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我与自然 ” 为主题, 编排的 3 篇课文各具特色, 但都蕴含着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p><p class="ql-block">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 音乐家, 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 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全文围绕第 1 自然段展开,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 富美妙。文章结构严谨,有助于巩固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的方法的掌握。</p> <p class="ql-block">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课题组反复研讨,最终确定跨学科课堂练习活动项目结合音乐学科,让学生学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要求,本课刘老师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第一,识读本文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轻轻柔柔”中的“轻”读作后鼻音,“演奏”中的“奏”读作平舌音。第二,学习文段,识关键句。先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明确课文围绕本句话展开描写,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关键句,从而清楚课文结构为“总分结构”。第三,同桌互相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先用圆圈圈出拟声词,接着和同桌交流在生活中在哪里听过这些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一起合作朗读,读出美感。第三自然段的“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雨滴会落在哪些地方发出这些声音,学生大胆想象,如房屋上、玻璃上,地面等。全班再次齐读三四自然段,读出节奏感受。第四,出示学习单,围绕关键句“厨房是个音乐厅”,完成小练笔。刘老师先播放厨房活动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提出围绕关键句的写话要求,紧抓“音乐厅”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声音会是什么乐器发出来,从而完成写话练习。</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刘老师要求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圈出拟声词“淙淙”“潺潺”“哗哗”,代入课文中进行朗读,明确声音是从小到大,同时要求学生朗读时也注意,读出节奏停顿,读出“水”的奇妙变奏之美。</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刘老师先是与学生合作朗读,请生回答出“鸟叫”“虫鸣”“青蛙”等动物及声音,相机引导学生拓展回答:还会在哪些地方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呢?本环节可能没有引导好,学生没办法快递想到并回答,导致时间花费过多。</p> <p class="ql-block"> 在指导小练笔时,刘老师出示课件及音频,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发言,大家都猜到是开水龙头、切菜、煎蛋等厨房活动,此项设计既考察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检验出学生对于厨房的了解程度,课堂一下子就被点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同时对于声音的把握,需要学生结合乐器来猜想,刘老师在此环节没有好好引导学生,导致同学们会有些卡壳,参与度不高。不过在刘老师设计的学习单中提供了许多拟声词,同学们结合拟声来猜测厨房的活动是什么乐器的声音,这样给学生提供思路,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最后将讨论的内容写在学习单上,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两位学生的进行上台展示点评。</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在巡视指导</p> <p class="ql-block">学生认真完成学习单</p> <p class="ql-block">课题组老师在认真听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课前准备不到位,刘老师的学习单没有及时发放下去,导致教学被耽误。其次,此次教学设计还是过于传统,教师处于“说”的角色,学习的主动权没有让给学生,很多本就沉默的孩子不爱举手发言;最后,学科的融合性不够明显,课堂练习没有很好的跟音乐联系起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