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百年风云录》 (三) 德璀琳与中国邮政业

群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位于海河畔海关前的邮政马车雕塑</b></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言》……</span></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做为一个文明古国,具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的,多民族的语言与地域的广阔,最大的障碍就是沟通与交流,因此,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就产生了最原始的邮政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们小学的课本里,就曾出现了几百年以前的通讯方式与通讯工具,诸如:"驿站、信使、邮政马车等邮件递送方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而最为古老的方式,也曾经寄希望于天空的鸟类、"鸽子",据说,那个时代战争此起彼伏、连年不断,陆地上的邮递方式,常常被战事所阻隔,信件等物品经常在邮递途中夭折。因此,发明了用鸽子来替代人类在空中传递,除了个别情况下,遇到鹰隼之类的猛禽骚扰而夭折,而大多能够送到目的地。从而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与成功率。这种鸽子的名称统一叫做"信鸽"!从此信鸽为人类传情的美名,一直流传到今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除了信鸽之外,还有一个成语叫"鸿雁传书",据说来源于汉代的"苏武牧羊"的传说。当时就是利用大雁来传递了信息!如果要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人们是借助于大雁迁徙的生存方式而想象的一个美好传说,并非大雁有着书信传递的真正功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的封面曾经是给人类传情最古老的方式之一:"邮政马车"!直到十九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中国也随之进入了现代的邮政快捷方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据史书记载,十九世纪,书信传递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社交方式,而始发起者却是一名外国人,他的名字叫"古斯塔夫·冯·德璀琳"!一位德裔英国人。他以邮票的形式作为邮资,继1860年英国发明"黑便士"邮票以后,发明了中国的第一枚"大龙邮票"!虽然票面的面值极低,但它的存在价值,如今在集邮市场上,已的身价已达到了百万元以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下面我们随着此文的发展脉络,来结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外国小子,天津人的老朋友"古斯塔夫·冯·德璀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上是图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在发行175年时的纪念封,从黑便士邮票发行至今已有184年历史,到目前为止,黑便士邮票在全世界存留的只有一枚,在集邮市场上的价值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枚邮票,是英国1840年发行的一便士邮票,上面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因是黑白技术印刷,所以称其为黑便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很多年前英国商人霍利约克曾花费几万英镑收藏了一枚,因集邮市场上很少见到同款邮票,所以价格持续在上扬。二十年前在伦敦拍卖会上又出现一枚。霍利约克闻讯立即前往参加竞拍,经过多轮竞拍,最后他以五十万英镑成功得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邮票到手后,令现场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霍利约克把这张邮票当场撕毁,并当众宣布自己原有的那张黑便士邮票已成了孤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霍利约克的这一番炒作,更加显示了黑便士邮票的珍贵,从此黑便士邮票价格一路上涨,据说现在世上只发现有两枚。身价已达到5~600万英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为天津海关海河码头检货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88年李鸿章为天津海关题写“津海新关”的匾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888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天津海关题写了匾额:“津海新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天津海关在全国口岸具有特别的地位,管理辖区绵延千里,既管理进出口货船、旅客物品、征收关税、贸易统计、稽查走私,又管理港口、灯塔、引水、航道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此外,还包揽和兼办港口检疫、气象、通讯、商标注册、试办邮政等。“津海关”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武汉江汉关,并称“中国四大海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天津海关从成立那一天起,均由外国人担任税务司。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特文纳。1877年开始,税务司由英籍德国人古斯塔夫·冯·德璀琳来接任,德璀琳从1877至1904年,一连3次担任天津海关税务司,任职时间达20年之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德璀琳上任之时,正值清政府委托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开办海关邮政。由于天津是距北京最近的水陆枢纽,交通方便,天津海关因此成为了海关邮政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天津海关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4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国早期邮票中,最为名贵的是“红印花”小字 “当壹圆”邮票,到今为止只发现存世31枚,其中新票30枚,旧票1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天津市和平区的解放北路是一条“老牌”金融街,素有“东方华尔街”之称,道路两旁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尔曼式、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尽显异国风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其中,位于109号的天津邮政博物馆,始建于1884年,其前身是清代海关邮局及“大清邮政津局”的办公地,迄今已近14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唯一清代建造的邮政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878年3月9日,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指派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牛庄(辽宁营口)、烟台和上海等五处,依照欧洲模式试办邮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据史料记载,1878年3月23日,德璀琳在天津发布公告,称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外开放收寄华洋公众邮件(简称华人与洋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公众有了使用官办邮政传递信息的权利,民信私札第一次跨入邮局的大门,中国近代邮政也由此发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878年7月,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在天津向全国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主图为清皇室的象征"蟠龙",1套3枚邮票的面值分别为1分银、3分银和5分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国古代的驿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878年3月9日,直隶总督李鸿章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英籍德国人)创办"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中外邮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邮政机构。当年在此发行了中国第一套以蟠龙为图案的大龙邮票,1880年1月11日更名为海关邮局,1897年2月2日,更名为大清邮政津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它是中国近代邮政的起源地,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张邮费资费表、第一条邮路、第一套邮票等诞生于此。大清邮政津局是我国近代“快递”业务的鼻祖,它开创了首个第三方物品运送服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大清邮政津局大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有半地下室。利用中国传统的灰砖,窗框有欧式风格的精美雕刻,拱形门窗框,整体表现形式是欧洲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结合体。南端拐角处建有一座八角楼,使整个建筑更加彰显文化艺术气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大清邮政津局成立同一年,在北京、上海、烟台、营口也成立邮政机构,运输工具有马车、运输船、驼队等。这一发展,形成了我国最初的物流雏形,邮政的设立大大提升了主要城市间的书信往来效率,由于在邮路沿线设有邮政的驿站,为此更加安全高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大清邮政津局成立之初,运输工具主要是马车,邮件以信件为主。一个邮工负责运送,效率还是很高的,和现在的快递员骑着三轮车送快递很相似,只不过这个更加绿色节能。到了后期出现了大件、小件包裹邮递业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古代的邮递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古时邮驿属于官办机构,平常只能传送官方文书,是禁止派送私人书信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878年7月24日,大清邮政津局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为蟠龙。邮票图案绘有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为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为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为桔黄色,寄挂号邮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下均有英文,可见当时大清邮政津局面向的客户范围还是很广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大清邮政津局(现天津邮政博物馆)大清邮政津局是清朝时期中国的邮政心脏,曾经是全国邮务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它的创办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为大清邮政津局旧址,是现存唯一的大清邮政局建筑。(解放北路109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30年代的天津邮局邮政总局大楼。邮政局大楼建于1878年,前身为天津海关书信馆,坐落于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大法国路和圣路易路交口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15 年 5 月,天津海关在当时俄租界一经路老龙头火车站旁(现天津站),新建了一座二层楼房,以月租金白银 950 两,租给直隶邮务管理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同年 8 月 1 日,直隶邮务管理局由紫竹林“大清邮政津局”办公地点迁入该处办公。 1919 年,直隶邮务管理局以银 15 万两将该房产买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27年11月1日,南京邮政总局成立。1928年4月20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发布第577号通令,由南京、北京邮政总局共同管理邮政事务。1928年8月1日,直隶省邮务管理局正式更名为河北省邮务管理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邮务管理局的这座大楼被日军占领。邮政员工被迫转移到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邮政第十一局办公。直至 8 月 21 日,才迁回火车站旁的这座楼房继续办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 月 12 日,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指派王骏良接收河北邮政管理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原位于天津市河东区一经路的直隶邮务管理局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原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旁的邮政总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对于我们这些已过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来说,新事物显得却不那么新奇,而对于过去的,或者说是已经逝去的老建筑,反而有着更深的情感和怀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上面这组照片就是如此,比起现代五光十色的建筑群,反而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共鸣。大概就像人们常说的"失去的,才是最好的"。总之,用一句现代的语言来调侃,就是,"我们老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过去在老天津站附近,有一座漂亮钟表塔楼的建筑,如果放在今天大概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但在上个世纪中期,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吧,却是我们在生活中谁不离不开的邮政局。今天我们想起它,还有着深深的眷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小洋楼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但这座小楼消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上些年纪的人,对它也并不陌生,它就是坐落于天津东站旁的东站邮局,过去称之为老龙头火车站的"直隶邮务管理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世纪30年代,天津邮局邮政总局大楼建筑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为民园邮局,长沙路101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百年邮政看天津,天津作为近代邮政的发祥地,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集邮家,天津集邮界的代表人物林崧老人,他的藏品丰富、珍品林立,尤以解放区邮票最为世人仰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他去世后,家人帮助整理出30多纸箱邮品,其数量、品种都令人大开眼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例如:晋察冀边区半白日、全自日徽全套及单枚零票有10余枚;抗战军人新旧票有8枚;晋冀鲁豫代邮券有数十枚;山东战邮各版毛主席像邮票有小版及大连票;抗战胜利后东北、华东、西南华南区发行的纪念邮票则以若干套全张计算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正因如此,上世纪90年代出版社在编写解放区邮票目录时,许多票图以他的藏品为参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林崧老人的故居:睦南道67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林崧(1905-1999),妇产科专家、集邮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林崧、1905年9月2日出生在福建莆田市仙游县度尾后埔乡一个殷实人家。1936年林菘公费出国留学,先后去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学习,1937年回国后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与林巧稚医生合作多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协和医院被日本人侵占,林崧与一批爱国医生不肯为侵略者服务,于1942年毅然离开北平来到天津创建了恩光医院,解放后与几家医院合并组成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林崧平素生活一贯清廉自守,衣着朴素,执迷于集邮60多年,他把钱都用来买邮票,几十年来收集了大量的清代、民国、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同时还收藏了许多 有价值的样票,可谓洋洋大观,其中有不少成了稀世珍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早期的藏品比较著名的有:大龙三分无齿样票、万寿再版、小龙加大字短距(北海票)、红印花当五元、 蟠龙有水印加“SPECIMEN”、光复、共和各种票册、北京老版黄20元以及包括限新省贴用在内的各版帆船加“SPECIMEN”等、及废模未采纳的原 图“飞鸽、跃鲤、飞雁”母模样票、“中国联省”五角试模试色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沦陷期间华北伪组织发行的六区大小字,收集难度较大,他竭力收集,其中以河北大字中华版 20元方连,是用数两黄金购得,还有一件未见经传的河南大字加盖中华版20元四方连,具有研究价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林崧购买邮票都是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买入,使他获得 许多颇有价值的邮票珍品,而这些藏品很少公开露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林老自己特制一个收藏柜,仿同中药铺的小抽屉形式,里面分门别类存放一些珍贵邮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1989年1月,天 津市举办第三届集邮展览暨林崧个人藏品展览时,他的一部分清代、民国及解放区、新中国邮票及一些样票、变异票、错版票展品,使广大邮人大饱眼福,都为他的丰富藏品震惊不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为林崧生前珍藏的带有“PUMC'”打孔字母的北平协和医学院在20世纪30年代使用的公用邮票, 该票一直到1942年初协和关闭时才停止使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协和职员因工作用途可从科室领取邮票,经收发室审核后才能发走信件。若发现私人挪用,将严格处罚。“PUMC”是英文Pep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的缩写(北平协和医学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抗日战 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于1938年发行了解放区第一枚纪念邮票“抗战军人邮票”,是专供革命战士免费寄家信用的,由于保留困难,这枚邮票为中外集邮界 视为珍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首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的诞生,与天津息息相关,它是由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古斯塔夫·冯·德璀琳亲自主导并发行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古斯塔夫·冯·德璀琳于1842年在德国出生,1913年在天津的寓所去世。他是在1864年22岁时进入中国海关任职,1876年任烟台税务司期间,成为李鸿章的顾问和翻译,并陪伴李鸿章参予并主导了与德国政府的谈判,德璀琳坚决阻止德国政府强占胶州湾,并因此被德国公使,以出卖德国利益为由所监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德璀琳为了大清的利益而仗义执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也得到了李鸿章的信任。1877年在天津任海关税务司期间,德璀琳亲自指导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从1878年起,他多次担任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共计13个年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可以说,德璀琳是19世纪后期,在天津的一位风云人物,他与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友谊”。李鸿章曾向晚清当权者慈禧建议,由德璀琳顶替德国人罗伯特·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因诸多因素而未能成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德璀琳在李鸿章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坐阵天津的德璀琳,为中国首套邮票的诞生,和中国近代邮政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历史的进程中,德璀琳为天津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城市建设,包括五大道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内容大多来源于历史资料,如有不妥之处,请与编者联系予以相应调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到此结束,感谢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作者:杨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二零二四年二月初稿于天津</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