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行合一.庆新春】“蚝”情

以民为大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一路风景一路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一道美食一回味</b></p> <p class="ql-block">  旅途愉快地用Huawei手机ppa-al20拍摄了一辑珠江三角洲一带乡村的“蚝”情,与朋友们分享。</p><p class="ql-block"> 蚝又称牡蛎,是珍珠贝目、牡蛎科软体动物的统称,俗称海蛎子。是世界性广布类群,分布于热带、业热带和温带各海区,寒带种类很少,两极尚没有发现。全世界约有100余种,中国已发现20余种。</p> <p class="ql-block">  蚝壳墙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工艺,珠三角一带盛产生蚝,生蚝吃完后将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p><p class="ql-block"> 以蚝壳为墙是明代常见的建筑方式。当时,蚝壳墙多半出现在众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钱人家的宅院里。之所以被大户人家格外青睐,是因为蚝壳墙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蝥贼黑夜之中冒然翻墙入院,必割得他“损手烂脚”不可。</p><p class="ql-block"> 明清初番禺学士屈大均于《广东新语》就有记载:“蚝,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乡村里还保留了用蚝壳砌墙盖的房子,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游客们打卡的地标,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长长的线条是一种不同的视觉。</p> <p class="ql-block">  南海的收蚝季节,通常从11月开始就可以陆续收获生蚝,尤其进入12月份后,气温下降,生蚝耗费少,能量积蓄多,因此肉质更为肥美,可持续到次年的清明节期间,这时间段所收获的生蚝被认为是质量最好、最肥美的。</p> <p class="ql-block">⬆️渔工正在开生蚝。</p> <p class="ql-block">⬆️蚝的吃法:生吃、炭烧、姜葱爆炒、蒜蓉粉丝蒸或打火锅等,都是绝佳的。</p> <p class="ql-block">⬆️鲜蚝晾晒后称为蚝豉,也称蛎干。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民众煲粥、煲汤和烹饪“佛跳墙”等传统风味名菜的用材,特别是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餐桌上少不了蚝豉焖猪手这道传统佳肴,寓意“好市就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