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徜徉在人流如织的上海南京路,夜幕下的微寒,恰好般配夜上海永远的精致和繁华中霓虹,就像去赴一场好久不见的友人的约会。结缘30载,她就在那里——高高耸立的东方明珠,年轻时尚,我已人到中年。</p> <p class="ql-block">宝总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也就是在30年前的1994年我第1次来到了东方明珠脚下的上海外滩。那是一个北方女孩对大上海的第一次拜访,笑颜如花,满脸都承载着爱人的宠溺,还买了上海才有的,对于当时自己来说很贵的真丝衣裳,一种来过上海的骄傲和世面。在自己的心中荡漾,回到北方小城,享受着上班都被夸奖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为了爱情在机遇的加持下,我真的调到了我喜欢的江南,那时我的婚服都是来大上海买的,一套羊毛裙装,一条红色的毛呢长裙,让新嫁娘的我在回娘家的第一个春节喜庆、美丽留下深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了宝宝,到大上海遛娃是每个江苏妈妈必做的功课,灰头土脸的自己坐在人民广场的过街天桥上,看着娃笑眯眯的舔着冰淇淋,上海科技馆,东方明珠,黄浦江游轮,杜莎夫人蜡像馆,以娃为中心,上海的南京路成了娃快乐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我们和上海还真有缘分,我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娃他爸考取了上海交大的MPA,从此跑上海上课,做论文成了家常便饭。但由于是在职研究生,所以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那时还没有动车和高铁,从江苏常州到上海折腾个来回也要耗上一天的时间,所以三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累,导致毕业后10年时间基本对上海提不起什么精神,感到对上海哪里都不陌生,但对哪里也不熟悉,就是一个匆匆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30年想来真的很长,长到一代人都成长起来。10年前孩子上了高中,再过了三年孩子去成都上了大学,但谁也没有想到魔都上海竟然在孩子的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他从高中起就种下了想去上海交通大学求学,在上海工作的种子。尽管绕了一个大学的曲线。在面临研究生推免的时候,他还是报了上海交大。</p><p class="ql-block">以前上海虽然离常州很近,但从没有过什么亲近感。工作上看看《上海教育科学研究》,请上海的教授到常州授课和指导,也会在上海的打折季去挑选衣服去去而已。那里是新思想的集聚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心理距离却很遥远。后来儿子研究生推免时他所报的学校都是上海的985让我感到震惊。原来儿子竟真切的把上海这座城市与现实生活拉到了一起,这时当我再走在上海的武康路突然心理距离就拉近了,也许这个城市的某一扇窗以后会是孩子的家。</p> <p class="ql-block">后来孩子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读研正赶上疫情三年,上海总是装在心里但却很少出省到那里。再后来孩子在上海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爱情,他们在上海工作,在上海生活,我们去上海也不是在逛什么淮海路南京路,而是行走在孩子生活区旁的大街小巷,一个生活化的上海进入了我的眼里,心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又走在好久不来的南京路。上海魔幻的跨越了几个世纪繁华不倒,繁华的背后是一日三餐和忙碌的年轻人在聚精会神的工作。30年前我第1次来到大上海,30年后我的孩子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前30年我们书写了与上海的点滴回忆;后30年我们的下一代将在上海追逐理想,生活在这里丰盈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