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由来(原创)

龚民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得糊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世上每首篇名诗文就有出处和由来。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一诗。</p><p class="ql-block">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有一天,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有方桌大小,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便请郑板桥在砚台上留下墨宝。郑板桥好意难却,感到糊涂老人经历不凡,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出章后满以为糊涂老人会赞许一番,可糊涂老人默不作声。</p><p class="ql-block"> 砚台很大,还有许多空间,郑板桥便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后,深知老人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p><p class="ql-block"> 在糊涂老人诗文的启发下,郑板桥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这样既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又表达了人生做官的艰难。于是此诗成了千古传诵佳诗。《广陵奇才--郑板桥传》这样评价它“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迸发出的愤激之词。”</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难得糊涂》诗文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难得糊涂》诗文有模拟糊涂老人痕迹。不算抄习,算改写;不算改写,算受启发而迸发出积内心多年的心里话;若还不是那是什么哩。但糊涂老人的《得美石难》诗文流传不广,知之者甚少。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诗文却流传甚广,几乎人人皆知。我疑惑着:诗文的广播是诗文质量,还是诗人名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