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节”

老顽童

正月十五闹元宵 <p class="ql-block">——、“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即“元宵节”名称由此而来。“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元宵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其节俗的形成,也是要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据一般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己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其正式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p> <p class="ql-block">——、从“元宵节”俗演变至今;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燃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风俗略有不同,节日习俗也就不尽相同。如,南方称汤圆,北方称元宵,舞狮、舞龙灯习俗主要集中在南方,扭秧歌、划旱船、踩高桥等节日表演主要在北方。于2008年6月“元宵节”就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元宵夜,又是一个团圆节!正月十五的月亮,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照在了我们的家乡,东北大平原这片黑土地上。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夜,满城大街小巷火树银花,大红灯笼高悬,万家灯火传承着“元宵佳节”的温暖。千门万户,欢声笑语,夜色清朗,月光迷人,人们共赏一轮明月,共度“元宵佳节”呀!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在这龙年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要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家乡东北黑龙江这疙瘩,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那些特有的节日习俗和记忆之往事。</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元宵节”,我们就先从东北的元宵说起吧,南方的汤圆与东北的元宵唯一不同之处是;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而东北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先把白糖,玫瑰、芝麻、果仁、豆沙等馅料加工式块状;在把糯米粉撒放在大笸箩中,在接着把加工好的馅块也撒放到大笸箩的面中,然后开始晃动,这时米粉就层层的沾到馅上,就象滚雪球一样,越晃越大,就这样一个个圆滚滚的元宵就滚制成型了。在东北;元宵的寓意是全家人团圆美满。</p> <p class="ql-block">——、记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黑龙江的城镇居民家庭,过“元宵节”时,是凭票供应元宵的,在商店里没有供应票证,你是一个元宵也买不到的。大概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好转,每年正月“元宵节”之前,商店里就开始免票卖元宵了。随着街面上商业网点逐渐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临之时,随时都能买到可口的元宵了。到了九十年代,南方各大品牌的汤圆走进东北市场,元宵市场更加丰富多彩了。而现在的人们,不只是“元宵节”才吃元宵,平时只要你想吃元宵;随便走进一家超市,都就能买到各种品牌的元宵或汤圆,元宵早已成为最普通的大众食品了。</p> <p class="ql-block">——、过去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很多家庭会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更有大部分家庭,在春节之前就把灯笼制做好了,从年三十除夕夜开始,每天晚上都开灯,一直开到正月十六日才正式把灯摘下。各家的灯笼有的挂在房前,有的挂在大门口处。我们家在住平房时,每年都自已糊制大灯笼,为此还在门前树立起一个将近五米高,专门挂灯笼的杆子,仅供每年挂灯笼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各种现成灯笼,在市场都能买到,很少在有人自已糊制灯笼了。近些年来黑龙江农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每年正月挂灯笼人家要多于城镇。由于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楼房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所以,节日挂灯笼的人家就越来越少了。我从小就喜欢大红灯笼,更喜欢现在彩灯。至今我们家已经搬进楼房二十八年了。我每年从除夕至正月十六,都要在阳台上挂大红灯笼,并在前窗户处安装五彩灯,一直亮到正月十六摘灯为止。</p> <p class="ql-block">——、制做冰灯是龙江人的一大特色,过去在黑龙江很多家庭或单位,每年在春节之前都制做冰灯。由于黑龙江的寒冷的气侯,为冰灯的制做、使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制做方法,既简单又实用;首先准备一只铁桶,将里面装上水,颜色自己调制。如果要中国红,就往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搅拌几下,将水桶放在外面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下,冻上几个小时,但不要冻透,即冻成一个冰坨子,在将没有冻透冰心的水倒出来,中间就变成空心了,再用刀子稍加修整,冰灯宣告做成。然后将冰灯安放在显著位置,里面点上油灯或蜡烛即可,拉上电灯最佳,夜间放眼望去,自制冰灯格外明亮,非常耀眼。与现代的大型冰雕有柤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也可能是年龄越大越怀旧了吧?自从退休以后;每到年节来临之际,就会自然想起过去,过年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情景。那时虽然物资相对匮乏一些,百姓生活都不富裕,但是,进了腊月以后;孩子们都天天盼着过年。过完腊八盼小年,过完小年盼大年,过完春节盼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时虽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家庭,甚至连电视都没有,但人们过年节的热情依然那么高。我一直怀念那时自已家里糊灯笼,剪纸花,写春联,燃放烟花爆竹,正月十五吃元宵,看灯展和自己制做冰灯那种自豪感,知足感,至今感觉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年味儿。</p> <p class="ql-block">——、关于扭秧歌,过去是北方人,在正月里的重头戏。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前后的三天里,是东北地区扭大秧歌闹元宵的高潮。在每年的“元宵节”里,质朴豪爽的东北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对节日的庆贺。从整个北方地区来说;扭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全国各地扭大秧歌范围和水平看;东北大秧歌的流传范围最广,整个东三省外加内蒙古东部地区都扭秧歌,艺术水平也是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送灯习俗,在整个东北地区,正月十五晚饭后,天快黑之前是“送灯”的时间段。从此时开始;家家户户的人们开始往家族亲人的坟上送去一盏盏面灯。这些面灯都是家人们提前,用高梁面做成的。走到坟地摆好面灯后,首先往灯碗里倒上油放进灯芯即可,也有点蜡烛的。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很少有送面灯的了,都改送小微型电池坟灯了。前去野外送过灯的人都知道,一眼望去,数百盏坟灯点亮了荒芜的墓地坟冢。有的家庭,还在自家的坟地里燃放鞭炮、焰火,火光照亮了夜空。给故人们送灯的目地是;为先人们照亮回家的路,也祈望先人拿着灯笼,找到新生路,脱生为人,过上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撤灯”,主要是黑龙江广大农村地区特有的风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入夜后;村民们会在自已家的房前屋后,或在僻静的小路上,摆放一些小面灯或小灯笼。没有准备灯的人家,可提前准备一些,搅拌好的带油锯末子,一堆,一堆的摆好点燃,在点火多的地方,有时把村里的小街巷照的通明一片,一直能燃烧到午夜。据老辈人们讲;这叫“撤灯”,是给那些无人管的孤魂野鬼们照个亮,让他们捧着灯火去脱生人类。因为村子年久了,村里的野鬼太多,会经常给村内造成不良后果,这样做鬼们会去脱生了,村子里也就太平了。</p> <p class="ql-block">——、躲灯风俗,在东北地区流传已久,是在正月十五这天夜里,家里如果有当年出嫁的女儿,是不允许回娘家的。原因是,这天夜里不许她们看到娘家的灯火。据传说;如果当年出嫁的女儿,正月十五这天看了娘家灯,会对娘家人不利,会危及父母亲的身体健康,家里也会不太平。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当年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婆家过节。但真是遇到特殊情况,女儿不能去婆家的,这天夜里也要躲到别人家住宿。这就叫“躲灯”。有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这也应该算是黑龙江特有的风俗了。</p> <p class="ql-block">——、关于东北人剪头的风俗,也算一绝了,原因是,这一习俗也相传很久了。正月里不剪头,如果正月剪了头,就会克(死)舅舅。因此,东北人很忌讳这一点,所有的大人,孩子们很少有在正月里去剪头的。绝大部分人,在年前先把头剪完,再等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剪龙头。这样一来,在整个大正月里,只因为这一习俗;把城里的各家理发店,搞的是门庭冷落,收入大跌。不过还好,等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城里各家理发店,门庭若市,家家爆满。我记得有一年,在我们家附近的一家理发店,“龙抬头”那天,一直营业到当天深夜十点,门市房不大,十来个理发师,轮番上阵,剪了几百个龙头。把整个正月的损失,全补回来不用说,一天的收入顶半年呐!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剪头,人们普遍认为,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人们都是为了讨个吉利而争相理发的。</p> <p class="ql-block">——、滚冰,谐音“滚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滚冰节也是黑龙江特有的民间节日习俗,流传久远,此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据称,“滚冰”能滚掉身上的病气,嗨气和灾气,然后就冰没了,春天冰雪融化,所有的病都被江河之水冲走了。听起来具有崇拜自然,防病祛灾的美好愿望。在黑龙江有的地方“滚冰节”办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非常热闹;有滚冰比赛,冰上大秧歌,拾柴焰火晚会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为节日生活增添了浓浓的色彩。有一句顺口溜是;正月十五走一走,一年没病,精神抖。“走鸿运,拾万财,祛百病”,近些年来,在黑龙江“滚冰节”己成为主要的民俗节日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黑龙江也属于多民族的省份。有些少数民族,在正月里的节日与元宵节有重叠之处,如黑龙江的达斡尔族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卡亲”,视之为“天神归界之日”。在头一天晚上要为天神供奉祭品,烧香叩头。“卡亲”这天则穿新衣服,食用年猪的“瓦奇”,(尻背或“额日初”胸脯)肉。</p><p class="ql-block">——、朝鲜族称正月十五为“五谷节”。用江米,大麦,大黄米,高梁米和红小豆等做成五谷饭,祭乌鸦并拿给牛吃,先吃的一种庄稼可获丰收。除了“五谷饭”还要做15种山野菜肴。吃完早餐后,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进行掷骰赛活动。</p> <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房屋是“介”字形起脊式,有骨架的草房,这是达族家庭,在正月十五“卡亲节”将要来临时挂灯笼,以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达斡尔族属于黑龙江世居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地处黑龙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达斡尔族属于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祝福节日,象征着中国人民心中对团圆,圆满美好生活的祝福,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文化习俗的源远流长。我们重视和塑造元宵节浓厚的文化传统,就是对优秀传统节日的传承。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才能在“元宵节”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1日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