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瑰宝—客家土楼

小语

<p class="ql-block">  中国这么大,中国这么美,我喜欢旅游,喜欢用文字分享旅行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  客家士楼,一直被誉为建筑艺术瑰宝。去福建旅游之前,我对客家土楼充满着好奇,满脑子都是问题:经典的客家土楼为什么都是圆的?为什么说“千年客家土楼,万年汉学家园”?客家土楼为什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第三标志”?谁唤醒了沉睡的客家土楼?……带着这些问题,我在今年春节前夕,最冷的那几天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直至到达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时,面对着那一座座庞大的、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物,实在是太震撼了,不愧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  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历经五次大迁徙,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2001年,仍有人建土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参观的是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的高北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建筑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高北土楼群主要看四个土楼:承启楼、侨福楼、世泽楼和五云楼。我们随着当地导游一起进入了享有“土楼之王”的承启楼。</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是高头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明崇祯元年(1628年)破土动工。花了81年时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修建承启楼期间,在建楼夯墙时,天公作美,都是理想的好天气,为感谢老天帮忙,当地人又把它叫做“天助楼”。康熙年间楼主江集成的裔孙作过重新修建而更名为“承启楼。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建筑格局结构:承启楼在高头镇高北村,4环,外环4层,全楼按易经八卦布局。日本建筑专家称之为“家族之城”。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楼梯4部,400个房间。整座楼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楼外为石砌门坪。楼后为2级石砌护坎,高5米,护坎平台为东西走向的村道。学堂坐落在楼后东北面,与楼外环相距约20米,高2层,长方形,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该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300余人。特点布局:承启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外环卦与卦之间的分界线最为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承启楼外环楼最能体现环形土楼的建筑结构特点,结合了当地的地理条件,建造者创造性的使用中国建筑传统木构技术,并形成土楼这种特色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  看了承启楼,我不得不惊叹客家祖先的智慧,“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对承启楼精妙的描述。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里面的每间房不管大小都是方方正正的,根本感觉不到外墙是圆圆的土楼,有效地利用立体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一个小社会,并在这个小社会中建立起族人的文化与共同生活准则,了不起啊!</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的侨福楼。</p> <p class="ql-block">  侨福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靠近著名的承启楼。它是高北土楼群的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侨福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北朝南,由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建筑特点: 该楼直径45米,高度为3层。内部采用内通廊式设计,拥有30间厅堂,并设有一个大门和一个院子。楼内的祖堂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具有特色的中西合璧特征。楼外环绕一圈围墙,并设有外大门,形成了一个院落。 侨福楼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历史价值而知名。它被认为是上世纪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因为它当年的现代化建设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此外,由于楼内培养出了11位博士,侨福楼也被称为博士楼。侨福楼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迹,也是客家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个体现。它代表了客家人团结友爱的传统,以及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 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技艺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永定土楼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和文化传统。综上所述,侨福楼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圆形土楼,它的建筑特色和背后的故事都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世泽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北乡,是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长方形土楼。大门口地面有鹅卵石铺成的古代钱币模型。楼内一门、二井、三堂、四梯,设计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五云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土楼王景区里的一幢方型土楼。坐落在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360-1424)。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3600平方米,无石砌墙基。俗称“不倒楼”,历经地震不倒,已阅历590多年的沧桑变化,是高头乡江氏家族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考古价值。因在维护期间,暂停开放,缘悭一面,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三座土楼后,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地陪导游把我们带到她家开的土特产店,名为品茶,实为推销土特产。我还沉醉在刚才参观的感概之中,独自走出去转转。</p> <p class="ql-block">  我行走在岁月的巷道中,抚摸古老土楼那历尽沧桑变成斑驳的外墙,仿佛穿越了几百年,在倾听它低声吟唱着那沧海桑田的故事。这一刻,我所有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经典的客家土楼为什么都是圆的?</p><p class="ql-block"> 经典的土楼几乎都是圆形的,浑圆阔大尽显神秘奇特,专家们认为圆土楼的特色在于:</p><p class="ql-block"> 1、土楼的灵魂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忠实传承着中华传统儒、道精神,崇尚“天地人合一”,圆形土楼布局与易经、八卦原理更为贴近。</p><p class="ql-block"> 2、“圆不亏一方”平等、均衡是土楼的特性,圆楼房间朝向好坏不明显,有利分配使用。</p><p class="ql-block"> 3、风水学家认为圆楼无角,不留煞气,采风通风比方形楼好。</p><p class="ql-block"> 4、圆楼结构更均衡,更稳定,抗地震。</p><p class="ql-block"> 5、同样面积的建筑,圆楼比方楼的材料更统一、更节约。</p><p class="ql-block"> 6、圆楼无死角,防御功能更强大。</p><p class="ql-block">作家许怀中感叹:“圆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了无数惊叹号和问号。”</p><p class="ql-block"> (摘自《品味土楼》)</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千年客家土楼,万年汉学家园”?</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古老的黄河流域,客家人是汉民族一支优秀的民系,在千百年来的不断南迁中忠实传承着东方血缘伦理,在到达闽南后,将远古中原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造就了恢宏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固守了许多传统汉文化的价值观、哲理、以及民俗风情,无疑是研习悠久汉学的最好家园。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客家文化最具行动力,是用自己的脚步来表现文化的;客家文化最具同化力,客家人每到一地都与当地完成一个同化过程,客家文化的浓度比当地文化要高;客家文化在传播同化中是非暴力的,以平和方式完成文明迁徙。土楼,让你更好地领略汉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摘自《品味土楼》)</p> <p class="ql-block">  客家土楼为什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6日18点28分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客家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建筑的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摘自《品味土楼》)</p> <p class="ql-block">  客家土楼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第三标志”?</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国际旅游学会主席阿拉斯泰尔.莫里森教授到访永定客家土楼,他感摡地说:“福建土楼可以成为继长城和兵马俑之后的第三个中国标志。”见多识广的国际旅游学会主席看了客家土楼的心情与看了长城和兵马俑的心情一样,这是一种直觉和敏锐。长城、兵马俑、土楼的恢宏气势与艺术品位同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毅力、气质。长城、兵马俑、土楼虽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家麦克.山下指出:“土楼是活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活的文化遗产将为世界研究中国,认识中国提供崭新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摘自《品味土楼》)</p> <p class="ql-block">  谁唤醒了沉睡的客家土楼?</p><p class="ql-block"> 客家土楼在中国闽西南大地生生息息千百年,国人习以为常,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惊动世界。原因何在?最广泛的传说是“二十一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卫星发现中国福建前线高山密林中有许多疑为军事设施的奇异建筑,尔后派间谍深入探秘,发现是神奇的客家土楼民居,从而震惊世界”。传说的虚实难以考证,但卫星可以看到土楼是真的,土楼让世界震惊也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唤起沉睡的土楼应该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中国近代也有专家学者关注客家土楼,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我国文物局就将“土楼王”承启楼与北京故宫、长城、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一起编入《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承启楼还上了我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个人专门考察了客家土楼,他写文章说:“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与其说是住宅,不如说是城堡,不,是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横躺在我们眼下的山谷里,我们都看呆了。”随后的八九十年代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沉睡的客家土楼终于被惊醒!</p><p class="ql-block"> (摘自《品味土楼》)</p> <p class="ql-block">  客家民系肇自中原汉民族,华夏子孙,历经五次大迁徙。没有迁徏,就没有客家人,也就没有客家土楼了。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迁徏路上,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如今,客家人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共同的语音、共同的文化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始终维系着这个优秀的民系,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关注和欣赏!</p><p class="ql-block">图文:小语</p><p class="ql-block">所有照片:华为手机P20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