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弱水 岂惟飞仙可渡------我的学微机之路

祝志龙

<p class="ql-block">“祝志龙!你跟我下来,我还管不了你了……”</p><p class="ql-block">每次坐在学校微机房,这句话就在耳边回荡。鞭策着我一定要学些真本领,切不要玩物丧志。</p><p class="ql-block">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几个老师唆动了管理微机室钥匙的主任,时不时打开微机室的门,在电脑上关注震后有关报道。即使如此,学校也只允许老师们在中午休息时间,看一个小时的新闻。当然,看新闻只是个由头,免不了玩些游戏。</p><p class="ql-block">一天中午,我赶到学校,有几个老师就在微机室,我也溜了进去。不多久,预备玲就响了,几个人没关微机就出去了微机室,到楼下办公室坐班。我看到没关机,大喜特喜。正襟危坐,一个人摸摸鼠标,按按键盘,打算把读报的十五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上……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不到两分钟时间,学校的一位领导就对我大发雷霆。劈头盖脑对我严加批评。我被批得狗血喷头,默默地关机、锁门,下到办公室接受再教育。受完领导批评以后,别的老师就继续奚落。原来,那天学校主要领导外出开会了,只有一个值日领导在校。他们没关机,是准备值日领导查完岗后再去的。我受批评是自找的,而坏了他们的大事,确实是罪过。那时,我鼠标、光标都区别不了,几个会玩游戏者,确实是“先知先觉”。</p><p class="ql-block">放在现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仍然是要受处分的。</p> <p class="ql-block">计算机------可远观,不可亵渎</p><p class="ql-block">中小学配置第一批计算机,应该是1994年。那时大家都不知道计算机是何物。有计算机,就得开计算机课,自然要有计算机老师。一个乡镇一所中学、十来所小学,指派一人外出培训。被派出培训人员自然有严格的标准:一、根据“港人治港”原则,必须是本乡本土的教师(本乡籍教师是“永久”牌,外乡籍教师被称为“飞鸽”牌)。二、根正苗红、政治觉悟高,父母是本乡教师出身。三、聪明好学,脑袋瓜灵活。我是一个条件都沾不上边的。听培训回来的教师说:什么硬件、软件、什么搜狗、五笔、二进制、病毒……一大堆新词,我还庆幸得亏没派我去,不然有失众望,把丑丢到外面去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计算机在机房里摆着,计算机老师仍然干以前的活儿,计算机课本课本不知道是方的?还是圆的?计算机课程写进了课表,但被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程。直到有一天,计算机被盗了,老师们才醒悟过来。学校原来是有计算机的,计算机是学校的宝贝,机房锁得严严实实的,还派了人管理计算机的,给了值班费的……有人说:自家掉根针,一家人都要找的。但是公家即使一批电脑被盗,只需要报案就可以。没人指望能找回来,也不希望找回来。</p> <p class="ql-block">2001年,我职称晋级,需要有计算机等级证。在区人事局交了钱,开了发票。为了晋级,又是正规单位培训。我准备认认真真的学习,大干一场。</p><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上课,我特别认真。老师在上面讲,我洗耳恭听,生怕听掉了一个字,听错一句话。老师讲的又是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等等。</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计算机操作。老师在计算机上演示,什么桌面、窗口、任务栏……仍然是一大堆名词。我们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观摩。老师控制着主机,我们像看电影一样看老师的操作。我多么祈求:有机会自己玩玩啊,就在下面用鼠标乱点,不巧被巡视的老师发现了,他语重心长的说:“你不懂,就不要装,乱点什么呀!仔细听就够了……”我正眼都不敢瞧他一下,更不敢顶嘴。正如别人所说:“走过场而已,何必太认真。”我深深的知道:他就是门神,把持着每个学员晋级命运。</p><p class="ql-block">第三天考试,做了几个文字题,操作一个也不会,时间熬到了。监考老师就吆喝着离开考场。正如现在许多培训,重参与,重出勤,重过程。“不以成败论英雄。”</p><p class="ql-block">三个半天的学习就结束了。本以为满载而归,却依然空荡荡,扫兴而去。虽然没发证,但是,晋级无忧。算是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2002年,区继续教育办公室要求全区教师必须参加继续计算机教育培训。拿不到到计算机等级证,工资不能晋档。有压力就有动力。乡教育办公室(简称教办)立即召开动员大会,由年富力强、计算机水平高超的毕老师全权负责,培训全乡教师。</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休息日,全体教师到中学集合,由毕老师讲话,之后就每人发一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类的书。然后大家各自叙旧,各自回家“自学”。第二个休息日,毕老师带老师们去小学微机房,进行实际操作。走到半路就听说:“昨晚小学计算机被盗了。大家回家继续自学。”我将信将疑来到小学,在大门处看到:窗外一把大钳子静静的躺在花园的地上。都说是盗窃者落下的、罪证确铁。派出所马上要来勘察现场,所有人员不得靠近。声势浩大的培训就这样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两个月之后,就是考试。考试在区一中微机室进行。毕老师相当认真负责,亲自莅临考场。与负责考试的牛老师诚恳交谈,接受学员嘘寒问暖。第一次考试绝大多数过关。我有幸挂科。我问其中一位老师:“你自己的姓名都是我给你打上去的,其他一题都没做。你是怎样过关的?”他告诉我其中的秘密。牛老师是我们学校调出去的,他相当讲义气,跟他熟悉的老师统统过关。你和其他四人他根本不认识,当然不会过关了。我没过关一点都不冤,我知道我没做完题目。而其他四位老师,刚从大学毕业,计算机高级证都考过了,而培训的初级证却过不了。怪哉怪哉!他们有高级证,自然不去补考,不理会这事。我却不同,既不愿认输,又不敢怠慢。</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考试时间到了。学校的涂老师不知什么原因上次缺考,这次他信誓旦旦跟我保证,只要和他一起去考试,一定会过。因为牛老师是他的外甥。我说:“给你外甥派保烟吧”。他像是受到极大的侮辱似的,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跟他派烟,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考试那天,我们早早进了考场。我们一看见牛老师,立马笑盈盈的走过去,跟他打招呼。涂老师很亲切的跟他握手。一只手拍着他的肩膀,往外走,一只手……。“天啊!我挂科-----铁定了”我对自己说。我还是帮涂老师打上姓名,然后自己做题,希望有奇迹出现。</p><p class="ql-block">第三次考试在四中进行。我迟到了。下课铃响了,我不愿出去。监考老师看了看我的答题,说:“你能及格,不必再做了。这台微机要给下一场考试的人员用。”我忐忑的问:“真的能---及---格?我已经考了三次……”监考老师和蔼的说:“放心吧,能及格就够了。”“我的天啊!上两次我也是这样做的啊。我比别人多花了两百元呢!”现在三分钟就能解决的试题和操作,我当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继教这一关终于就这样过了!</p><p class="ql-block">毕老师、牛老师因为年轻,又懂现代科学技术,前途似锦,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都是我区教育界佼佼者,分别走上领导岗位,担负着教育管理的重任(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一晃就是2011年,中学撤并,小学搬迁到中学。2012年元月,新的、年轻的校长空降上任。发现老师们不会电脑,甚是担心。每周一次教师会都大力鼓励老师们学习电脑操作。安排原中学微机教师,现在校主任给老师们培训。把老师们分为若干小组,由懂电脑操作的老师为组长,带领组员集中学习。</p><p class="ql-block">我的组长:热心快肠,勇于担当。每次培训,他都点名签到,毫不马虎。带领组员从开始一直到结束,绝不耽误一秒钟时间。组长又特别谦让,每台微机都让其他组长操纵,他带领组员默默的在旁边围观。原来他是中学体育老师,在电脑上给学生登记过体育测试的分数。仅仅如此,居然是我们的“先生”。现在想想:奇葩!</p><p class="ql-block">虽然中小学合并时,有一大一大堆电脑,但是,能正常开机的只有三台。几乎成了学校几位干部专机。尽管校长说课余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学电脑。那时课时量多,没时间。最主要的是:各位领导担心老师们把电脑弄坏了,把资料弄丢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嘛。领导们贼精贼精的。你进电脑室,他都盯着的。开机一两分钟,他就进来了,对你说:“我要做周报,请让一下。等一会儿你再来。”“我要做月报,请让一下,待会儿你再来。”“我要……”耽误领导工作的罪责,谁担当得起!“好鼓不用重捶”,再说领导请你让一些,你能不给面子?乖乖离开吧。</p> <p class="ql-block">他们或许认为:我多次参加省、市、区培训,甚至在华师大培训,才学会一点点。计算机是二进制,不是二十以内加减法!你人模狗样的,就能操作?见鬼去吧!</p><p class="ql-block">2015年,上级给老师们配置了手提电脑。校长更是大张旗鼓的动员老师们努力学习。我也只能在下班时间,在办公室玩玩。可是,学校“大管家”,处处为学校着想:他自己回家时,就把网线拔了。明知道是他拔了网线,也只能装聋作哑。次数多了,他怕我不知道,还交代我:“祝老师,现在有网吗?走时记得关灯啊。”言外之意:网线我拔了,你还能玩什么!“蓬莱弱水”、“方壶员峤”,你懂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啊。</p> <p class="ql-block">2016年寒假,区教研室英语教研组通知:进行英语电子制题大赛。我跃跃欲试。可是我什么也不会呀!</p><p class="ql-block">恰巧儿子读研在家休假。打字时中英文切换、英语四线格制定、插入文字、插入图片……我一点一滴都虚心向儿子求教,诚恳得让儿子没法拒绝。有些操作随学随忘。儿子就让我写在本子上,要求我不会时,再按自己的笔记来进行操作。就这样我有了第一份《三年级英语调研试题》电子档文件。然后按儿子教我的方法,发给教研室。那喜悦之情,不能言表。</p><p class="ql-block">开学后,有同事、同学看到我发的文件,深感震惊。抱着怀疑、夹着试探:帮我搞一份吧。我爽快的答应。我并无助人为乐之心,却有复习巩固之意,一口气制作了四分试卷,以不同的姓名,不同的学校发到群里。结果四份获得区级一等奖,而我自己的那一份只得了二等奖。别人笑我亏、不值得,而我觉得不亏,值得。</p> <p class="ql-block">从此,我挤入学校少数懂电脑老师行列之中,被同事们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现在,老师们都是从网络上、或别人那里下载教案,我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在电脑上敲打自己的教案,自己设计课后作业。尽管只有“一指禅”的功夫,但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英语教案,我都是自己的。这些年我还不断修改、完善。我爱自己写的教案,并非我自恋。</p><p class="ql-block">有一个晚上,睡觉前,我随手拿起床头的一本书,漫无目的的打发时间。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还没读完就觉得奇怪:这不是我写的吗?再看看题目,果然如此!再看书名,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编写。奇了怪了,我写的文章什么时候被收录在书里,这本书何时在我床头?第二天我问学校管德育的主任。他说:《半瓶蓝墨水》是你发给我的,我发给区德育办公室。当时得了二等奖。我也没发其他人。恭喜恭喜,你把书拿来,学校要复印存档。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及其后,我利用电脑写了几篇文章,参与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选、《最美家风、家教、家训》、《最美家书》以及读一本好书读后感等征文活动。《感恩大姐 祝你安康》发在家庭成员群里,我外甥深受感动,不怕疫情影响,愿当担一切责任,2021年大年初三特邀亲朋好友为大姐祝寿。之后获得区最美家书一等奖。读《好的教育》,我写了《大人不必蹲下来》的读后感。校长看了题目,觉得不和时宜,估计不会得奖。但是,我觉得这些是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会。现在的孩子爱的教育太多了,的确缺少挫折教育。虽然只得二等奖,但是,我敞开了心扉,放飞了自我。</p><p class="ql-block">《静默的铜山》我发在《美篇》及个别微信群里,尽管只获得一些点赞,我却特别高兴。我认为是得意之作。铜山有我儿时的回忆、有故乡的思念、有美好的憧憬。铜山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愿永远做一个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铜山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