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鹰潭篇)

老黄历历

<h1>  “第二故乡”小系列,鹰潭本不在计划中,原因是时间太短。受上月的鹰潭之行的碰触和激发,决定改变主意。两年多的战斗生活,其真正意义上的部队经历和城市见识的启蒙,还有不便细说的四十年尺度下终点回到起点的出奇,让我对这片红土地的敬畏与日俱增不能不发。</h1> <h1>  刚满十九岁的我第一次勇敢地找人,就是为了从上饶回到鹰潭。多亏我的满嘴闽南腔,师干部科的这位干事主动跟我认了老乡,让我得以遂愿。至于我这愿从何来,除了可以离家近那么一丢丢,可能还来自一款洗衣粉。四五年前我从县城一中放学回家时,经常会光顾途中一家当时算比较大的美林大队供销社,最上层柜台非常显眼地摆放着一包鹰潭牌洗衣粉:上面画着一只老鹰,底下是一口泛着一圈圈涟漪的深潭。</h1><h1> 这次回鹰潭和老部队,跟转业在当地的战友说起此事,同时探讨鹰潭这地名的由头。正巧看见入住宾馆的墙上一幅鸬鹚捕鱼的抽象画,并得知这鸟在这儿唤作鱼鹰,我便断定鹰潭这地名跟我们那时常见的鸬鹚有关,跟眼前正细雨蒙蒙的信江有关。尽管觉察得出这几位老鹰潭老战友的赞同中有敷衍,但我还是得意这片红土地给我的灵感。</h1><h1> 说鹰潭红土地并不指政治上的,而是物理上的、肉眼上的。1983年7月24日我毕业分配到达营区时,目之所及全是这特有的鹰潭红。刚刚交付使用的新营房,全部由红石头砌成,两层楼的三层楼的,还是后来才知道由我们八连垒上去的大礼堂,无一例外。由于绿化还没跟上,在盛夏烈日下,红得十分炽热,并深深嵌入我的军旅记忆。据说鹰潭用红石头砌房子己有超两千年历史,这些红房子与周边小山包偶尔可见的光滑的红色裸露,提醒着这个城市的丹霞地质底蕴。龙虎山离营区不远,更北面还有龟峰,更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我们那时拉练,常常是凌晨闷着头走啊走,曙光初现时发现到处是泛着红光的峰丛,你一定要把这别样的拉练说成是在景区里转悠也未尝不可。</h1> <h1>  村庄似乎都远离营区,一个五公里越野跑下来见不到几幢民房。除了快移防那阵子群众会拿着柚子草绳什么的来换军用品,平时见得到群众往往就有什么事了。那年我们射击队实弹训练时,一只灰土狗闯入靶场 ,看上去好像挨了一枪但仍逃走。当天晚饭时群众就提着这条伤重致死的土狗找上门来。群众说非故意瞄准这狗中不了枪,我们的带队参谋则说狗没管好,各执一词,不了了之。看到群众为一条狗这么较真,我当时就知道驻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不久发生了一件群众小孩子在连队鱼塘偷钓鱼的事,我这个连队值班员赶到时,对方家人也到了。见我这个“四个兜”(干部),那当父亲的一个劲地陪不是,并颤抖着拿出一个邹巴巴的红本本,说他是个退伍兵如何如何。我心一软,再想起前不久那条狗的事,简单交代了几句,也来了个不了了之。</h1><h1> 企事业单位很少。印象中一个是砖瓦厂,我那位在七连的陈同学居然还去厂里带过女民兵,让人好生羡慕。几十年了砖瓦厂的烟囱还立在那儿,但我不相信这个厂还会存在,所以也没去问。另一个是张家小学。我知道并来过这个小学是部队移防离开鹰潭第二年的事了。连队有个小兵在这个小学谈了个漂亮的女老师,托我转交“绝交信”,幸亏我临机处置得当,反而成全了一桩美丽姻缘。</h1> <h1>  童家站位于鹰潭与贵溪之间,都是两毛钱就到。早年鹰潭只是贵溪一个镇,后来地以铁路为贵,贵溪旁落为鹰潭的一个县。我们读军事的都知道淮海战役蒋军十二兵团司令黄维是贵溪人,到八连就听说老指导员家属就住黄维旧宅。王指导员这时任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是我们学生兵心目中偶像级的存在,可望不可及。后来我得知排里的小晏是老指导员在连队时最喜欢的一个兵,便通过他进了昔时的黄府今日的贵溪人武部,进了老指导员的家,还吃到王嫂张姐亲手包的一顿饺子。</h1><h1> 而直到这时才突然想起,村里有位叫建设的军中前辈好像就是这个人武部的。一问,果然。到了他的宿舍一看,他正在打家具,准备转业。贵溪周边盛产优质木材,那时的转业干部最奢侈的梦想就是打一套家具带回家。在我上军校前建设兄是我们村的英雄,邻里间有许多关于他临危受命上中越前线的传奇。可惜我跟他缘太浅,这一见之后至今未能再谋面。</h1><h1> 鹰潭市区其实不如贵溪县城繁盛,但级别摆在那儿,主要是铁路就在那儿。留在印象中的老鹰潭是一条大街,西起火车站,东到建在信江之上的公园。当年的市区如今面目全非,但这一条大道挑起两头的地标还在,而且顽强地系留着老时光。1985年随部队移防离开时,我特地穿着刚换装的八五式,选择东头的公园留影。由于自己没讲清楚,彩照变成黑白照,曾好一阵后悔,但越往后越觉得珍贵无关色彩。而西头的火车站竟没留下一张纪念照,才是真遗憾,尽管这儿曾有过“一整卷”的故事。</h1> <h1>  八十年代初兴起军民共建,我们也赶这个潮流。鹰潭作为铁路枢纽,驻军特别多,级别也高,市这一级我们这个团好像有些高攀不起。有个春节市政府邀请团里派几个连队去联欢,我们八连当然少不了。大伙兴冲冲的准备去大场面刷个大见识,结果坐着军用卡车冒着冷风来回,就看了个电影看了个寂寞。团领导也觉得不爽,于是把共建重点转向火车站客运段。我们团级别虽然不高,却是鹰潭唯一的陆军实兵部队,有人力优势,于是一拍即合。</h1><h1> 最开始是参加火车站五一劳动竞赛开幕式,我们选送侦察兵捕俘拳表演,声震全场。与场站职工拔河赛虽然输了,却也欢乐无比。随即,因改开深入人流激增,应客运段要求,团里派出两个班的兵常住,直接帮助站方维持秩序。繁忙的月台上忽然出现一溜戴着红袖章的正规军的士兵,不仅带来立竿见影的秩序好转,而且一时成为一道风景,站方大喜过望,共建活动继续拓展。</h1><h1> 这时,我来了。火车站为了帮助职工提升文凭,在铁路三小开了个职工业余学校,其中就有个初中班。站方主动提出由部队派员参与共建,我这个步兵排长便这么客串了两个月的初中语文老师。因教学任务不重有大块时间可以走动,又与执勤班的战士吃住在一起,偶尔还给带队的王副指导员打打下手,所以站内站外一通熟。从那以后,我进站全凭“刷脸”,直接上车,两毛钱也省掉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就有一次,我一上车就遇到查票,而我这免票乘车特权一无凭二无证的,这下抓瞎了。这车是从景德镇发车的,按规定得从起点罚起,正好我手上有一本刚买的书叫《科学技术进步与苏联军事力量》,后面有个鹰潭新华书店的章,算是照顾我,就要从鹰潭站罚起。那天我没着军装但穿着军裤,乘务员打量了一下便多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不买票。本来不想多辩解的我一看对方有诚意,就说自己是下一站所在地部队的,长期来鹰潭站搞共建,是站方送我直接上车的。末了我还加上一句,说我的事迹铁道报都有报道,鹰潭火车站月台橱窗还有我的“大照片”。对方简单议了一下,选择相信,就这么把我的罚款全免了。</h1><h1> 我说的确实全是真话,包括“大照片”。我客串老师的事怎么说也是个军民共建的创新,少不了一波宣传。临近结业,车站的陶书记带着一个专业摄影人员来班上,给我拍“教学照”,说是要见报,要上月台大橱窗。这种阵势我第一次遇见,再加上一堆老师学生配合着各种摆拍,六月底的我套着个军装,紧张得满头大汗,大半个上午才把一个胶卷的任务完成。这是我第一次享用“一整卷”,于八十年代中期,这有些奢侈。</h1><h1> 摆拍事件没过几天,那位上饶籍的吴同学不声不响地找到我在客运段的住处。原来他回家休假途中在鹰潭转车,在月台橱窗看到我的“大照片”,便按“照”索骥而来。我也禁不住去了一趟月台,见到摄影师从“一整卷”中挑出并放大展出的一组“共建照”,前几天摆拍的一身尴尬竟瞬间烟消云散,代之以自我欣赏和几分得意。但因几次找摄影师未果,这“一整卷”我竟一张未留,包括那张引起吴同学注意的与姚老师的工作照,以至今日忆起无图无真相似的。</h1> <h1>  这次回第二故乡,接站的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小伙子小苏。一聊,他竞在铁路三小读过书,就是我四十年前客串任教过的那块地儿,这让我深感这片缘分天空之梦幻绮丽。而1985年我离开鹰潭回到家乡时,他的爸爸则从我家乡来到这里创业。这天晚上在信江之滨与这位老苏畅叙,分享他几十年在鹰潭成功创业的故事,也为第二故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步不落的发展进步,深感骄傲。</h1><h1> 好运,鹰潭,还有我那经历革命性重塑的老部队。</h1><div><br></div><div>(除第五图,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致敬原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