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中国——浅谈书法所提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

存时斋主

<p class="ql-block">  驱庸附雅,对于一个社会风气来说还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在刚刚过去的那段时间里,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艺术市场行情的高涨,一些老板为了迎合肉食者们的癖好,纷纷拿出资金、场地开办书画院,由此引发的收藏热也到了几乎人人喊“藏”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某家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书画作品的。我们的石达拉嘎也加入到了“藏”家队伍,那期间,我俩无论去到哪里都是会收藏几部作品,然后在我们各种圈子的餐桌上海阔天空的炫耀一下。但平心而论,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好作品,只是凭感觉:自己认为好看~价格也必须合理~的作品就胡乱划拉一番。到现在,我只记得在西安书院门附近的北林博物馆买了一些石墨的绘画作品,其他就是连印象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年底,大概是十月二十几号,郭宝元老师在五指山举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我还是半截(人家已经上过课了)参加的。由于此前有过对书画作品的购买经历,所以就对书画创作者有了仰视的感觉,当自己真正开始接触笔墨的时候,总是有些激动的心情。随后就是二零二零年,在疫情期间,自己在家,可以每天十二个小时都在执笔练。遗憾的是,由于不得法,进步只是微乎其微,徒有一份积极性而已。</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一号,我随田老师等去了河北涞水县的龙门天关,去那里写生。后来就又迷上了绘画。但是,因为迷上了,所以就开始了关注,于是百度就成了我最亲近的老师。在懂得了一些绘画的技巧、规律之后,再来临摹书法作品,效果就大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东汉末年才开始从实用技术脱胎成为独立的审美艺术的。我所知道最早的是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曹操因为崇拜蔡邕才费了很大力气把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胡人那里赎回来,蔡文姬还从胡人那里学习了一些艺术表现技巧,她留下了一部叫《胡茄十八拍》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蔡邕之后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应该就是钟繇了,其实还有一个人叫卫夫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只是因为卫夫人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所以就只能以钟繇为代表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钟繇的小楷,也正是因为如此,业界将楷书的创始人也归功于钟繇。</p>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的战乱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艺术大爆发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无论是哲学还是数学(竹林七贤和祖冲之等),还有音乐(嵇康为代表),绘画(顾恺之),文学(陶渊明),还有书法(王羲之),等等,等等。在这里,我们就先将书法艺术提出来做一个简单的评述。</p> <p class="ql-block">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影响力已经到了覆盖全球的程度。无论是纽约拍卖市场还是伦敦拍卖市场,每年都会有创记录的作品被拍卖成功,一幅几十个字的作品竟然能够拍卖几个亿美元,这让我们的老祖宗们做梦都不会想到。</p> <p class="ql-block">  本人在春节期间,由于保姆休假回老家,我不得不必须要陪伴母亲,所以才会每天坚持练习临帖。而此前的几年间,绘画和唱歌把我的时间占据了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日子的专心致志,才开始又一次深入体验到了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学规律。就拿欧楷的“寔”来说,上面宝盖的横折必须要向左上方拉,包括中间的一横也要向左上方,从而与宝盖下面的“日”的端正想对,最后由最下面的“捺“来左平衡。如果再将各个笔画的粗细,提转众多因素捏合起来一道欣赏,中国字的艺术风貌一览无余。当然,诸如此类的在所有中国汉子的书法创作过程中都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提现的。</p> <p class="ql-block">  某家自幼求学,而后进入社会开始了个人奋斗。早期因为要安身立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书画艺术,更不要说歌唱艺术了。因为一场大病,我才不得不去到海南休养生息,于是才开始接触合唱,接触书法。也许是过去奋斗时的观念尚在(的缘故),所以才会做什么事情都是全身心投入。这也是崔师傅教育我的:狮缚牛用全力,狮缚兔亦用全力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由于此前的发展历史最丰富,所以才会有着更多、更复杂的发展过程。单就书法艺术而言,追求技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悟人生哲学思想的过程,求道的过程。随着自己技艺水平的进步,对于自然和人文理念的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地进步,当这种进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变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几近道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