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

拯救地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区东郊,地面残存有两座土冢,外观很像马鞍子,被称为“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在马王堆施工时,经常遇到塌方,出现可燃气体。得知消息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发现这里是一座古代墓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王堆一号汉墓保存完好,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墓葬坐南朝北,深度大约20米,从上往下依次为封土、夯土、白膏泥和木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长方形展柜底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形体完整,毛发尚存,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带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为网络下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她的名字叫“辛追”,马王堆二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丈夫利苍,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儿子利豨。如今,她的丈夫和儿子的遗体早已腐朽,只剩下她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素纱丝缕非常细,用料约2.6平方米,重量49克,不到一两。据说,如果将它折叠起来的话,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由此可见,西汉时期,中国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号墓为辛追丈夫利苍的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3号墓穴为辛追儿子的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周恩来总理批示的报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王堆三座汉墓之中,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成为人们了解220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高大的椁室结构严密,由70块木板拼接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其中,最大的木板长约4.8米,宽约1.5米,厚约26厘米,重约3000斤。在椁室中央的棺房里,放置着套合紧密的四层木棺:第一层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第四层为锦饰内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跪坐木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木俑总共出土266件,可以分为戴冠男俑、着衣女侍俑、着衣歌舞俑、彩绘立俑、彩绘乐俑、辟邪木俑等六种类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男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女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瑟、竽和竽律,保存得相当完好,有重要科学价值。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漆方奁内的竹简中心,出土长短不同的两件竹箫。外观呈管状,上端有竹节,下端为中空,表面有间隔不等的六个孔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君幸酒漆耳杯是西汉时期的一件漆器文物,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漆器共出土约500件,包括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保存完好,光可鉴人。其中,耳杯和盘子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耳杯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在耳杯的内底大多写有“君幸酒”的字样,周围的红漆地上描绘着黑漆卷云纹;在一些小漆盘子的内底部,可以看到“君幸食”的字样。这里的“幸”有“希望”的意思,表达希望使用者能够愉快地喝酒和吃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云纹漆钟为西汉时期的文物,高57厘米,腹径35厘米,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出土的生活用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博物馆里的一个展区,时间关系没有进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博物馆引进的甘肃陶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博物院里的书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撑起了大半个湖南省博物院,也成为很多人来到长沙一定要看的展览。但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不允许对古尸进行拍摄。今后,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去湖南省博物院,瞻仰一下“辛追”老奶奶的遗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