出活动。撰写了《万岁中国共产党》《新中国万岁》《同心共筑中国梦》《少小离家老大回》《七姑八姨竞说十九大》《传统古村话西郊》等多篇文章在网络传播。编写了《平定西郊村晋剧团历程回顾(初稿)》。2018年撰写的《西郊村原生态武迓鼓简介》发表在《平定》报上。2019年当选为“平定县第一届新乡贤”。2019年11月23日文章《师恩难忘》在《阳泉晚报》发表。2021年撰写的《银龄心向党 启航新征程》 获中共阳泉市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我的入党故事”征文活动三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zkbdgq" target="_blank">平定县西郊村晋剧团历程回顾(1)作者:穆永茂</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10n66iq" target="_blank">平定县西郊村晋剧团历程回顾(2) 作者:穆永茂</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的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