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旅(二)

<p class="ql-block">第四站从阿兹德前往设拉子,途径居鲁士大帝之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居鲁士二世(约公元前600年至598年间 — 公元前530年12月4日),称“居鲁士大帝”,</span>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他所创建的国家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伊朗人仍尊称居鲁士为“伊朗国父”。居</span>鲁士陵墓位于伊朗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东北部约130公里处,修建于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大帝去世 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反而下令加以修葺。居鲁士大帝墓2500年来屹立不倒,<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居鲁士之墓保存完好,它孤傲地伫立在无边的旷野中,非常朴素。整个陵墓是一个用巨大花岗岩砌成的7层建筑,最上层是一个普通的长方形墓室,墓室长3.17米、宽2.11米、高2.11米,有一个低而狭窄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在继续开往设拉子的路上,听到有人惊呼,望向窗外,原来在远处有一股小小的龙卷风,平生第一次亲眼看到龙卷风,感觉非常神奇!这是团友拍到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设拉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伊朗西南部,是伊朗笫二大旅游城市,曾</span>为18世纪赞德王朝的首都。是伊朗文化艺术之都、花园之都,拥有全国最好的大学,其医学院举世闻名。</p><p class="ql-block">来到设拉子的第一个景点是绿镜清真寺,原名圣祠清真寺,建于1200年前。 这是一个墓室,葬身此墓的是什叶派第七伊玛目的侄子。</p> <p class="ql-block">绿镜清真寺是一个非常传统保守的清真寺,女性进入必须在入口的地方领取一件纱笼,罩住全身才能进入里面参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清真寺,只见书架和桌面都堆放着大量的《古兰经》,提供给人们阅读。</p> <p class="ql-block">寺内分为男性区域和女性区域,男女参观的地方是分隔开的。进入墓室,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四壁和穹顶镶满了璀璨夺目的绿色和白色镜片。大小不同,切割面各异的镜片在灯光的作用下相互映照,互相折射,使整个厅堂变得莹光闪闪,璀璨无比,像一座绿色水晶宫,又像一个梦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氛围非常安静,很多人席地而坐读《古兰经》</p> <p class="ql-block">返回到室外时,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吸引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分享一下文哥制作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卡里姆汗城堡矗立在设拉子的市中心,是由十八世纪赞德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德大帝建立的,这座城堡作为皇城建筑的一部分,当年主要是战斗堡垒,四面城墙高12米,皆用红砖建造,四角的圆炮台高达14米,是当时全城制高点。城堡曾有十年被当作监狱,因其中一个炮台被改造成浴室大量排水,造成地基下沉,并导致炮台倾斜,城墙也因此出现了裂痕。</p> <p class="ql-block">很有伊朗特色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着我们走过几条街,来到设拉子最大的大巴扎,这里非常热闹,售卖的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们摩肩接踵,走在其中仿如花街般热闹。</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实在太多人了,我们来到旁边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个大水池,周边是二层的商铺,我们在广场转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离开大巴扎前往餐厅的路上,遇到一对新人在拍照,看到我们在拍他们,很主动的提出和我们合照,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天跟着导游来到一个古村落,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与沿途看到的荒漠有天壤之别,这里是一条很出名的徒步路线,沿路有很多人一家大小在这里露营。</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伊朗人见到我们都会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沿途都有人要求我们合照,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来到酒店附近的地铁站看看由中国建造的地铁站,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是来参观的,就打开闸门邀请我们进入站台,这时刚好有列车进站,就用手势示意让我们进入列车参观,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列车停留时间是15分钟,</span>大概是非繁忙时间,列车很少乘客。伊朗人对游客真的非常友好!</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期待已久的粉红色盐湖。设拉子市郊的马哈尔鲁湖是一个浪漫的粉红色盐湖,湖面开阔,美丽壮观,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打卡游玩。水里有一种嗜盐的微生物,俗称红藻,春夏时候大量繁殖,经光合作用发生反应变红,气温越高水面范围越大,水的颜色就越红。阳光洒在粉红色的湖面上,远处的大山与蓝天倒映其中,静静的如梦幻一般。粉红的颜色随着湖水的深浅和白色结晶盐的密集程度,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p> <p class="ql-block">位于设拉子城北的古兰经门,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赞德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卡里姆汗,曾在城门顶上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护佑进出城门的人们平安,据说远行的游子经过古兰经门下,可以获得阿拉的庇佑,保佑家人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门旁边的著名诗人萨迪塑像</p> <p class="ql-block">今晚在一家网红餐厅用餐,餐厅环境很好,建筑装饰很有工业特色,用餐期间还有聋哑人的歌舞表演,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品尝了波斯风味的烤羊排,味</span>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今日一早我们一行人来到著名的粉红清真寺,来到却被告知当天不对外开放,经导游与工作人员的再三沟通无果,我们只能在门口拍了张照片,带着遗憾离开。</p> <p class="ql-block">离开粉红清真寺,我们转到天堂花园。【天堂花园 Eram Garden】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波斯花园,已有 900 多年的历史 ,虽然建于恺加时期,却融入了更早的塞尔柱时期的风景元素。天堂花园看的主要是花花草草,里面有一座小型宫殿 ,以往不对外开放,最近才开放给游客进入参观,算是对粉红清真寺的一个补偿吧。</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门廊用大大小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镜面镶嵌的窗</span>门为装饰,窗框及天花布满精致的花纹,整个门廊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显得非常华丽。</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以穹形窗户为装饰,每个窗户以对称方式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排列,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显得华丽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花园很大,种植了大量的植物,但是我们对花园没什么兴趣,倒是被花园里的蝴蝶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从设拉子到伊斯法罕,今日真是运气欠佳,原有的波斯波利斯古城行程由于前一天发生了命案而被封闭,只能直奔伊斯法罕。</p> <p class="ql-block">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伊斯法罕,路上看到夕阳把土黄色的山坡染成了金红色,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在伊斯法罕吃过晚饭,来到旁边的伊玛目广场散步</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长500米,宽160米,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该广场当年是萨非王朝国王阿巴斯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场所。伊玛目广场原名为国王广场,伊斯兰革命后改为今名。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遗产。伊朗伊玛目广场是当地居民的圣地,广场旁边大巴扎里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拱形的清真寺,巨大的喷泉和草坪,都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每当夕阳西下,附近的居民更是举家出动,带着毯子来到广场上席地而坐,聊天喝茶,惬意的享受最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区最远可以追溯到阿巴斯大帝执政时期。当时,为了建设伊斯法罕这座新首都,这位波斯第三帝国的君王,下令<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奥斯曼战争期间被驱逐到伊朗的亚美尼亚人中</span>征集了数万名工匠,并统一安置在伊斯法罕城里。亚美尼亚人就此在波斯帝国的中心生根发芽,他们的东正教文化也在这极度伊斯兰化的波斯大地上,继续盛开着。在这座拥有几百座清真寺的城市里,亚美尼亚人也曾建起多座教堂,其中保存至今,最完好、最精美的就是凡克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凡克主座教堂 Vank Cathedral】它位于在伊斯法罕亚美尼亚人聚集的社区,是伊城首间东正教堂,始建于十六世纪,虽然建筑也是圆拱尖顶,但内里的壁画却是耶稣天使的面孔,配衬着波斯的彩绘磁砖,与别不同。</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外部是用朴素的黄砖建造的,内部是真正的艺术杰作,代表性的壁画,雕刻和瓷砖。这些画结合了圆顶上的圣经故事,天花板上的波斯花卉装饰和墙上的亚美尼亚民族图案。画中也能看到亚美尼亚人被奥斯曼人折磨的非人场景。</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展示宗教物件和各种版本圣经的博物館,博物馆藏有仅重0.7克的圣经,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书面材料。还有写在头发丝上需要用放大镜看的一句至理名言 “To know wisdom and instructions;to perceive the words of understanding" (要理解智慧和指示,要领悟文字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周边有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十柱宫,是皇城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宫殿,</span>这座萨法维期间的建筑用作享乐和接待厅,其设计灵感源于阿契美尼德的talar(柱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十柱宫其实只有20柱,宫殿前门廊由20根柏木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型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了20根柱子。一实一虚,二十柱就成了四十柱。在伊朗“40”是一个好数字,意味着“众多“。</span></p> <p class="ql-block">20根纤细的螺纹木柱撑起了一个华丽的木制天花板,有横梁和精美的镶嵌装饰。大厅(正殿)内有许多壁画、袖珍画和陶器。上方的墙壁被一副恢宏的历史题材的壁画所占据,画中描绘了奢华的宫庭生活和萨法维时期的一些重要战役,中间的两幅壁画创作于恺加时期,其他四幅都是原来的。有部分壁画巳经剥落。</p> <p class="ql-block">被列入《世界遗产遗录》 的【伊玛目清真寺 】是伊斯法罕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它始建于 1611 年 ,规模宏伟,装饰华丽 ,全国排名第一。该清真寺是世界上最美清真寺之一 ,是波斯建筑的典范。它拥有两个大门 ,其中的一个面朝伊玛 目广场 ,作为入口 ,另外一个则朝向麦加方向 ,作为清真寺的精神指向。整座清真寺的视力所及都是镶嵌工艺的杰作 ,你所看到的每一个色块都是单独的瓷片经过精细切割再镶嵌上墙。清真寺的基本颜色是黄、蓝、 绿三色 ,黄色代表阳光 ,蓝色代表水 ,绿色代表生命,最具代表性的图案是“生命之树”。</p> <p class="ql-block">这高大的圆形穹顶具有回音效果</p> <p class="ql-block">导游现场为我们高歌一曲,仿佛自带音箱,回音效果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阿里·卡普宫位于伊玛目广场西侧,建于 17 世纪初。阿里·卡普宫是一个土耳其名字,意即高门,是进入旁边宫廷建筑的地方。宫殿共有六层,其中由 18 条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招待外宾及欣赏马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伊玛目广场很少本地人,以游客居多</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被高度评价为萨非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1602年,阿拔斯一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它</span>是双层结构,桥的下层由33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走廊供行人走动。因近年干旱,扎因达鲁德河已经干沽。</p> <p class="ql-block">哈鸠大桥被称作三十三孔桥的姐妹桥,建于萨法维王朝时期公元 1650年 ,全长 110 米 ,大桥的外形是双层阶梯形的拱廊,上下两层均是砖石结构,共有24孔。大桥同时也是一座水坝,桥上的滑动式闸门可以控制水流,必要时提升水位灌溉农田,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曾供皇亲国戚纳凉、设宴、把酒作乐。所以桥面中间有路供行人与马车通行,两侧则设长廊,长廊中间是国王专用的观景台,两边是让贵族休闲的若干小隔间。遥想当年,国王及权贵们在桥上看着清清河水,各种享受娱乐,如今桥拱内的空间是伊朗人郊游野餐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晚在abbsi 花园餐厅享用国宾式晚宴,花园餐厅非常大,种满了不知名的花草和果树,环境很美,海鲜餐很美味。</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在伊朗的最后一天,首先来到一个位于大型车场上面的大广场,比起南边游客聚集的伊玛目广场,这座修建于11世纪的老广场有些冷清,阿里尖塔位于广场的一角,阿里尘塔是塞尔柱时期的尖塔,也是伊斯法罕最高的砖塔,塔身上的雕花砖组成的纹饰非常精致,顶端用绿色石条装饰着两个冠状部分。</p> <p class="ql-block">星期五清真寺位于老广场的旁边,门面很小,非常普通。</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长廊,走入后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蓝天下,南面是皇家清真寺,有两个高高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的这座星期五清真寺是全伊朗拥有最大庭院的一座清真寺。该寺建成于11世纪末期、12世纪初期,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包括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在伊斯兰教刚刚传入波斯就开始建设。在随后的1300多年中,经历了土耳其人、蒙古人以及萨法维王朝等朝代的更替,经过了多次修复,不断扩建,并留下了不同朝代的印记,在这里可以看到蒙古风格,塞尔柱风格,以及不同时代的伊斯兰风格,雅利安人的波斯风格,成就了这座宏伟的清真寺,是一个建筑装饰的百科全书。 2012年伊斯法罕星期五清真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在伊朗的全部行程已经结束。在伊朗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伊朗人民的热情友好,在伊朗所到之处,总有人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而且不少人是用中文“你好”来与我们打招呼的。人种的关系,伊朗人普遍长得好看。分享一组团友们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伊朗1/4土地是沙漠,在我们的行车过程中,见到的大部分是黄土沙漠,山体也是光秃秃的土黄色,只见到少量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的餐饮接近于西餐,一般都是自助餐,主食通常是米饭和一种薄饼,米饭长长的粒粒分明但不失柔软,蔬菜基本都是生的番茄黄瓜生菜紫椰菜等拌沙拉酱,肉类几乎顿顿牛羊肉加鸡肉,味道也还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多人不习惯,但我能接受,但每天重复一样的菜式,最后几天吃的也有点厌了,好在其</span>中有几顿特式餐是特别美味的。</p> <p class="ql-block">从德黑兰~卡尚~亚兹德~色拉子~伊斯法罕,文明古国的痕迹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建筑令人赞叹,特别是里面的装饰,很多外面看着平平无奇,但是走到内殿都会惊呼,感叹古人的智慧!清真寺看到麻木,各种宮殿也展现着几代国王的奢侈生活,末能参观波斯波利斯遗址和粉红清真寺有点遗憾,但是能来这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神秘波斯帝国已经很幸运,几天的走马观花所知有限,但通过这个旅程也粗浅地了解了一下那个比中华文明更悠久的波斯文明。 </p><p class="ql-block"> 这次伊朗之行是一个很特别很美好的经历。 告别伊朗已有一段时间,这篇游记断断续续地写了几个月,部分照片被误删了已无法恢复,有些记忆已开始模糊,文字大多来自网络,通过游记与朋友分享,希望可以让这种美好延续得长久一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