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后宫和左炮台

艾米娜

<p class="ql-block">小南山下有座天后古庙,倚山傍海,风光十分秀丽。传说赤湾天后宫始建于南宋时期、最初的命名是“赤湾天妃庙”,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了近四百年,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才更名为“赤湾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我曾来过天后宫,当时手机功能只是接听电话,发发短信,没有拍照功能,就用傻瓜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留下的记忆不深。年初四我决定重游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赤湾天后宫在深港两地历史上最负盛名,是新安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赤湾天后庙曾经拥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右偏殿、厢房、长廊、碑亭、角亭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庙全部废毁了,现在赤湾天后宫古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址复建的部分建筑。我这次看到的天后宫于20年前来玩时看到的略有不同,也许是心境不同的缘故吧!如今的天后宫增添了天后宫的历史渊源介绍及实物,让人能更深入了解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赤湾天后宫,时间尚早,打算绕点路去左炮台看看,左炮台可是深圳市政府重点保护的古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因为对道路不熟的缘故,向路人打听去左炮台的路径,来这里玩的人大多数也是第一次来,问了许多人也问不出所以然,最后在一位当地人指引下,明白了去左炮台的路径。天后宫到左炮台两个景点相隔有点远,先搭乘公交车到油码头下车,再沿着上山公路前行,一边爬山一边打听终于来到炮台城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赤湾左炮台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城台上部分青砖砌成,下部大块花岗石砌成。炮台入口处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营房,高台是运用炮位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赤湾原有左右两座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共有12门炮,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p> <p class="ql-block">左炮台在鹰嘴山头上,炮台城基用的是大块花岗岩修建,一门古炮雄视珠江口。炮管己经锈迹斑斑,但依稀还能看出它威武不屈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左炮台北面,立着一尊林则徐全身铜像,塑于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的1985年,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林则徐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箭,目光炯炯有神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大理石的底座,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林则徐纪念像”,北面刻着谢华先生撰写的碑铭。</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赤湾,山下是繁忙的港口,看到今天的伶仃洋,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一定倍感欣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