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p> <p class="ql-block">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称为开元万寿禅寺。明、清时期重建,明代称为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俗称开元寺。开元寺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填国禅寺向为十方丛林,住持由僧众推举;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礼请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为住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恢复十方选贤制,近数十年来,住持分别由临济、曹洞、黄檗法裔出任。1950年纯信和尚被公推为住持,他曾发心代众生受苦而焚去二指。在极左路线重压下,为了保全开元寺,他上书中国佛教协会反映情况,使肉菜市场从寺中迁出,又带领僧众种田、辨酱油厂和柴炭门市部以自养;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诸多建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逐返乡而逝。</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元寺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衍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还保存着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p><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後,住持慧原法师发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筹划经营,在海内外善信资助下,六载重修,使梵宇重光。1991年定然法师住持开元寺,订规立约,整肃道风。泰国华侨领袖、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资肋七百馀万元在风光绮丽的韩江大桥东侧山麓兴建泰国式佛殿一座,每年均有数以十万计的侨胞、国内外高僧大德至此观光。1992年,定然法师在原来僧伽培训班基础上,恢复岭东佛学院(1933年太虚法师创办,1935年因经济困难停辨),礼聘德才兼备的法师任教,现已毕业三届学僧。1996年耗资五百馀万元,在开元寺西侧兴建占地二千馀平方米的园林式教学楼,其格调与开元寺主体古建筑相协调。</p> <p class="ql-block">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