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县委书记们的政绩观,成就了右玉70年的绿色发展——他们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群众

星星

<p class="ql-block"> 第四讲</p><p class="ql-block"> 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 益 的 政绩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赵润虎</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来,右玉的历届班子,历任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右玉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面对当年右玉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极度贫穷的生活状况,带领勤劳吃苦的右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锲而不舍,加快绿色发展,硬是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大力发展生产,不断地改变了右玉的贫穷面貌。</p><p class="ql-block"> 2018年经国务院验收,实现了整体脱贫,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右玉精神,为山西人民树立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傍样,成为了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激励三晋儿女奋发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右玉精神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总书记讲:“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p><p class="ql-block"> 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各级领导对右玉的一贯关心和支持,靠的是右玉人民70年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靠的是历届班子历任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宗旨。</p><p class="ql-block"> 第12任县委书记袁浩基在任期间,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担负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起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在右玉七十年的绿色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袁浩基担任了新一届右玉县委书记。他白天下乡考察调研,夜里经常辗转难眠……他以为,右玉虽然通过植树造林改变了过去恶劣的自然环境,通过植树造林取得了生态效益,相比之下和周边县区还是有很大差距,右玉的贫困状况,让他发愁。他首先认为右玉林业不但要巩固,还要大发展,生态建设要坚持搞下去,这是右玉发展的基础,但右玉人民群众的贫困生活必须设法改变,这是右玉人民长远的利益。根据他在雁北政策研究室工作期间对右玉的一些了解,结合他来右玉三个多月调研了解的情况,通过几次常委会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改变过去单一林业的思路,农林牧副同步发展。</p><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6日,北方旱地农业会议在延安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做出指示“黄土高原”地区要走“反弹琵琶”的路子,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尊重胡耀邦总书记在北方旱地农业会议的精神。经过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制定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十六字方针。</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方针是否科学可行,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1984年7月,从全国的科研院所和农林权威部门请来了100多名专家教授,请来了中央省市权威部门领导专家和历任的县委书记,准备了30多年右玉的有关资料,召开了右玉县农业发展战略论证会,科学论证了“十六字”方针,并形成了《山西省右玉县农业发展战略论证论文集》,论证会后,右玉大地掀起了贯彻“十六字”方针的热潮,全县林业、牧业、农业、煤炭工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p><p class="ql-block"> 袁浩基“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开启了右玉绿色大业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从右玉林业单一的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迈进,加大了发展草业,发展畜牧业的力度,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p><p class="ql-block"> 他任职的7年,负重奋进,砥砺前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留下了无愧于右玉老百姓的政绩</p><p class="ql-block"> 一、坚定绿化信念</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右玉仅有残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不足0.3%。解放后,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开始,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到1983年已成为全省、全国林业先进县,森林覆盖率已经到了35%,成了远近闻名的绿化典型。这时不少人感到,右玉该栽树的地方都载了,绿化差不多到顶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扭转部分群众绿化到底的思想,首先他从五大班子抓起,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形成了植树造林是右玉群众生存、生产、生活的优先选择,是历任各级领导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人民群众一致行动和共识。先后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继续高举起右玉绿化的大旗。</p><p class="ql-block"> 一是84年春季在影剧院召开了植树造林动员千人大会。在动员大会上他讲历史,谈现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号召全县上下,要坚定不移把绿色大旗高高举起,绿化工作不但不能停步,而且要加快步伐。他和县长姚焕斗联合发出《致全县人民的公开信》,要求全县干部群众思想再解放,觉悟再提高,做好苦战硬战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开创右玉绿化工作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二是提升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乔灌草齐上,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齐要,改变了过去以“杨家将”为主,只有生态效益的单一局面。</p><p class="ql-block"> 三是制定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大林业方针。把林业工作提升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四是依靠政策调动发展。当年制定了“鼓励农民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十条规定”,先后发放小流域使用证3862份,签订绿色合同3862份。与此同时,县委政府先后发出了《大力发展沙棘产业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关于搞好两季重点工程造林的通知》、《关于调整右玉县绿化委员会的通知》等几个政策性的文件。这一系列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全县千家万户栽树造林的积极性,四年间,全县出现了林业大户4000多户,在全县绿化中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绿化工作得到稳步、巩固、提高的同时,他特别注重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当年投资400万元,建起了一座年产8000立方米的人造板厂,由国家水电部投资80万元,建起第一条年加工4000吨沙棘果饮料生产线和年产450吨沙棘果酱生产线。为了得到科研的支撑,成立了右玉沙棘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沙棘研究基地。期间他还尝试了“小老杨“”的改造,改一年两季造林为三季造林的做法。他特别注重林业的管护工作,采取了好多办法,下发了好多文件决定。他提倡领导办林业点,注重调查研究和培养典型。</p><p class="ql-block"> 《右玉林业志》上有这样的记载:从1983到1989年七年中,在连续干旱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依靠觉悟加义务的行动自觉和党的政策调动,营造大片林50万亩,植零星树553万株,全县造林面积达到了127.8万亩,占到总土地面积的43.4%,七年提高了八个百分点,人均13亩,加上10万亩人工草,林草面积共达140万亩,占到总土地面积的47%。</p> <p class="ql-block">  二、反弹琵琶兴草业</p><p class="ql-block"> 右玉种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益。1983年胡耀邦在北方旱地农业会议上指出“要实现中国北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我看来,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通过种草养蓄,过腹还田多打粮食,走“反弹琵琶的路子”。响应胡耀邦总书记的号召,右玉大念草木经,立草为业,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后来畜牲业发展打下了基础,资料显示,到2014年“右玉实现四个一半,林地面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种草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 ,三是牧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四是生态经济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事实证明,当年袁浩基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是正确的,立草为业是对的。现在的成绩无疑是当年打下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千方百计抓教育</p><p class="ql-block">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源于教育,抓教育是右玉的百年大计,也是右玉人民的长远需要。</p><p class="ql-block"> 当年县委政府响亮提出了以智力开发,促进自然资源开发的口号,1983年9月召开全县千人教育大会,出台县委、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的十条规定,1984年3月又出台《关于群众集资改善办学条件的决定》,提出一年内全县小学实现“一无两有”,就是“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发动全县集资办学。从1983年到1985年三年中,共出台四个教育文件,召开四次教育大会,全县共集资460万元,新建学校248所,出现了东西南北庄,学校最漂亮的局面,被雁北地区,山西教委和财政厅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县,雁北地区兴学育人模范。</p> <p class="ql-block">  四、开发资源促经济</p><p class="ql-block">1984年,山西省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地方煤矿发展的暂行规定》,要求我省地方煤矿的发展,要实行有水快流,大中小结合,长期和短期结合,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制定“十六字方针”规划和细则时,把大办煤矿作为发展副业的主要内容,当年成立了煤炭公司,次年又成立了煤炭局。</p><p class="ql-block"> 没有地质资料,争取地委和行署的重视,让雁北钻井队无偿为右玉打了15钻,又经不懈努力,1985年到1987年,省煤炭厅又无偿为右玉打了87钻,总共102钻。进尺达到了25000米,终于探明了右玉的煤田面积,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4亿吨,从此有了右玉的煤炭地质资料。</p><p class="ql-block"> 没有钱怎么办,他选择了10个工作过强硬的公社书记亲自带队,利用集体提留的义务工做报酬,布了10个点人工探井,用小老杨做支柱保护安全,农民们头戴一盏矿灯,背上背一个柳筐箩往上背土,像老鼠打洞,蚂蚁搬家一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有三个人工井见了煤。这一举动感动了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引起了地委行署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到1990年底,全县共经省煤炭委员会批准乡镇煤矿20座,地方国营煤矿3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85年右玉的煤炭生产达到了快速发展时期,全县共投资1500多万元,建起15座煤矿,建成35千伏变电站,修了煤运公路,在山阴建了右玉自己的集运站,组建了4个运煤车队,到1990年底,煤炭产量达到72万吨,比1983年增长了6倍。使县财政和农民收入逐步得到了改善。在开办的过程中做到了有程序开採,依法开採,集体开採,坚持杜绝私挖滥採,同时坚持土地复垦,水土保持修复,期间利用加收育林经费,十几个煤矿仍累计植树2000多公顷。正确处理了煤矿发展和林业发展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为了正确处理开办煤矿和保护林地的关系,他经常到矿山了解实际情况,制定煤矿复垦和植被恢复政策,利用收取的育林基金及时组织矿山造林。</p> <p class="ql-block">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自我革命的思想,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总书记提出的自我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 笔者在一次采访中,袁浩基书记讲到当年右玉的党风廉政建设。</p><p class="ql-block"> 当年右玉经济基础相当薄弱,但是县委一政府一班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办了那么多亊情,靠的是廉洁的党风和淳朴的民风。</p><p class="ql-block"> 为正官风,县委提出了领导干部要过好票子关、位子关、劳动关、子女关、车子关。</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至1987年6月在全县开展了严肃认真的县乡村整党。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抓党风带民风树新风的热潮,全县上下稳定和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党员干部团结奋进,谋发展,谋建设慰然成风。全县有15项工作23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来右玉视察,1985年6月胡耀邦总书记右玉视察,对右玉工作给予肯定。</p> <p class="ql-block">  袁浩基,1943年生,1972年入党,山西应县人。1968年山西大学政治系毕业,1994年中央党校结业。1983年9月至1989年12月,任中共右玉县委书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