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依然清晰记得25年前初到戴庄医院病房进修时带教老师的一句话:“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一个阶段、他的状态、会达到精神科住院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百年来伴随着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西化,“精神病”也像其他慢性病一样井喷式发展,近年颇有全民精神病的趋势。除了所谓遗传的严重精神障碍外,近五年以来让人震惊且无奈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精神障碍数量急剧增多且呈泛滥趋势,特别是10—30岁的初中、高中、大学、硕博研究生等学生群体,让病患、家属、医生、老师、社会各方面都扼腕无奈叹息……</p><p class="ql-block"> 依据上述群体发病时“精神障碍”症状的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可分为失眠、焦虑、抑郁……其中上述学生群体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精神障碍”症状惊人地相似——这个现象揭示了孩子们的身心状态是:未长先衰、未成先老、未康先病!下面按群体症状出现的几率由高到低介绍几个共性表现: 1.失眠,占青少年就诊主诉的100%,症状背后的核心诉求是心神不安。孩子是人生的春天,春是生发的季节,事物只有在精足神满的状态下才能生发。失眠的根本是眠不足甚或不眠、继而失眠。 2.焦虑,老百姓说的容易急躁,占青少年就诊主诉的100%,焦虑的根本是精气神过度消耗、疲于应付的状态。灯光的出现改变了自然光线形成的作息模式,作息模式紊乱颠倒了就会失眠,失眠自然而然地造成焦虑。根本地说,孩子是父母、家庭、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现象映照出根源。孩子的焦虑是周围环境急功近利的集中投射,表面上家长会感觉孩子任性难以沟通,根本问题是社会环境对以孩子为代表的自然天性蛮不讲理。徐文兵先生说:“孩子生病要治疗他的父母”,诚哉斯言!3.抑郁或躁动,抑郁由不爽、闷闷不乐到痛不欲生、自杀依次渐进,占就诊主诉的80%甚至100%,抑郁躁动的孩子就像被锁在笼子里的动物,要么选择抑郁绝望静默、要么表现为躁动孤注一掷地奋争。决定一个人自绝与否的时间是12秒,不能说自绝成功就是抑郁了,自绝未遂就是焦虑,焦虑抑郁没有轻重之分。以上三个症状是青少年精神障碍就诊中的主诉症状,几乎是100%的出现。</p><p class="ql-block"> 家长、老师、医生、社会分明地感觉到孩子“病了”,病了的孩子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有自主探索精神的孩子会主动在网上搜索相关诊治信息,如SCL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西医精神科的症状分类鲜明,科室设置精细,譬如儿少科、心理咨询科。可是有过西医相关诊疗经历的孩子和家长往往会有一种感觉:效不如意、求神无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中毉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及其根源的呢?又有什么治疗方式和效果呢?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适用于所有生命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如同一棵树上的枝叶病了,原因要在根上求解!毋庸讳言,生命的天性被割裂抛弃;以家庭为代表的环境太功利了、孩子被工具化;人性没有被尊重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根本生命教育的缺位是病因,且近百年来生命教育渐失于野,(有关注真正生命教育的家长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三和生命学堂”,全面学习生命素养。)“物生有象,象生有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表象背后一定有道理,道理之中见根源。造成孩子群体“病了”的社会现象中藏着什么“物”呢?答案就在衣食住行四个字里面,拙文<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jhbo8bh"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扶生命之阳 润德性之根——衣食住行对健康的影响</a> 有详细说明,圣者明鉴。</p><p class="ql-block"> 中毉治病必宗《伤寒论》,“伤寒钤百病”,寒揭示了病因和治法。声音是文字的灵魂,衣者毉也,人为裸虫,裸易伤寒,伤寒即傷中,中即脾胃。所以“衣为大药王”,暖衣防寒是第一要务,反观百年以内的人老少皆不知厚衣御寒了。病从口入,饮食的生冷司空见惯,更不论食品化学添加剂、预制菜了。电风扇、电冰箱、空调之害,防不胜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诸症蜂起……</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电)灯颠倒了昼夜、冰箱空调扰乱了冬夏、手机耗竭了心神、使人精伤身病,那么行为(脚)动、(手)作被束缚则直接侵蚀了心身、废掉了性灵。一个直观的现象是人类孩子们的生命旅程越来越像养殖场里流水生产线上的鸡蛋,没有了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化差异的“教育”,永远不断地被催生、催长、催衰、催亡,毕其一生都在有形无形的牢笼里“平安”地了却……记得有位隐者在询问笔者职业后说:“我带的这十几个孩子,每天打球练武在4小时左右,他们就不会得精神病”,可谓一语破天……先生的教法正符合传统春耕秋猎冬夏读书的古礼,如果说孩子们跟着父母、社会的方式生活是身病了,那么毋庸讳言,人的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这个心神性灵涵养教育的百年缺失,可以说是当下万马齐喑究可哀现象的根源……南老“失心疯”的断言表面上正符合当下孩子们的状态,而根本上却是父母、祖父母早已患上“空心病”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空气气候,当强制力量把“万世师表”的牌子砸下来的那刻起,就已然种下了社会家庭疯狂愚痴的病因了,家庭信仰和教育同时被扬弃,只不过当下无数个孩子家庭是背负了时代尘埃大山的果,替强制者还了债……</p><p class="ql-block"> 傅海呐先生说“人体是最大的自然”,自然的就是生理的、生理的就是心理的、心理的就是社会的、社会应该是敬畏自然人性的,这才是夫子一以贯之之天道!悖离了这个自然规律必然生病!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生命来华夏走一遭,最切身的天赋民权、民生莫过于教育、医疗,可是世间呢……当谎言上岸穿上真实的衣服时,世间便没有真实了……</p><p class="ql-block"> 乡村儒学讲堂的发起人赵先生在孔氏家族那篇至情至性的演讲《在祭祖仪式中寻找逝去的年味儿》<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c6TXAUNdcBUXbnrVO0YEA"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https://mp.weixin.qq.com/s/3c6TXAUNdcBUXbnrVO0YEA一文中,揭示了天理良俗对生命的涵养教化作用,里面有当代孩子社会问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和答案。与其说对祖先神灵的祭奠仪式是年味儿的魂,不如说这是一场对生命灵魂神性的敬畏和对祖先后代人性人味儿的恭敬、链接和颂扬!王凤仪老人家说:“道为什么丢了呢?就因为什么人不讲什么道了”。传统文化养育出的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安详自洽、有着温良恭俭让的儒雅和气、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骨,对比当下“教育”出的失心疯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失魂落魄之病已了然……让生命与自然祖先链接吧……还生命本来的安宁自在吧……</p><p class="ql-block"> 记得2018年在戴庄医院进修课程期间,讲到焦虑系列障碍的治疗,当所有的西药用尽了,最后所罗列的治疗方法依次是心理治疗、催眠、瑜伽、禅修……这种教科书级的清单就像看到皮肤科教科书对脱发的治疗上赫然写着“人工植发”作为终极治疗手段一样给人可笑可悲的感觉……当时看到禅修二字内心深处是震撼的,禅修就是练习人在面对任何外境时时刻都有安宁自在的能力。阳明先生诫人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持钵效贫儿”,刘力红先生说过:“所有中国文化都是心学”。中毉是中国文化道统在术层面的显现,是滋养一切生命的大藥。具体到治疗上,汤药涤魄治身,五行针灸身心灵同调,针药结合能疗愈90%的身、心、灵障碍,(笔者亲见师父用中药和五行针灸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目前正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仅三次诊疗家属已然满意,看到孩子和家属欣喜赞叹的心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中毉和炎黄文化卓越的疗效真能治病救人除根儿……)而那10%的文化业障病要始作俑者的魂魄偿还,宇宙自然法则永恒,菩萨畏因、愚痴无畏,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祈愿有识之士格物致知、诚意正身、立身行道、悲悯苍生,“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荷担起黎民百姓的文化苍生家业,还炎黄故土朗朗乾坤,让祖先含笑九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