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古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响铃、转铃、老牛、闷葫芦、风葫芦、响葫芦、天雷公公等,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抖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说:“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亦蛙羌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古代的这类所谓“空钟”,北京俗称“抽绳转”,天津人叫它“闷壶卢”,有的地方叫“地铃”,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游乐》引坐观老人的《清代野记》说:“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 我国有着悠久的抖空竹历史,在三国时期曹植曾写过《空竹赋》诗,“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 ”;宋朝时期,宋江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 上看到有人玩“胡敲”,而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空竹表演场面,说明1000多年前抖空竹已是很常见的活动项目。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记载称“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亦蛙羌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明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的两件刺绣百子衣上就织有“放空钟图”;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记载一件明代永乐年“剔 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孩子抖空竹的场景,可以说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在明初均已相当成熟。 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br> 空竹最初为宫廷玩物,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行。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曾风靡于城乡百姓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娱乐玩具,同时也成为了杂技艺术中的重要表演形式。 建国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强身健体也有了更高要求。抖空竹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年青的体育活动又焕发了青春活力。<br>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抖空竹这项技艺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更显示出它强大的的生命力。抖空竹集健身性、技巧性、娱乐性、趣味性、灵活性、表演性、观赏性于一体。。且不分年龄大小,不受场地限制,可单玩于斗室之中,也可群舞于空场之上 。 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 抖空竹不仅中国人有传统爱好,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早在18世纪中国空竹就传入西方各国,称之为中国摇摇,是西方仅次于玩偶的第二大玩具,北美和欧州许多国家中国摇摇俱乐部到处开花,国外社区活动和欢庆场合也不时可以看到空竹表演 。<div> 抖空竹—现代女子健美养颜的高雅之举<br> 抖空竹—青少学生拓展智力的绝妙之技<br> 抖空竹—中老年人延缓衰老的独特之法<br> 抖空竹—脑力士者消除压力的强效之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季寒暑都可练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男女老少皆适宜</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在今天城市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中,仍能被不同年龄段的现代人所喜爱,成为老幼皆宜的运动项目之一,一旦学会,爱不释手,妙处何在? 其内在原因:抖空竹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而且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抖空竹有其独特的健身功能: </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促进四肢协调 延缓衰老</b><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抖空竹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 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的运动着。以至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这样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即定的花样动作,经过锻炼,从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延缓衰老。</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促进眼球神经 提高视力</b><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抖空竹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无误的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span></div><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促进大脑发育 提高智力</b><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抖空竹的技能,要高于其他一般竞技项目。人的大脑是调节与支配人体所有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将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按照需要统一起来,抖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能促进前厅大脑发育,提高他的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不断的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提高学习成绩。</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代谢</b><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抖空竹时要求技巧、动作要舒展到位,我们知道人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是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我们在抖空竹时,心情舒畅,呼吸自然,就会加强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促进消化功能 提高食欲</b><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医圣华佗说:“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抖空竹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机械性的刺激作用,以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能力,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的。抖空竹可比做保健体操,使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好,食欲好。 </span></div><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何学好抖空竹</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学习抖空竹要熟悉身法,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上盘包括头、颈;中盘包括肩、胸、腹,即躯干;下盘是从胯到脚的部位。在身法的上、中、下三盘中,包含以下7项要求。</span></div></h3> ①提顶。论身法,得从“头”说起,要保持头部的端正。因为人体神经中枢位于大脑,身体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指挥的,所以头顶就像“定盘星”,无论身形步法怎样变化,“定盘星”不,否则身体就会失去平衡。所谓提顶,就是眼睛平视前方,不可低头或摇头,提顶必须有始有终。<br> ②松肩坠肘。松肩的作用是把全身的力量传到手上。如果不能松肩,肩关节是僵滞的,手加大力度,手臂就会有发飘的感觉。松肩时不可多想肩关节,否则肩部容易变僵。松肩的方法很简单,开始练习时,将肱骨头向肩胛骨靠拢一些,然后向外拉开。熟练以后,肩部自然就会松开。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抖起空竹就会精神十足,动作也就流畅自如,刚柔相济。坠肘又称沉肘,坠肘与松肩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含胸拔背。含胸即空胸之意,带有含苞欲放之意。胸部会影响四肢动作,如果挺胸则难以出腿,而含胸时腿就轻便了。含胸的目的是便于跳跃,如平盘侧跳、天鹅跳等跳绳动作就要求含胸,否则容易踩绊线绳。含胸时不能将两肩向前合,那样会把身体练成罗锅形或者驼背,从而压迫心脏。拔背也要求身弓,但不可用力过大,否则身体容易摇晃。<br> ④收腹塌腰。收腹时两眼平视,胸脯向内微微收合,有内含之感,但不可用力,切忌胸部外挺,否则容易使身体上重下轻,腿脚上浮,致使身体失衡。收腹时必须塌腰,但不可弓腰。抖空竹由腰的运动带动四肢的运动。塌腰,是将脊椎向上轻提,背部内拔收起,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⑤松腰养气。抖空竹较大的特点是转腰,做抖、拉、盘等动作时都需要转腰。腰部是人体气力之源,腰紧则束气,腰松则养气。松腰的方法就是收肚脐,肚脐往里一收,腰部肌肉就松开了,腰也就灵活了。<br> ⑥收臀抽胯。收臀也叫敛臀,要使臀部跟脊柱保持一条直线。抖空竹时,要求重心降低,底盘稳重。换步时要注意胯的动作,胯的动作好了,骨盆就能托起脊柱来,保持身体的正直。抽胯还可以补松腰的不足,增强腿部力量,还有益于心、肝、脾、胃、肾等内脏器官,既可健身又可抖技。 ⑦裹档收气。裹裆的方法是肚脐内收,使腰、臀部肌肉放松,继续内收,则好似用布从后往下再往前一兜,把骨盆包裹起来,一直兜至小腹为止。松腰、收臀、裹裆、包腹,有连带关系,但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收缩肛门括约肌,难以释放中气。抖空竹的运动刚柔相济,身法随空竹的变化而变化。身法的变化又与步法的变化密切相关。<br> 学习抖空竹首先要有耐心和毅力,因学习抖空竹难度较大,技巧性高,不同于玩乒乓球、跳广场舞等易学,轻易上手,因而不能急躁;二要学习中不断摸索规律,掌握技巧,每个动作都有各自的特点;三要坚持多练、勤练,苦练,循序渐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