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李家大院游记

碧云竹客

运城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地区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是晋南的巨商豪宅,位于山西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建筑兼具南北文化特色,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它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 运城李家大院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守备森严;装饰考究,古朴典雅。李家大院是一座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在只剩下院落11组,房屋146间,如今已经成为“河东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运城李家大院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境内的李家大院,规模约为乔家大院的10倍。它光占地面积就达到一千余亩,这座宅院同样沿袭了徽派建筑风格。我们走进去后,惊叹于它建筑布局的精美,不敢相信这只是一座家庭民居。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穿过景区入口的广善门门楼,我们从背后可以看到,它的整体轮廓高、直,线条轻快,造型挺拔,表面的砖雕图案为典型晋南民间风格。 近二百年的李家大院,被沧桑岁月厚重成一处佳景胜迹,以一种荣辱不惊、磅礴恢宏的气度,彰显着独有的风韵,代表着一部丰富多彩的晋商文化发展史。李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民居建筑、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是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俯瞰全貌,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徽式建筑错落有致,欧式风格造型挺秀,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堪称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br><br> 走进李家大院, 善影壁、善书法、善匾额、善牌匾、善楹联随处可见。李家三代十位当家人百年行善,给千秋后世留下一笔“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这也是李家之所以能在清代崛起,并且如日中天的原因。如今的李家大院不只是一个文物旅游景区,它更是中华民族善文化的“活教材”。步入李家大院,徜徉其间,微风和煦,善气惠人,仿佛投入吉祥的怀抱: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目不睱接的楹联匾额,山湖辉映的江南美景,口耳相传的善人善事,以及融汇南北、合璧东西的建筑风格,让人大饱眼福,回味无穷,而内心则涌动着一次次惊叹和震撼。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文物瑰宝向中外游客展示其永恒的魅力……<br> 自明堂<br> 此院是李家第十五代李道行的住所。李道行,字子用,李敬修之子。1907年被山西省政府派送英国留学。1914年毕业回国后,在李家老院西北50米处建造了此院。该宅院由木砖石混合结构的一排楼阁、砖砌窑洞及三省台组成。建造时充分考虑了采光、视线、活动空间、地理形势等因素,从而形成了与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迥然不同的风格,院落西边的门楼,高、直、尖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昭示了这座宅院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李子用院窑洞顶上面的一圈花墙,它虽然只是用普通的砖瓦拼成的,但每组图案都自成一体,没有重复,朴素典雅、美观大方。中国建筑学会专家考究后认为,此墙为全国一绝。<br> 一经楼周围是用普通的砖瓦拼成的精致花墙,每组图案都自成一体,没有重复,朴素典雅,美观大方,是全国地方民居中唯一的砖瓦墙体。中国建筑学会专家考究后认为,此墙为全国墙体建筑一绝。为什么能建成这样绝妙的花墙呢?据说,李道行在建房时,对做工的要求是:和泥的土用罗网筛过,房屋基础用红黏土夯实,第一天用夯打成圆窝,放上水,第二天早上水不下渗方可验收。人们都不理解李道行,认为这样既耗费银子,又延误工期。其实李道行招的工人全是来自家里揭不开锅的贫困者,耽误一天时间就能给这些贫困者多付一天的工钱,也能多管工人几顿饭,让大家有尊严的吃饭,有脸面的拿钱。其实李道行是在暗暗救济贫困者。工人知道后,做工上颇为用心。因此在建花墙时,各自使出最拿手的活计,比赛似的要为主家建最好的花墙。 凭崖而建的一经楼,是李家第十五代的李道行为英国夫人麦克蒂伦而建的。李道行1907年留学英国,学习纺织技术,与英国女子麦克蒂伦结为伉俪,1914年携英国妻子回国。麦氏夫人先住在窑洞中,后因生活不习惯,李道行专门为麦氏夫人建造了一经楼。这一字排楼阁的门窗为尖型和拱形,是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通风采光,宽敞明亮,从而形成了与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迥然不同的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特点。一经楼建造注重活动空间和地理因素,修建有前天台和后天台,供家人、朋友观景赏月,茗茶对奕。为顺应地理条件,还建有“一心”、“二难”、“三思”、“四知”的砖砌窑洞,从窑洞东边可拾级而上到后天台。一经楼的门楼外型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向上升华的感觉。 大院著名的“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用以彰显李氏家族天天行善的理念。李家的诸多善行,也确实把善字落在了实处。施舍钱粮、广设粥棚、为穷人负担丧葬之事等等善举,至今成为美谈。 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百善影壁。影壁上面有从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所书写的“善”字。有100种不同的写法,各具特色。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影壁上共365个善字,是为了告诫后人要一年365天,天天行善。 <br> 李家连续数代行善,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李家在这放这个砖雕百善图,是为了告诫后人这样八句话: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善行为宝;修德为善,善行天下。 功德堂<br> 功德堂位于门内大道尽头。迎面竖立着一座高6.8 米,宽11.6米的砖雕影壁。影壁中间内容是“麒麟踏八宝”,左边是“鹤鹿同春”,右边是“松鹤延年”。影壁后边有一座三间单体建筑为清代早期风格。室内竖有《李公常五德行碑》和《李公省吾德行碑》各一通,墙上挂满历世官府百姓颂扬李氏家族功绩德行的牌匾,因此称之为功德堂。 <br> 位于功德堂旁边的一字影壁,是李家大院砖雕工艺的经典之一,其年代远久,做工精细,极具珍藏价值。影壁东西两边图案分别为鹿鹤同春、松鹤延年;中间是麒麟八祥图案,斗拱为镂空雕工艺,制作于康熙五十年间。 十二面砖雕影壁<br> 十二面砖雕影壁位于善行善举展览山门对面,这是经过修复后保存比较完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影璧。李家人把它建在这儿,表示一年12个月,四季平安,八方来财,富贵吉祥,延年益寿。十二影璧的砖雕图案,文化气息浓郁,雕刻手法细腻。山西晋商的兴起,推动了影壁等建筑艺术的发展,雄厚的财力可以让砖雕匠师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多的民间匠人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影壁。影壁的建造级别体现宅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追求。 李家人建造这个影壁,有着挡煞气、除邪气、藏财气、迎喜气的作用,更从侧面反映出李氏家族的雄厚财力,体现着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br> 十二面砖雕影壁,这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立体浮雕影壁,是民间民居砖雕艺术的浓缩版,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集大成者。整个影壁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着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影壁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寓意四季平安、八方来财。五龙壁,就是五龙治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两边有麒麟,一边麒麟口吐玉书,代表文麒麟;一边麒麟口吐八仙所拿的法器,代表武麒麟。李家人建造这个影壁,有着挡煞气、除邪气、藏财气、迎喜气的作用,更从侧面反映出李氏家族的雄厚财力,体现着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 十二面砖雕影壁,这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立体浮雕影壁,是民间民居砖雕艺术的浓缩版,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集大成者。整个影壁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着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影壁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寓意四季平安、八方来财。中间有福禄寿三位神仙,是诸神中著名的吉祥之神,也叫三星高照。福星主福,禄星主功名利禄,寿星主寿。幸福美满的人家一定会三星高照。两边有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越滚越红火,财源滚滚流的意思。李家人建造这个影壁,有着挡煞气、除邪气、藏财气、迎喜气的作用,更从侧面反映出李氏家族的雄厚财力,体现着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 十二面砖雕影壁,这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立体浮雕影壁,是民间民居砖雕艺术的浓缩版,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集大成者。整个影壁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着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影壁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寓意四季平安、八方来财。和合二仙,寓意夫妻兄弟感情纯真美好的意思;有鹿鹤同春、封侯挂印;中间有麒麟,是祥瑞之兆。李家人建造这个影壁,有着挡煞气、除邪气、藏财气、迎喜气的作用,更从侧面反映出李氏家族的雄厚财力,体现着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 李家大院几乎每一道门都有影壁相对,每一面影壁上面都有非常精美的砖雕。这些砖雕图案既有人物类如福禄寿三星高照、八仙祝寿、渔樵耕读等,也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代表福、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还有植物类如牡丹富贵、松竹梅等,另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几何纹有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器物组合类有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渗透其中。 供奉关老爷的崇宁殿<div>崇宁殿房檐上的木雕,一组组雕刻栩栩如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羽的故事,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即使你不知道这是一座关帝殿也可以通过木雕上的刻画有所了解。<br></div> 放赈楼<br> 放赈楼,私塾院东门楼旁的阶阶梯通向房顶的建筑是李家的“看家楼”,李家当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看护队。看护队不仅看护李家的安全,而且还担任镖局运镖的任务,同时还兼管阎景村的治安。当时李家设粥场舍饭时,薛店村和阎景村的村民全部造册登记,届时鸣钟,村民自带碗筷,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这就是当时鸣钟的地方。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放赈楼”。 登上花园旁的景行楼,从这个大院的最高点俯瞰这一片历经磨难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的高墙屋檐间,是熙攘的游客川流不息。物是人非,而善德永传,晋善晋美,这里是山西省万荣县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每个院落的南房、北房、腰厅及东西房山墙都是用砖砌筑的马头墙。这些高出屋面的马头墙,是借鉴徽式建筑风格而作,最高为7.09米,最低为6.88米,不仅能防火,而且能起到防盗的作用。这些高大封闭的马头墙错落有致,高低起伏,使静止、呆板的墙体显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家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br> 李家大院在三个方向建有门,这是位于西边的西康门。我们看到它下面为门,上面为楼,楼上的人居高临下,便于观察大院内外的情况,有特殊情况能第一时间知晓。西康门前,是一条距今已有二百年历史的古巷道。巷道两侧为高墙耸立的四合大院,它们分立于古巷道两侧,外部高度统一,内部又各自相对独立。 李家大院的整个建筑融汇了中国北方四合院、南方徽式建筑和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建筑风格,既有晋南民俗民居特点,又具有江南园林雅舍秀美的特色,并展示着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风采。这种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创造的是和谐,辉映的是文化,是从古老走向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行走在李家大院,落眼便是景,整体是幅画,细微处又成了艺术品。 信溥堂、同顺堂、同德堂宅院的东山墙、南山墙,均为夹层墙,从表面上看与普通的墙薄厚没有什么区别,而里边的墙从外皮到窗户边有一米多厚,从二层阁楼可以通到夹层墙里面,是用来存放金银财宝和贵重物品的,还可以藏人躲难,相当于现代的“保险柜”。民国十七、十八年间,李家人先后设粥场救济灾民,就在钱尽粮绝时,李家的儿媳妇王和君就从夹层墙的钱柜里拿出5000块银元,用来买粮舍饭。后来阎景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王和君,活财神,宁夏银子往回运;钱柜银子五罐罐,救济灾民度难天。 <div>同福堂<br> 此宅院是三进式四合院,前窄后宽,意为聚财。宅院的门楼是仿欧洲哥特式建筑,但他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的晋南民间文化艺术。这些精美的砖雕题材象征着晋南人追求富贵平安、多子多福、福寿双全的心理特点。该院建筑用料极为讲究,其二进院南房大梁是现存院落中最粗的。这和当时李家生意正处于鼎盛时期有着重要关系,当时李家建房时所有建筑用的木材都是纯东北松木,雇人常年驻扎东北林区,向家乡发运木料,直至修建完毕。 </div>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又是独立的建筑。独特的建筑文化,因“门”而益发独特。李家大院的门各具特色,有高、直、尖的西洋门,是由留英后代李道行仿16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建。仿日式的推拉门,由于李家后代李大辅留学日本,建房时借鉴日式建筑。造型特异,以小见大,同时体现出我国南方园林艺术的特点。远远望去,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给人一种迷宫式的感觉。六道机关的防盗门,这个门进门三道关,出门三道关,既有明锁,又有左回右拨的暗密码锁,外人轻易打不开。1983年,日军侵占李家大院时,砸了明锁,打不开此门,用刺刀在门上面捅了一个多小时,只捅了个小洞,门还是打不开,只好无奈的走了。七层木雕的长寿门,这个木雕门楼,雕刻细腻,工艺精湛。7层木雕代表7个吉祥含义。即:福寿双全、多子多福、福禄寿喜、书香门第、衣锦还乡、耕读传家、五谷丰登等。祈福纳祥的富贵门,这个门楼砖雕、木雕、石雕精妙绝伦。东西两边石刻有《朱子家训》中的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门的八字影壁上东西砖刻有“一路莲科”、“喜报三元”,是旧时人们对文化人一路中科、仕途顺利的一种祝福。这种开放式的门楼,体现了主人既胸怀广阔,又好结良友,也取”纳福迎详”之意。万事如意的吉祥门,这个门楼木雕细腻流畅,寓意四季如意、天龙赐寿、多子多福、整个图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厚德载福的富康门,这个门楼的木雕图案是福、禄、寿三星高照图。这三位神仙是吉祥之神,寓意为福寿绵绵、福如东海、洪福齐天等吉祥含义。精致省地的大车门,为了进出方便,节省空间,李家建造了门后穿带与凹槽相吻合的大车门,这种匠心 独运的设计和建造,在全国民居中是很少见到的。这些门的形式不仅显示着院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还和院主人的修养和心态密不可 右边福字是鹤头福,有两个鶴嘴,左边偏旁鹤头朝上的,而右边鹤嘴朝下的,福字偏旁大家都知道是示字旁,合起来特别像衣字旁,福字中间还有个田字,象征的是丰衣足食。左边寿字是蛇头寿, 竖的一笔上有一条蛇好多个弯一气呵成很长一笔尾巴挑上去的,鹤头福蛇头寿这是表达主人福寿双全美好的愿望。<br> 这个门楼是非常精美的砖雕门楼。这里的对联写的是知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xie)绵蛮。绸缪绵蛮是诗经中的两首诗。放在私塾院里让孩子好好读书。这副对联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独特地方,但它是全国唯一一副用手指头在湿泥地写了之后烧出来了指书的对联所以很难的。横批集庆聚集福庆为祖宗争光的意思。而绿色的一圈是烧的琉璃。<br> 同顺堂<br> 该院创建于民国二十年,位于巷道南边西头,大门朝北,以属于三进四合院。它的主人是李家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王和君。王和君精通医术,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心灵手巧、记忆过人,还能双手打算盘。她的丈夫去世以后,由她与李大辅一起经营李家南院的生意,当时她年仅二十六岁!此院中的南山墙,从表面上看与普通的墙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里边的墙从外皮到窗户边有一米多厚,这就是李家特有的“夹层墙”。从二层阁楼可以通到夹层墙的里面,是用来放贵重物品的,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保险柜”。 <br> 同德堂<br> 此院是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升的宅院。这座宅院创建于民国10年,是李家院落群中的上品。特别是这个门,除了门上的铁艺非常精致,此门进出总共有六道机关,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安全性和保险系数非常高。另外,此院门楼上方,院与院之间修建了防火墙,这一做法借鉴了徽式建筑中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这些鳞次栉比的防火墙,一直延续到座北朝南的六座院落之间,在增强安全因素的同时,使院与院格局更明朗,更给古民居建筑群平添了层次感和韵律感。 <br> 李家大院的整个建筑融汇了中国北方四合院、南方徽式建筑和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建筑风格,既有晋南民俗民居特点,又具有江南园林雅舍秀美的特色,并展示着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风采。这种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创造的是和谐,辉映的是文化,是从古老走向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行走在李家大院,落眼便是景,整体是幅画,细微处又成了艺术品。 信溥堂<br> 信溥堂是李家住宅院落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特色的院落。院主人李道荣自小在其父李敬伦(人称“文儒”)的熏陶下,博闻强识,他的书法、才学、修养、以及品行与宅院文化彼此辉映,形成这座宅院别具的文化特色。门楼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左右带耳房,进深两椽,单檐硬山顶,檐下无斗拱。二层阁楼上朝南加上了晾台,弥补了院落朝向的缺憾,可以用来晾衣服和被褥,此为该院一大特色。该院的第二大特色是东厢房东夹层墙的设计,与道南一二号院厢房的夹层墙不同的是,东厢房的东墙从南到北20米全是中空的夹层墙,有一米厚。并且不单单只有秘藏财宝的作用,还能藏人躲难。 <br> 李氏私塾<br>看这个木雕,第一排是寿字,很多人以为是单喜,福捧寿。第二排是葡萄脘代表子孙万代天长地久。第三排是四种水果,有桃子,有佛手,有柿子,有石榴,福禄寿喜寓意的四种水果。第四排是以万字为背景的图案,中间是个供桌,两边图案对称的有方形的杯石和花瓶供桌上摆着一摞书籍还有一鼎香炉,它就是书香门第。第五排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第六排五谷丰登整个图案有耕有读就是耕读传家耕读历史的意思。 私塾院<br> 私塾院是李家为教育后代专门建造的学堂,建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此院分为东门楼、正房、东厢房、月亮门。私塾院圆门(仿木砖雕牌坊门)是李家大院古院落群中的经典之作。因第十六代“大”字辈李大辅留学日本,门采用日式推拉式的木门,装饰考究,图案精美,既节约空间,又开关自如。门楼七层镂空砖雕和琉璃艺术繁缛华丽,精美绝伦,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案优美,工艺技法高超、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把晋南传统文化展现地淋漓尽致,可谓巧夺天工,属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品。这个北房为一进三间式的窑洞,是先生教书的地方,李家子弟满六岁都要到此读书。三间窑洞底下分别有三间地下室,可供储物和避暑所用。<br> 李氏宗祠<br> 李氏宗祠是李家现存院落群中年代最久的一座宅院。它位于老院建筑群东南,与四合院建筑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为二进院落式布局,该祠堂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并附属有精美之木、石、砖雕,用于每年祭祀先祖并接待外地同族人前来拜祀。 <br> 1907年李道行自费留学英国,住在英国格拉斯哥市码头一个旅馆。老板膝下有一小女,名叫麦克蒂伦,年方十七,金丝秀发,容貌清媚。随着交往增多,两人互生爱慕之情。1910年两人又都同时考入格拉斯哥皇家实业专门学校,其关系更加密切,情投意合,相亲相爱。1911年,李道行书信征得父母同意后,便与麦克蒂伦在英国结为伉俪,不久生一男孩,取名大煐。麦氏教子女们学英语,她又精通汉语,熟读中国历史,弹得一手好钢琴。麦氏教孩子们文化,音乐,并用西方先进的理念影响了李家人,使得他们思想更加先进,行为更加文明,生意更加兴隆。<br> 李氏宗祠是李家大院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是李家后人祭祀祖宗的庙堂,是李家现存院落群中年代最久的一座宅院。其布局特点是院落四周建有房屋,外廊木构柱网,抬梁屋架,千茬瓦屋面,花脊吻兽,外看似两个院。与居住院落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祠堂的正室、北房、享堂及东西厢房山墙都是用砖砌筑的马头墙(亦称防火墙)。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借鉴徽式建筑风格而作,最高为7.09 m,最低为6.74 m,旨在保护建筑里的木结构部分,防止被火烧毁,所以又称为“防火墙”。马头墙还能起到防盗作用。 李氏家族善行善举展览馆<br> 该展馆陈展面积775.69平方米,展线339.31米;以场景雕塑形式,立体形象地再现了李氏家族祖祖辈辈博施济众,乐行善举的故事。按照善行善举所涉及的范围,展览分为 “赈灾救荒、不吝家财”,“急公好义、倾心公益”,“扶危济困、和睦乡邻”,“推仁行善、体恤乡民”四个部分。以时间顺序编排,充分体现李氏家族世代更替,善念不移,足迹所至,官民共誉的特点。展出图片、图表50余幅,场景绘画230平方米,人物塑像80余座。 <br> 李氏家族发展史展馆<br> 该展馆是在介庙(介子推)旧上重建,进大门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四座厅堂建筑,院内四面回廊相连,主要建筑内陈列有《李氏家族发展史》展览。展览由两个部分九个单元组成,共分8个展室,陈展面积780.08平方米,展线281.5米。展示李氏家族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富甲一方的发展脉络;探寻李氏家族诚信为本、管理有方的成功秘诀。展出实物380余件,照片、图表、绘画400余幅,文物200余件/套,塑形场景4处。 <br> 古玩城<br> 古玩城由运城市李家大院景区开发管理中心投资兴建,占地10000余平方米,共有商铺54家,地摊位300多个。经历几年的发展,现在该市场中古木家具、各种雕刻、钱币、石器,货源充足、古色古香、品质优良。尤其是古石器交易遍布全国,被业内同行冠以:“华北最大石器收藏市场”! <br> 李家大院的花园,百泉湖碧波荡漾,小方山玲珑俊秀,景行楼俯瞰全院,池塘内有自由自在的小金鱼,园内种有韭菜、菠菜、芹菜、白菜等,田地里种植有核桃、李子、梨、杏、苹果、桃等水果,四周栽植有龙须柳、龙须槐、马兰花等观赏花木。在田野、池塘、果木之间,或品茗赋诗,挥毫泼墨,或观鱼赏花,抚琴吹箫,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如此花间林下、文人雅士悠然自得的所在,人们美誉为“景村别墅”。建筑是历史的镜子,建筑是文化的记忆,即使是人去楼空,乃至毁为废墟遗址,也往往会把历史的影子常常留人间,会把文化的符号每每入人脑。李家大院无论用地选址、总体布局,还是建筑艺术、内外装饰,都是文气多于商气,在富丽中见质朴,在典雅中见文气,是院主人文化素质、文化修养的直接反映。<br> 后花园<br> 后花园,有东西两个人造湖泊,东沟有葡萄、苹果、梨、枣、桃等果树,还有供游人休息的40眼砖砌窑洞,共占地近百亩。这里常年流水瀑布,碧波荡漾,水榭长廊,鸟语花香,当我们登上28米高的景行楼,李家大院的全貌尽收眼底。身处此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br> 祠堂对面是李家的后花园,有东西两个人造湖泊,东沟有葡萄、苹果、梨、枣、桃等果树,还有供游人休息的40眼砖砌窑洞,共占地近百亩。这里常年流水瀑布,碧波荡漾,水榭长廊,鸟语花香,当我们登上28米高的景行楼,李家大院的全貌尽收眼底。身处此境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当年李家的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伦曾在这里品茶赋诗,挥毫泼墨,观鱼赏花,抚琴吹箫,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过着花间林下,文人雅士的生活。李敬伦美誉这里为“景村别墅”。游狮子山,钻狮子洞,上景行楼,到景村别墅感受大自然的美景。<br> “博施济众”牌匾<br> 民国17年(1928)、18年(1929),山西连逢大旱,秋未收,麦未种,室内鼠绝,死人无算,晋南遭灾最为严重,斗麦银元4元,入冬又逢奇寒,冻死牛羊无数。方圆百姓嗷嗷待哺。李家众兄弟李道升、李道行、李道在、李道荣、李道临等磋商救灾之事,决定倾力相救,赈济灾民。先后赈济河东十七县灾区每县1000银元,给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款10000银元,对本县、本村及原籍薛店村特别救济4000银元和2000银元。并在薛店村家庙、阎景村祖师庙、运城池神庙三处设粥场舍饭,使许多人都存活下来。当时,薛店村、阎景村的村民全部造册登记,届时鸣钟,村民自带碗筷,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直至第二年秋收后家家有粮吃粥场才解散。这次严重的灾害,阎景村、薛店村没有饿死一人,也没有一户因此而变卖家产。河东各县县长纷纷请求政府表彰。当时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褒彰,同时又上书国民政府,给以褒荣。原万泉县县长亦颁“乐善好施”牌匾进行奖励。 <br> 现在我们来到李家“同福堂”。这是李家第十六代“大”字辈李大佐的宅院。这个门楼也是仿欧洲哥特式建筑,而他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的晋南民间文化艺术。门楼最上面圆形凹槽内原来画的是块表,指向早晨九点钟,象征李氏家族就像早晨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门匾上、下四个小图案是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代表的是春、夏、秋、冬,表示四季平安。两边分别是一个砖雕花瓶,里面放的是拂尘、佛珠、宝剑等避邪之物。花瓶两边雕的是如意卷草,象征平安如意。门匾上面的字是“怀永图”,在文革的时候被毁坏了,它的意思是胸怀长久之计谋,也就是胸怀大志。门匾下面是松鼠葡萄砖雕图。松鼠葡萄藤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我们中国人喜欢谐音取义,鼠在当地方言中发“fu”的音,与福同音,象征富贵;[BF]葡萄,又内含多粒,所以整个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再往下有六个方形砖雕,分别是一些表达吉祥的水果,依次是:桃—益寿延年 石榴—喜笑颜开 甜瓜—瓜瓞绵绵葡萄—多子多福 佛手—福寿双全 柿子—事事平安。<br> 木雕装饰随处可见。李家大院创建的年代正是我国北方民居木雕兴盛的黄金时期,无论梁枋、檩条、斗拱、挑头、雀替等构件及外廊空间的格扇、门窗等雕刻细腻,巧夺天工。特别是“二十四孝”、“八仙祝寿”、“五福临门”、“三星高照”等木雕采用镂空雕手法,是整个木雕建筑上的代表作。正是这些华丽的木雕装饰,打破了大院内规整方正的屋宇范式,以及厚重高耸的砖墙带来的单调,露出了几分生气,同时,这种美化也营造了亲切平和的气氛,消解了房屋结构上的严防深拒给人的压抑。<br> 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雕刻方法复杂多样,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山西民居(晋商)和皖南民居(徽商)素来齐名,有着“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这些曾经创造了商业传奇的晋商和徽商,也在自己的乡土上留下了同样传奇的雕刻艺术。<br> 李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三星高照、五福临门、耕读传家、富贵平安、多子多福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李家大院香古色的传统民居,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创业、经商、善举史,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向中外游客展示其魅力。大院建筑群中的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此外还有夹门石和门狮等。木雕装饰品则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这些砖、木、石雕装饰艺术,是一种蕴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尤其像李家大院这样持续营造多半个世纪,寄托了数代人梦想的家园,既是主人精神追求的诠释和渲染,又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无限向往和竭诚礼拜。 华夏五千年文明,地上看山西,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分散着一座座宏伟而又精致的建筑群,这就是远近闻名响誉于世的晋商大院,它们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的典型代表。山西民居有着独特的古朴风格,其雕刻装饰也极富情趣和寓意,讲究对称美、均衡美以及波浪美,常给人一种宁静平稳又生动传神的感受。<br> 走进一座山西的大院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那些精美的雕刻,所见之处布满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变化无穷,仍然向世人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晋商老宅建筑兼容并蓄,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样为素材,以石雕,木雕,砖雕等形式,来体现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化修养以及他们的美好愿望。<br> 李家大院木雕石刻兼备,木雕尤以每家每户的窗棂、床具、屏风上那些最有特色的的木雕梅花错居多,且刀法雕刻精美细致入微,这种木雕梅花错又称冰凌梅花格,在江南的民居中最为常见。如此精雕细刻的手工艺雕刻确实还不多见,大院中的每件木雕都是美轮美奂。环视大院内的石雕,几乎所有支撑木柱的青石墩上,八面都雕刻了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之类的图案,没有重复的,虽然图面小,但工艺精致。还有大院内的石雕摇钱树,其形制之美、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 螽斯衍庆: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螽斯衍庆千丁旺,显达光明早读书。<br>因此螽斯衍庆引申成为子孙繁盛的代名词。紫禁城就有一座螽斯门,就是期望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李家大院的石雕用材纯一色青石,主要用于房柱基础,见柱必用柱础石,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四狮托月形等多种样式,雕刻手法以浅雕为主,偶尔杂以镂空、高浮。但就其图案来说,每组柱础石组成一体,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图案,或花鸟山水,刀法娴熟,生动活泼,线条明快,俊秀潇洒。古人为了防止直接接触地面的柱子受潮,因此在柱子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放上一块石头,起保护柱子的作用。在雨天来临时,柱础石还会湿润发潮,因此也是“气象预报员”。抚摸着这些形状各异、内涵丰富的柱础石,心中只有一个字:妙!<br> 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div>李家教育后辈要读经书不读死书,活学活用。大院的这块影壁上砖雕的 “司马光砸缸”图,就是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在影壁的两边有一幅对联: “拥林千顷眼底苍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作文即做人” 意思是:当你拥有了千顷森林,看着那树涛滚滚才能领悟到做善事就如种树一样,积善成德,才有好的回报。当你存书万卷,写下大量文章之后才知道做人就跟做文章一样,要从小事做起,方成大器。<br></div><div><br></div>李家大院的砖雕装饰遍布于房脊的飞吻吉兽、雕花护脊和门前影壁,造型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屋脊上脊吻兽在晋南民居里有特殊的寓意。传说脊吻兽是种动物,能吞万物,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民宅屋脊用闭口兽,意为财不外漏。官宦人家屋脊为开口脊,有为民说话的之意。门前影壁和廊壁的砖雕,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和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房屋硬山墙上端和房檐下或花、或草、或鸟、或兽,两两成对,很少雷同。 这个影壁是出门见鹿高官厚禄,上面六个下面六个十二生肖,最底下两边各有一个蝙蝠,蝙蝠蝙蝠遍地是福。上边两个鹤鹤鹿同春,下边鹌鹑安居乐业。 狮子滚秀球 告诫子孙后代不能忘记祖先,还要求学上进。 <div>教育他们勤劳简朴,不能铺张浪费。一般看的字体是陷下去的叫阴刻。而这里是突出来的它叫阳刻。雕刻起来难度系数就很高。它能保存完整是因为文革时候外面涂了一层泥写的毛主席语录没人敢敲,就保存起来了。 这个是用三十公分厚的青石镶嵌进去的把不要的凿掉,这是青石板看起来像是仿铜一样。 看一下恒字少一横,康熙字典有一句话,曾子曾曰一日有心为恒,就是天天用心才称之为是恒心。<br></div><div><br></div>一件件饰品是一件件珍品,一座座院落是一座座艺术殿堂。 步入李家大院,让身在其中的人远离了尘嚣,忘却了时间,一心陶醉在古朴典雅山水互映的宁静之中。步入李家大院,徜徉其间,熏风和煦,善气惠人,仿佛投入吉祥的怀抱。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而内心则涌动着一次次惊叹和震撼。它留给我们的,古建专家可以研究,商人可以朝拜,文人可以咏怀,为官可以明志,而无论怎样,只要为人,一心向善,便可于此接受善的教化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