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春联

张莹光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有500口人的自然村,年初二在村子的的人口不足一半。</p><p class="ql-block"> 街巷大约是经3纬4,比较条顺。主大街有17家16个院门,贴春联的1家;次大街16个院门,贴春联大全3家;另一条街17个院门,2家有春联。本村贴春联的占总户数的12%。</p><p class="ql-block"> 调查研究:本村纯一姓氏,分几大家族。1.守字辈老弟兄四个,都已去世。老大家两个儿,一个打工外出一个入赘外乡;老二家三个儿子都住县城;老三家三个儿还剩俩,已经多年不回村;老四家孩子闯东北没回——这一门,房子都在,没人住,也没人回村,都是大门紧锁,没有春联。</p><p class="ql-block">2.洪字辈家族有三个儿子:长支俩儿,都在县城,都回村过年;次子俩儿都在外;三子一儿就职京城。因长房老爷子去世不足三年,这一门不能贴春联。</p><p class="ql-block">3.志字辈属于大家族,也因本家离世不满三年,不贴春联。</p><p class="ql-block">4.有的家族没有忌讳,但有的信仰基督教,不贴春联,春节仪式感与传统不同。</p><p class="ql-block">5.还有的人家,这样那样的原因:嫌春联贵,没意思,没心情……</p><p class="ql-block"> 春联,起于周代,最初是桃符,用于辟邪。流传于宋代,明清时盛行,用于祝福庆贺,属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春联,可以增添年味,具有仪式感,寓意红红火火,喜庆热闹,使门楣焕然一新。除却习俗忌讳,还是贴春联好。</p><p class="ql-block"> 2024.2-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