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历史歌诀(十)

<p class="ql-block"> 唐之十</p><p class="ql-block"> 黄巢王仙芝,唐末举义旗。</p><p class="ql-block"> 流动作战法,避实击其虚。</p><p class="ql-block"> 转战南与北,一度建大齐。</p><p class="ql-block"> 前后十年间,予唐以重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之十一</p><p class="ql-block"> 开元创盛世,天宝现危机。</p><p class="ql-block"> 安史乱之后,藩镇成割据。</p><p class="ql-block"> 宦官窃国柄,牛李党争起。</p><p class="ql-block"> 民不聊生时,芝巢举义旗。</p><p class="ql-block"> 朱温覆唐祚,年在九零七。</p><p class="ql-block"> 唐末农民战争是唐朝末期爆发的一系列农民反抗斗争的总称。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总之,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负担沉重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是导致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农民起义主要领导人先后有裘甫、庞勋、王仙芝和黄巢等人。起义主要经过是:859年裘甫在浙东象山起义,揭开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868年庞勋起义爆发,成为唐末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875年王仙芝起义爆发。878年黄巢起义爆发,攻占长安并建立大齐政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标志着唐末农民起义的结束。起义军席卷了今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份,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p><p class="ql-block"> 唐朝后期的朋党之争又称牛李党争,是指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开始,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到宣宗末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官僚之间的斗争,先后持续了近四十年。在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到唐宣宗前期,李党又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牛李党争对唐代政局有相当的影响,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开始趋于尖锐化,从而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更进一步的走向灭亡。</p><p class="ql-block">附:黄巢有咏菊花诗二首。其一,《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二,《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p><p class="ql-block"> 2024.2.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