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晋(2)辽金古刹—山西大同华严寺

五福临门

<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得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在我国寺庙中地位显赫。</p> <p class="ql-block">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华严寺建筑群的南北两条轴线上,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我国寺院通常的坐北朝南,华严寺是中国唯一坐西朝东的寺庙。概是因为华严寺建于辽代,而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太阳是他们的原始崇拜,所以他们的居所都是坐西朝东的。</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历经几个朝代的变迁,几经战火毁损,明清均对其有所修缮。2008年大同市斥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修葺,重现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因毗卢遮那佛音译为“光明普照”而得名。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p><p class="ql-block">殿内塑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p><p class="ql-block">环殿壁画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以文殊、普贤和观自在普萨的造像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讲述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教诲下参访五十三位老师,求得善知、终成真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满布着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画面高6.4米,长136.8米,总面积876平方米,描绘各种人物5000余个。其内容有佛本生故事图、“七地九会”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等。</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上寺的中心,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 1140年)依旧址重建。现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也是现存古代木建构佛殿中规模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从侧面看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很大,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也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因此华严寺属于皇家祖庙。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寺内的建筑、塑像、壁画、藻井等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藏经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的重点是,其內依墙排列的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5间,其上木雕图案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p><p class="ql-block">整座大殿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辽代艺术珍品,被誉为“辽代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殿神台上供奉的31尊辽代泥塑中,一尊合掌露齿的菩萨堪称精品。这尊菩萨露齿露背、身姿曼妙、惟妙惟肖,史学家郑振铎先生赞其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东方维纳斯”高约两米,她赤脚站在莲花台上,丰腴的体态、薄如蝉翼的衣衫、高束的发髻、微倾的身姿、半张的朱唇、露齿的微笑都符合其雅号。</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卯榫结构的方形木塔,塔高43.5米,地下还有100吨纯铜打造的千佛地宫。</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塔身明三暗二共五层,上景金盘,下承莲池,是大同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以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为典型代表的辽金古刹华严寺,是中华历史之珍品、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 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芳百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