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慧”处世(56)要“求好”,不要“求像”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张嘉翔(11岁)</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故其战胜不复,而应于无形。”意思是说,每次战胜敌人的办法都不重复使用,而是根据战场情况的不断变化作出无穷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地篇》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政,若使一人。”意思是说,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法令,指挥三军将士就像指挥一个人一样。这种“无法”“无政”,则是“战胜不复”思想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孙子“战胜不复”的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不重复使用自己以往战胜敌人的办法;另一个是,不模仿使用别人战胜敌人的办法。用好孙子“战胜不复”的思想,不仅在战场上可以实现出奇制胜,而且在平时的工作和建设中,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实践,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多年前,作家史铁生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这,好不好》。文章说,从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到ZG孩子和MG孩子学画画之关心点的不同,ZG孩子总是问老师“我画得像不像”,MG孩子则是问“我画得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景峰画)</span></p> <p class="ql-block">先说“像不像”。像什么呢?一是像老师的范本,二是像名家或传统的画路。我在电视上见过几个中国孩子比赛水墨画,看笔法都是要写意,但其实全是成规:小鸡是几笔都是几笔,小虾则一群一群的队形完全一致,葫芦的叶子不仅数目相等并且位置一样,而白菜的旁边总是配上两朵蘑菇……这哪里还有自己的意,全是别人的实呀!三是像真的。怎样的真呢?倘其写意也循成规,真,料必也只是流于外的形吧。</p><p class="ql-block">再说“好不好”。根据什么说它好不好呢?根据外在的真,只能是像不像。好不好则必牵系着你的心愿,你的神游,神游阻断你的犹豫和彷徨,现实的绝境给你的启示,以及梦想的不灭为你开启的无限的可能性。这既是你的劫数也是你的自由,这样的舞蹈你能说它像什么吗?它什么也不像,前面没有什么可以让它像的东西,因而你只有问自己,乃至问天问地:这,好不好?</p><p class="ql-block">这篇短文意在告诉人们,培养孩子重在把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放在“好不好”上,而不是“像不像”上。“像不像”,实际上是一个模仿问题;“好不好”则是一个“战胜不复”、创新创造问题。</p><p class="ql-block">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人们总喜欢踩着别人的还有自己的脚印前行,因为这样既省劲又踏实。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惯性思维、趋同思维,以及从众心理,让思维活动表现出日趋明显的惰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生长,创新实践的突破。</p><p class="ql-block">别人的脚印不是不能踩,自己成功的路径不是不能重复走,毕竟那里面有经验、有智慧、有真理。并且,凡事都独辟蹊径,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但也要看到,总踩别人的、自己的脚印,永远达不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情况瞬息万变的D下,昨天的成功经验可能就会成为明天的糟粕,别人的成功秘籍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毒酒”,有意避开别人的、自己的脚印,多来点“战胜不复”,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