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北部自由行-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

老陈的第三人生

这次意大利之行分两段。前一段自由行,覆盖时尚之都米兰、水上之城威尼斯、艺术之城翡冷翠及周边小城、小镇和小村,火车、公共Bus(船)、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都用上了,当然还有租车自驾;后一段是游学,跟团了,覆盖罗马和Napoli。连头带尾17天,两段行程,一半对一半。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站,米兰。</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米兰,位于意大利北部地区,因建筑、时装、设计、艺术、绘画、歌剧、经济、足球、商业、旅游、媒体、制造业、金融等闻名于世,前西罗马帝国首都,伦巴第王国首都,米兰公国都城,现为世界最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城市影响覆盖皮埃蒙特大区、利古里亚大区、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威尼托大区和托斯卡纳大区。</div><div><br></div><div>如同一团白色火焰的米兰大教堂是达芬奇留下的最为辉煌的作品;斯卡拉大剧院代表着世界歌剧之巅;阿玛尼、范思哲、杜嘉班纳(DOLCE&GABBANA)、PRADA、华伦天奴、MOSCHI-NO等世界顶级服装的大本营在米兰,时装周影响世界时尚。<br></div>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9日上海直飞米兰。落地时是2024年1月20日凌晨,东方露出鱼肚白。漫天朝霞伴我们进米兰市区。</p> 满地都是霜。<div><br></div><div>战后,米兰在意大利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发展迅速,与都灵、热那亚一起组成"工业三角地带",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有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米兰也是意大利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铁路连接26条路线。这里也是全国的重要文化中心,有圣心天主教大学、国立米兰大学、博科尼商业大学、米兰工学院、音乐学院以及费米核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有很多博物馆、图书馆、挡案馆、影剧院、体育馆和体育赛场的文化体育设施。很多大公司的总部也设在米兰。<br></div> 机场至中央火车站的bus,行程一个小时。 高架桥下的停车场,到处是涂鸦。 凌晨,零度左右,在Bus车站等车的老太太,穿着整齐。在意大利,游客和当地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当地人穿着都十分整齐,西装大衣和铮亮的皮鞋,我很是佩服。 沿途看到各种公寓大楼。 感觉有点历史的公寓楼。 我们住的酒店就在米兰中央车站边上,走着去米兰大教堂也就一刻钟左右。沿途也可以遇到现代化的办公楼。 这一对明显就是游客。 有轨电车。米兰的有轨电车非常出名,米兰市拥有287公里的运营轨道有轨电车轨道,是世界上拥有有轨电车轨道最长的城市,并有欧洲规模最大的有轨电车车队。米兰的有轨电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之一。 一路上遇到各种大品牌的店。 欧洲著名的交通工具,Bolt,包括出租车、电动车、踏板车等。 漂亮的橱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卡拉剧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又被称为“歌剧之麦加”,被西方许多音乐家和歌剧演员视为歌剧圣地,以能在此献艺为荣,许多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家都与这座歌剧院的名字相关联。</p><p class="ql-block"><br>斯卡拉歌剧院建成于1778年,座落在斯卡拉圣玛丽亚教堂遗址,它是意大利歌剧的标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院之一,设有超过3000个座位。从18世纪70年代诞生起,所有的意大利歌剧大师都专门为它写作过,这里一年四季都演出第一流的节目,包括歌剧、芭蕾舞、音乐会等等。自该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揭幕首演安东尼奥·萨列里歌剧《被承认的欧罗巴》(L'Europa riconosciuta)以来,有许多著名歌剧由该院首演,如罗西尼的《试金石》(La Pieta Del Paragone)、《土耳其人在意大利》(Il Turco in Italia)、《贼鹊》(La Gazza Ladra);贝利尼的《诺尔玛》(Norma);多尼采蒂的《卢克雷齐亚·博尔贾》(Lucrezia Borgia);威尔第的《纳布科》(Nabucco)、《奥赛罗》(Otello)、《法斯塔夫》(Falstaff);普契尼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图兰朵》(Turandot)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指导有意大利小提琴家兼指挥家马祖卡托、托斯卡尼尼、萨巴塔和阿巴尔多等。2015年起,著名指挥卡尔多·夏伊现担任该剧院总指挥和音乐总监。<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卡拉歌剧院前⾯的⼴场叫斯卡拉⼴场,⼴场中央矗⽴着伟⼤艺术家和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纪念碑(因此,广场又名达芬奇广场)。碑座四⾓是达·芬奇4位得意门⽣的⽴像。四⾯的浮雕从绘画、解剖、建筑、物理等4个⽅⾯展现这位旷世奇才多⽅⾯的成就。雕塑由雕塑家彼得罗·马尼雕刻而成。</p> 斯卡拉歌剧院是⼀座新古典式三层黄⾊建筑,是全意⼤利最⼤的歌剧院,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响效果最好的歌剧院,被誉为“世界歌剧的圣殿”,能在这⾥登台演出,是所有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夙愿,任何⼀部作品⼀旦在这⾥获得认可,⽴即会被当成经典之作。<div><br>斯卡拉剧院的前⾝是⼤公剧院,它的房基是1381年维斯孔蒂的夫⼈雷吉娜·德拉·斯卡拉⽤她的兄弟送给她的⼤笔遗产捐建的⼀座教堂的遗址,这座教堂⽤的是她的姓,即斯卡拉。1776年,⼤公剧院毁于⼀场⼤⽕。奥地利⼥皇玛丽娅·泰雷莎下令“建造全欧洲最好的剧院”,著名建筑师朱塞佩·⽪耶马⾥尼在原址上盖起新剧院,命名为斯卡拉歌剧院。</div><div><br>剧院外观庄重⼤⽅,内部装修极为豪华。⾯积780平⽅⽶的舞台内藏着14个能转动的⼩舞台,只要剧情需要,随时可调整⾓度。池座⾯积405平⽅⽶,有座位678个,上⾯的拱形屋顶⾼约20⽶,⼀盏极⼤的⽔晶吊灯由屋顶垂下,吊灯重达⼀吨半,由象征⼀年的365盏⼩灯组成,富丽堂皇。剧场呈马蹄形,3⾯是6层楼座,⼀⾄四层为包厢,有240个包厢,每个包厢有6个座位,最上⾯两层是普通座,共有409个,另可售100张站票,总共可容2600多观众。全场均为红⾊座椅,墙上是⽩、⾦、栗⾊错杂相间的装饰,显得极为豪华。</div><div><br></div><div>1943年8⽉15⽇夜⾥盟军的⼀场轰炸毁掉了斯卡拉剧院的内部设施。墨索⾥尼垮台后,剧院于1946年5⽉11⽇修复并举⾏隆重的重建落成仪式。<br></div><div><br></div><div>2002年1月~2004年11月,剧院再次进行翻新,由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Botta)策划,耗资约为6100万欧元。这次翻修改造移除了观众厅的红地毯,使声学品质提升;重新建造舞台,扩大了后台,整个舞台可以容纳更多的装置或布景,可同时支持更多的演出制作项目;座位上加设了荧光幕,以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显示剧本,让观众可以理解歌剧内容。<br><br>新歌剧院完美地融合了高科技元素,同时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改善优化了剧院的声学效果。2004年12月7日,剧院重新开张,首场演出上演了歌剧《被承认的欧罗巴》(L'Europa riconosciuta),这是斯卡拉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首次启用时上演的剧目,此次演出由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指挥。<br></div> 如当时很多的歌剧院一样,斯卡拉歌剧院于门厅设有赌桌供人赌博耍乐。<div><br></div><div>斯卡拉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季开始于12月7日,即圣安波罗修日 (安波罗修为米兰的主保圣人),所有表演节目规定必须于午夜前结束,所以较长的歌剧需于傍晚开始演出。</div><div><br></div><div>演出开始后,所有持票人都不会被准许进场,没有人会例外。</div> 剧场内景。 剧场的包厢。 斯卡拉歌剧院内有⼀个歌剧博物馆,展出有关歌剧和斯卡拉歌剧院的实物和⽂件材料,展现⾳乐和歌剧的发展及历史,藏品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天才⼩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指模型和很多⾳乐家、作曲家的⼿稿、印刷品、著名⾳乐家和歌唱家的肖像及各类乐器等。 剧院各个时期的名人油画和头像。 这副油画展示古罗马时的演出场景。 剧场左侧广场上的雕像(应该是某位指挥)和街拍的摄影师和模特。 街头有腔调的老年夫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兰大教堂广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兰大广场(Duomo's square),南边是米兰大教堂,中央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广场东侧是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背后就是斯卡拉广场和斯卡拉大剧院),广场西侧黄色建筑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王宫,1778年建成,现已辟为当代艺术博物馆。<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米兰大教堂</b>由米兰的第一位公爵(GaleazzoViscontiⅢ)于1386年开始兴建(米兰望族吉安·维斯孔蒂主持奠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整个教堂都是以哥特式的建筑方法来兴建。1500年完成拱顶,并于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开始供信奉天主教人士参拜。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p><p class="ql-block"><br>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不久,维修工程也开始进行,1935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二战后对1943年遭受轰炸的损毁处进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换了地板,维修了堂内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后完成维修工程。<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b>建于1865 -1877年长廊呈十字形,长196米,宽47米,高47米廊顶呈拱圆形,顶上装有彩色玻璃棚。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巨大的拱形建筑富丽堂皇,长廊内有装潢考究的金银首饰、时装、礼品店、餐馆,咖啡厅和书店。<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米兰大教堂为中心的附近街道,如杜林大街,展示最时尚的米兰。<br></p> 吉拉多(冰淇淋)店。 维多利奥艾玛努埃尔二世长廊是米兰市民的休闲中心,也是米兰的商业中心,是奢侈品牌的集中地。这里有世界各国著名的设计师及高端时尚品牌的专卖店,甚至最新的、未来的时尚趋势都可以在这里发现。<div><br></div><div>拱廊内共有四层,设有普拉达、LV、路易威登等诸多顶级奢华时尚品商店,也有不少咖啡馆、餐馆、书店及汉堡包店,这里是米兰最繁华的购物街。 长廊的地面有十二星座的图案,传说去踩金牛座图案里牛的重要部分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人们都去踩,久而久之,牛的那个部位也被踩出了一个深坑(踩住牛的关键部位顺时针转三圈)。<br><div><br></div><div>拱廊的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代表着意大利各个城市的图案,比如都灵的公牛、罗马的<b>母狼</b>、佛罗伦萨的<b>百合</b>、米兰的<b>白底红十字</b>等等。<br></div></div> 二世长廊的边缘区域,有家网红pizza店Spontini,1953年开张。20日中午饭就在这里吃了。这家店的披萨,一个角两个人够吃(一般都会配一个提拉米苏),十分可口,底又厚又脆。总是排着队,大约5、6分钟就OK,店面不大,堂吃的部分就50平米左右,只能站着吃。 又一个冰激凌店(全球连锁)。从米兰大教堂广场进二世长廊后右手第一家就是这个Jilato店,排队排了十几分钟,没有怎么动,服务员动作真是慢,要问清楚顾客要什么口味的,顾客各种犹豫。放弃排队,另外再找。 二世长廊中心位置的十字路口,LV店的边上有家餐厅,Ristorante Savini,他家的菜我没有吃,他家的Jalato我吃了,很好吃,不过要排队,时间要比前面那家要短。 在飞米兰的航班上偶遇好友“老倪”。20日晚上,与朋友在二世长廊(过文艺复兴百货商店)北侧弄堂里的Valentino Legend聚会。我们点了一份煎炸小牛肉作为主菜,连骨800克。餐厅经理说一个人一份不在话下。目测,四个人吃也有点为难,我们还点了米兰有名的松露米兰烩饭和海鲜面。这家店的环境和服务都不错。感谢“老倪”。 外脆里嫩,十分可口。 21日的午餐在另外一个餐厅点了海鲜面,非常好吃。这家店就在站着吃的Pizza店前面不远处,我们在二楼点餐吃饭,很惬意的餐厅。 餐厅外,用完餐后的年轻人在聚会。 米兰大教堂广场 埃玛努埃莱二世(Victor Emmanuel II)的骑马雕像矗立在大教堂广场中央,他是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位国王,雕像由埃尔科莱·罗萨于1896年雕成,描绘国王在圣马尔蒂诺战役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 附近都是大品牌店。 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发布《米兰赦令》的事情;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 广场鸽。 排队等候进入大教堂的游客。 金灿灿的大教堂。<div><br></div><div>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div><div><br></div><div>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在此颁布著名的《米兰赦令》,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它画过无数设计草稿,使得大教堂更加壮丽。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div><div><br></div><div>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米兰被外族占领,直到公元十二世纪才获得自治权,此后被维斯孔蒂等家族统治多年。文艺复兴时期,这一家族请来了达·芬奇等著名人文主义者,使这里的艺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米兰成为重要艺术中心。</div><div><br></div><div>约十六世纪中期之后,米兰又被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等占领,拿破仑就是于1805年5月26日在米兰加冕的。</div><div><br></div><div>米兰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反抗外国占领的斗争,与1847年底起义,1848年3月19日至23日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赶跑了奥地利统治者,成立了临时政府,后于1859年加入意大利王国。<br></div> 大教堂内部。 有包浆的大理石柱和基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教堂屋顶的风光</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div><div><br></div><div>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br></div><div><br></div><div>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div> 顶上纵横交错着33座石桥,连接堂顶各个部分,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在晴朗的日子里,还可以看到远处绵延到马特峰的阿尔卑斯山脉风光。 <p class="ql-block">孤独的柱顶雕像</p> 太阳西沉。 <p class="ql-block">中央塔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点,建于15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圣母玛利亚(Lady of Assumption)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整个圣母像在阳光下光辉夺目,代表爱,是所有米兰人的共同标记。</p> 大教堂夜景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兰大教堂博物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米兰大教堂博物馆(Museo del Duomo)位于米兰老皇宫内,在大教堂旁边。博物馆保存着与米兰大教堂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收藏中有珍贵的礼拜仪式和宗教物品。<br><br>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跨越大教堂历史不同时期的艺术品,包括描述圣经故事的精致的挂毯。精心制作的挂毯展示了宗教主题、历史事件以及与大教堂历史相关的场景。<br><br>大教堂博物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大教堂的建造、建筑演变以及围绕其创作的文化背景。<br></div> <div><div>曾经是大教堂外部装饰一部分的石兽雕塑。</div></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b><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450年由斯福尔扎伯爵作为城堡而重建,而后成为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 整个城堡是方形平面的,有一个大公园,四周围有高墙。现为米兰市一座重要的国立博物馆,设有艺术画廊、埃及考古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等18个场馆,重要藏品包括米开朗基罗最后的雕塑《哀悼基督》(Rondanini Pietà)以及达·芬奇的 Codex Trivulzianus 原稿。</p><p class="ql-block"><br>最初是在1368年由米兰领主维斯孔蒂家族兴建,一度曾遭破坏,在后来的扩建过程中,有不少大艺术家曾参与其中。达·芬奇就规划过堡内的水利工程和剧院内的机械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15年米兰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败于法国后,斯福尔扎城堡曾被用作武器仓库;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这座城堡则被作为城塞。<br><br>直至19世纪意大利统一后,斯福尔扎城堡不再用于军事,而是归米兰所有。米兰政府对城堡进行了修复,在1900至1905年重建了城堡的中央塔楼,作为意大利国王 Umberto I 的纪念碑。<br><br>二战期间米兰遭到盟军轰炸,城堡严重破坏。二战结束后,米兰 BBPR 建筑事务所对城堡进行全面修缮以作为博物馆。<br></p><p class="ql-block"><br>在城堡的后面是Parco Sempione公园,有草坪、绿树、池塘野鸭,是逛累了城堡之后非常好的休憩之地。<br></p> 从酒店走到城堡也就二十多分钟。 米兰美国领事馆。 沿途遇到不少罗马式小教堂。 小巷里的市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意大利米兰小剧院(Piccolo Teatro di Milano)</b><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意大利的第一家永久性剧场,也是第一家享受到意大利政府津贴的剧场。米兰小剧院由保罗·格拉西、乔尔吉奥·斯特雷勒、马里奥·阿波罗尼奥、维吉里奥·托西和尼娜·芬奇等人于1947年联合创办。他们的初衷是建立一所为中央及伦巴第大区米兰省、市地方政府所支持的戏剧机构,从而为普罗大众传播戏剧艺术的福音。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被称作“意大利不朽的标志”。其下辖三个演出场所:最早建成的格拉西剧场(488个座位)、原来的排练厅——名为“戏剧工作室”的实验剧场(368个座位)和目前的主剧场斯特雷勒剧场(968个座位),每年均有约30个剧目在此上演。除此之外,米兰小剧院还承办电影节、音乐会、大型会议等各项文化活动。</div></h3> 城堡到了。 周末健身群。 <p class="ql-block">城堡外的花园</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兰现代艺术美术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现代艺术美术馆(Galleria d’Arte Moderna Milano)位于米兰皇家别墅(Villa Reale di Milano)内,这里主要展出大量19世纪米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其中不乏展示毕加索、梵高等大师的作品。<br></div> 受伤的阿基里斯。 仇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兰Naviglio运河集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运河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的运河是用来灌溉的,运河系统在14世纪主要是用来运输货物的,今天的Naviglio运河已经成为米兰最大最热闹的运河集市了。<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复古集市</b><br><br>复古集市是Naviglio运河举办次数最多的集市,一般是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举办。这天有300多家参展商带着自己精美的古董来到这里——家具,钟表,瓷器,银器,首饰,玩偶,游戏,收藏品,书籍,眼镜,收音机,青铜,玻璃,漫画和版画等。<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不同于米兰的市中心 ,在这里是可以适当砍价的。<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艺术集市</b><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aviglio 运河一开始没有艺术集市,只有当地画家自发展出的画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它已成为米兰非常重要的艺术文化中心,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和购买来自意大利各地300多位艺术家展出的作品。除此之外运河两侧也有一些买手店和潮牌店铺,米兰最大的动漫店和黑胶唱片店也在此处。<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花市</b><br><br>在意大利大街小巷,春夏时节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朵,还有勤劳的主妇们精心装饰的阳台、花园,美得让人想要进去一览芬芳。<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aviglio运河一年一般会举办二次花市,但是Naviglio的花市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品类的鲜花,可以亲自品尝鲜美的花蜜,甚至还可以参观来自意大利各地艺术家的花艺作品,很特别。<br></p> 晚霞映红了中央车站的楼顶。身披霞光,前往运河。 运河夜景。 出来遛狗的老太太,在路边店的棚下坐下歇歇。 冬季,各家餐馆和酒吧在店门外支撑起白色大棚,里面都有煤气加热灯。 唱片店。 坐下来,吃个冰淇淋。 <div>米兰中央火车站(意大利语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是意大利第二大火车站,位于米兰市奥斯塔公爵广场(Piazza Duca d'Aosta),始建于1864年,由乌里塞·斯塔齐尼(Ulisse Stacchini)设计,193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米兰中央车站有24个站台,到发500辆列车,每年约有1.2亿乘客使用。<br></div><div><br></div>我们从这里坐.italo的高速火车去威尼斯。意大利的火车站是开放的,自由出入(罗马除外,进站需要验票),上车后检票。提前一刻钟公布列车所在站台,提前十分钟开车厢们。<div><br></div><div>列车头是Hitachi或Alston制造的,蓝色是区域列车,红色是长途列车,我今天坐的这列是.italo公司的8931,从威尼斯出发,过罗马。长途车车厢分club,prima和smart,相当于国内的商务、一等和二等。这些都是高速列车,最高每小时250公里多一点。可以网上买票,也可以车站或站台上自助机买票,当然车站也有人工买票窗口。</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站,威尼斯(Venezia)。</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威尼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无限遐想的地方,古老而又浪漫,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运河有着“水上香榭丽舍”的美誉。河两岸的建筑风格迥异,艺术家的足迹随处可寻。</div><div><br></div><div>威尼斯古城兴建于公元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他族迫害,被迫迁往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成当时地中海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br></div><div><br></div><div>威尼斯的主运河长4公里、宽30~60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房屋的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来似的。<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威尼斯圣马可广场</b></div><br>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官方标准译名圣马尔谷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br><br>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 米。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br><br>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圣马可广场的南侧有一座附属的小广场,小广场南临威尼斯大运河敞口的泻湖,河边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威尼斯的贵宾都从石柱中间进入城市。这里也曾经是威尼斯执行死刑的地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圣马可教堂。<div><br></div><div>这座教堂建于公元839年。据说,公元827年,威尼斯两位商人率领十艘船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城,任务是取回圣马可的遗骨。为安放圣马可遗骨,威尼斯人特别兴建了圣马可大教堂,该教堂融合了拜占庭、哥特式等各种建筑风格。教堂内还存有许多十字军东征所劫掠的奇珍异宝,有绿宝石、红宝石、罕见的非洲大理石、以及镶金的宗教绘画。此外还有从君士坦丁堡掠夺回来的雪花石膏艺术品。据说,公元1204年,威尼斯总督恩里科·登达罗派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当时这位总督已经双目失明,而且年逾九旬。</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贡多拉</b></div><br>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贡多拉”<br>(意大利语"GONDOLA",又译为“刚朵拉”或“冈多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型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1094年文献记录,其名来自7世纪时的第一任总督。<br><br>贡多拉的历史十分悠久,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贡多拉。这些小船由圣特洛瓦索船厂制造和修理,这个小船厂维持着威尼斯古老的传统。<br><br>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装饰着缎子和丝绸、雕刻精美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br><br>这种小舟有两个部位可体现工匠们的想象力,一个是自然奔放的船头,很像15和16世纪用的六齿钺戟。(每一个齿代表威尼斯的一个区),另一个是依奥尼亚式船尾。到了18世纪,这种威尼斯尖舟的形状和大小会慢慢地固定到我们21世纪这个样子。<br><br>21世纪的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从前的贡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后来这种船篷也消失了。<br><br>贡多拉船夫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过去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平日,贡多拉主要作为旅游船使用,乘坐贡多拉费用较贵,平均每40分钟约为70~120欧元。<br><br>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在威尼斯的大运河上还会举行历史悠久的冈多拉传统划船比赛,即雷戈塔·斯多利卡(Regata Storica)划船比赛。威尼斯赛舟节据史料记载起源于1315年。 <div>大运河边的贡多拉。</div> 叹息桥下的贡多拉。 等候客人的贡多拉。 被贡多拉挤满的小河。 <div>船工的英姿。</div> 桥上观看贡多拉的游客。 贡多拉遇到水上巴士。<i></i> 贡多拉遇到水上出租车。 在这里用晚餐,店名是Nouva Valigia。 烤海鲜、海鲜面和肉丸面,都十分可口,推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威尼斯夜景</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涂鸦。</h3> 网红书店。贡多拉也在书店里。 晚上的橱窗很特别。 商店里的工匠,专心致志。 玻璃制品是威尼斯的特产。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威尼斯大运河</b></div><div><br></div>威尼斯大运河(Grand Canal ) 意大利语作Canale Grande。 意大利威尼斯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长逾3公里(2哩),宽30~70米(100~225呎),平均深度为5米(17呎),与许多小运河相连。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div><br></div><div>大运河两岸有宫殿、教堂、旅馆等宏伟建筑,有罗马式的、哥德式的和文艺复兴式的。河上建有3座桥,居中者为著名的丽都桥(Rialto Bridge)。<br></div><div><br></div><div>威尼斯大运河被誉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丽舍”大道。在河道的两边,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既有洛可可式的宫殿,也有摩尔式的住宅,当然也少不了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文艺复兴时代,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这些教堂里面留下了不朽的壁画和油画作品,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和艺术家。此外,遍及运河两岸的店铺、市场以及银行等等,也给这个水上大都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br></div> 繁忙的运河。最富有威尼斯特色的是贡多拉,表面涂满油漆,异常光滑,沿着运河的两边,它们被拴在五颜六色的门柱上。<br><br>贡多拉的船首外包钢皮,昂然翘立,在运河里行走时,贡多拉在浪花上腾越,肆意飞奔,气势宛如一匹从栅栏里放出的野马。马克·吐温这位前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员这样描述贡多拉,“(它)自由而又优雅,像一条大蛇在滑行”。<br> <b>里亚尔托桥。</b><div><br></div><div>在威尼斯有400多座桥,以里亚托桥(也叫丽都桥)最为有名,建于1180年,它又名商业桥,原为一座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中部建有厅阁,两侧店铺林立,销售各种纪念品和特产。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br></div> <b>水上巴士。</b><div><br></div><div>Vaporetto 是指威尼斯的水上巴士,共有19 條運營線路,是威尼斯主島和外島的主要交通工具。Vaporetto是“little steamer”(小蒸汽船)的意思,因為它過去的蒸汽船很相似。 </div><div><br></div><div>水上巴士船上都有ACTV的標誌(由 Azienda del Consorzio Trasporti Veneziano公司运营 ,縮寫“Actv”)。 水上巴士24小時運營,但不同線路間隔時間不同。 水上巴士一般都自助機上購票,像火車站這樣的大站有人工售票。<div><br></div><div>这些线路分为日线和夜线,提供了多种票务选项,如单次、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7天。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旅行计划和时间选择合适的票种,从而节省交通费用。</div></div> 沿河的酒店。 <b>斯卡路茨桥</b>,又名赤足桥,因为桥北侧的赤足教堂(Chiesa degli Scalzi)。赤足桥连接威尼斯主要火车站之一的圣塔露西亚车站和主岛,由欧亨尼奥·苗齐(Eugenio Miozzi)设计,取代之前的奥地利铁桥,完成于1934年,通体为灰白色。<div><br></div><div>威尼斯大约有450座桥,但是只有3座桥横跨大运河。第一座是通往研究院美术馆的研究院大桥;第二座就是里亚尔托桥。最后一座是斯卡路茨桥,这座桥靠近火车站终点站,因而交通格外繁忙。<br></div> <p class="ql-block">桥头的小餐馆,还有水上巴士的码头。</p> 威尼斯火车站,也是开放式的。火车头基本上是Alston和Hitachi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站,佛罗伦萨(Firenze)。</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Firenze,翡冷翠是徐志摩的翻译,最接近意大利语发音,而佛罗伦萨是英语的翻译,还有Napoli,英语里翻成那波利斯)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以美术工艺品和纺织品驰名全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工业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级服装、皮革为主。金银加工、艺术复制品等工艺品亦很有名。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并称意大利三大艺术展。<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前59年佛罗伦萨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后又被伦巴第人统治,13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成为当时意大利的重要城市。那时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由各行会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的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br></p><p class="ql-block"><br>15世纪时,佛罗伦萨这朵<b>鸢尾花</b>就被当地的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这只<b>狮子</b>所守护,这一守护就是300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当代佛罗伦萨的市徽。15-18世纪中期,长达三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以说是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家族掌握了当地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p><p class="ql-block"><br>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是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莱昂纳多·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提香、薄伽丘、彼特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君主论》的作者)等都是。而正是众多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之后佛罗伦萨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p><p class="ql-block"><br>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佛罗伦萨曾在1865-1870年作过5年意大利首都,直到1871年迁往罗马。<br></p> 佛罗伦萨的罗马门。罗马门Porta Romana是古时候人们去罗马 朝圣时的必经之路。 意大利好多城市的南面都有一个罗马门,比例,米兰也有一个。 皮蒂宫(Pitti Palace)。皮蒂宫是佛罗伦萨最宏伟的建筑之—,原为美帝奇家族的住家。建于1487年,可能是布鲁奈莱斯基设计的。16世纪由阿马纳蒂扩建。正面长205米,高36米,砌以巨大的粗制石块。唯一的装饰是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向前凸出的两翼工程建于洛林时期。从拱形大门穿过中庭就进入阿马纳蒂庭院,庭院的后身是高于它的博博利山丘。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二楼是王室住宅和帕拉蒂娜画廊(GalleriaPalatina),三楼是现代艺术馆,这座建筑还是银器博物馆和马车博物馆。 老桥(意大利语:Ponte Vecchio)是意大利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内一座中世纪建造的石造拱桥,横跨在阿诺河上,桥上仍有商店存在。桥上的店铺最初为肉铺,珠宝店和旅游纪念品贩卖店居多。老桥也被认为是意大利现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闭拱肩圆弧拱桥。老桥是佛罗伦斯著名的地标之一。<div><br></div><div>老桥横跨在阿诺河河道最狭窄的地方,古罗马时代就曾经在这里建造过桥梁,当时<b>卡西亚道路</b>经由此处通过阿诺河。罗马时代的桥墩是石头构成的,桥梁的上层建筑则是木造的。</div><div><br>这座桥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上是在996年,1117年被洪水冲毁,后被重建成石造桥梁。1333年再度被洪水冲毁,佛罗伦斯当时的历史学家佐凡尼·微拉尼(Giovanni Villani)在著作《Nuova Cronica》中纪录当时桥梁只剩下中央的2个桥墩。</div><div><br>这座桥梁在1345年由塔德奥·加迪(Taddeo Gaddi)根据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的记录(他纪录着该桥梁原先的设计方式)重建。</div><div><br>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诺河上的十座古桥中的其它九座都被纳粹军队炸毁了,唯独“老桥”安然无恙,据说是希特勒的命令。<br></div><div><br>老桥在1966年阿诺河水患中曾经遭受到严重的破坏。</div><div><br>老桥两端遭到破坏的建筑则已经重建完成,并混合著原先与现代的设计。</div> 相传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神曲》的作者但丁,曾在这座桥上与热恋的情人贝娅特丽相遇,所以,老桥也被称为“爱情桥”,现在在桥的栏杆上看到许多同心锁。<div><br></div><div>“老桥”(ponte vecchio),是阿尔诺河上的唯一的廊桥,像一条“空中走廊”,把乌菲齐美术馆和皮蒂宫连成一体。</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乌菲兹美术馆</b><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乌菲齐美术馆(意:Galleria degli Uffizi,英:The Uffizi Gallery),亦可译作乌非兹美术馆,是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博物馆。乌菲齐宫曾作过政务厅,政务厅的意大利文为uffizi,因此名为乌菲齐美术馆。以收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其他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丁托列托、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作品而驰名,并藏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而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乌菲兹美术馆无疑是这座“鲜花之城”中的最为瑰丽的奇葩(“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鲜花之城”)。<br></div></h3> Uffizi美术馆就在这老桥边上。<div><br></div><div>乌菲齐美术馆共有46个画廊,分为三层,收藏着约10万件名画、雕塑、陶瓷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大部分是13~18世纪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和雕刻。展品按时代顺序和流派陈列,从这里既可以看到意大利艺术发展的趋势,也可以概括地了解世界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各种流派。<br></div> 尽管是冬季,参观者还是不少。据我观察,欧美人为主,亚洲人里韩国人为主。<div><br></div><div>这里是U型回廊,陈列各种雕塑和油画,回廊顶的装饰画玲琅满目。</div> 据说,古罗马军队由于老兵带徒弟的习惯。年轻人入伍,都会找一位年纪大的老兵,两人从此结对,共同生活、共同战斗。 入场券上的画也在展览中。 许多游客是请了官方导游(官导)来介绍各种展品的,官方导游是市政当局通过严格的考试授权的,按照小时计费(据说几百欧不等)。 <b>基督教七大美德</b><div><br>天主教中的七大美德通常指的是贞洁(Chastity, 诚信Faith)、节制(Temperance)、慷慨(Charity)、勤勉(Diligence,希望Hope)、耐心(Patience,勇敢Fortitude)、宽容(Kindness,谨慎Prudence)和谦卑(Humility,正义Justice)。<br><br>这些美德与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相对应,分别是色欲(Lust)、贪食(Gluttony)、贪婪(Greed)、怠惰(Sloth)、愤怒(Wrath)、嫉妒(Envy)和傲慢(Pride)。</div><div><br></div><div>基督教认为,这些美德是圣灵在人心中工作而自然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个人行为的直接结果。</div><div><br></div><div><b>骑士八大美德:</b>谦逊(humility) 、荣誉(honor)、牺牲(sacrifice)、英勇(valor)、怜悯(compassion)、灵性(spirituality)、诚实(honesty) 、公正(justice)。</div> 名画“春”这幅作品中,波提切利通过对充满了欢欣愉悦的春之气息的众神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生命、美与爱的统一。<div><br></div><div>画面中,清晨一群美丽的女仙来到橘树林里。在前面带路的是鞋子上长了翅膀的众神使者梅尔库里,他手中拿着蛇杖。跟随着他的是“美丽”、“青春”、“欢乐”三女神,他们手挽着手且行且舞。接着,是位居画面中央的爱神维纳斯,她右手轻举,好象在指点上面的小爱神丘比特盲目发箭。维纳斯左边的则是春神,她把花神芙洛尔口里所吐出的花朵沿途撒播。花神后面为西风之神塞菲尔,他的相貌看起来灰暗丑陋,好像严冬在催促春光迅速流逝。<br><br>画中的内容与神话关系密切。比如丘比特,据传说,他的箭头有两种:谁被他的金箭头射中就会发生狂恋,被他的铅箭头射中就会失恋。<div><br></div><div>画家是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15 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原名亚历山大·代·菲利普,波提切利是他的艺名。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才艺而受到了当时佛罗伦萨实际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赏识,从而得以进入上流社会。<br></div></div> 名画“维纳斯的产生”,也是波提切利的大作。<div><br></div><div>画面表达了一个美丽的西西里岛传说:在波光粼粼的爱琴海上,花瓣从天空坠落。裸体的维纳斯略显娇弱无力地站在一个大贝壳上,她微曲右腿,身体向右微微倾斜,一头金色长发被海风轻轻吹散。她的皮肤光洁剔透,美丽的面庞略显出某种淡淡的迷惘。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笼罩着一种脉脉的忧郁和哀怨,显示出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无助和迷茫。<div><br></div><div>画面的左上方,长着翅膀的风神正鼓起双唇把维纳斯徐徐吹向岸边,那里,来迎接她的春之女神身着华丽服装,正准备把一件缀满鲜花的红色披风披到她裸露的身上。</div><div><br></div><div>维纳斯身材修长,容貌秀美,双眼凝视着远方,眼神充满着幻想、迷惘与哀伤。 体现了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div></div> 马赛克地面。 这个雌雄同体的人名字叫做海尔玛弗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本雕塑名为《沉睡的海尔玛弗狄忒》。这位美少年是维纳斯女神的儿子,他拒绝了水仙子萨拉玛西斯追求。于是水仙子为了能与他永远在一起,要求宙斯将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海尔玛弗狄忒从此就成为雌雄同体的人了。 某天早晨,希腊联军撤走了,海滩上只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故意被抓住的希腊逃兵(间谍)谎称这座木马是用来献祭雅典娜女神的,因撤军过于匆忙来不及拆除,就放置于此,想引诱特洛伊人烧毁木马,惹怒雅典娜女神。特洛伊人听信了间谍的话,决定将木马拉回城里。为了把硕大的木马拉进城里,还不得不把城门打了一个大豁口。<br><br>特洛伊城的祭司<b>拉奥孔</b>(Laocoon)感到了危险,要求毁掉木马,当他用长毛刺向木马时,木马发出了可怕的巨吼。因为拉奥孔泄露了天神的秘密,于是天神派来两条巨蛇,缠绕住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拉奥孔和儿子们奋力搏斗终不敌而死。<div><br></div><div>拉奥孔大理石群雕,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polydoros)和阿典诺多罗斯(athanodoros)三人集体创作,该群雕高约184厘米。<br></div> 维纳斯与丘比特 “美丽”、“青春”、“欢乐”三女神。 基督教故事。父亲让儿子抱着柴火上山,到了山上父亲要砍儿子的头做牺牲。这时候天使来告诉父亲,不必要用儿子做牺牲,用羊就可以。 安逸。 阿诺河的划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领主广场</b></div><div><br></div><div>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旧宫前的“L”形广场,得名于旧宫(领主宫)。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br></div><div><br></div><div>令人印象深刻的14世纪建筑旧宫及其锯齿形塔楼仍然统治着广场。广场上还有佣兵凉廊(又名兰奇回廊)、乌菲兹美术馆、商人法庭(1359)(今农业局)和乌古其奥尼宫(16世纪,正立面可能出自拉斐尔的手笔)。位于旧宫前面的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忠利保险(1871年)。<br></div><div><br></div>佛罗伦萨的领主广场周边有旧宫、海神喷泉、佣兵凉廊,Uffiz艺术馆紧挨着旧宫,就在阿诺河的北岸。这里离火车站也不远,步行过去也就一刻钟左右。<div><br></div><div><div> 在旧宫的入口,是大卫像的复制品,米开朗基罗的原作保存在艺术学院画廊。科西莫一世骑马雕像(詹波隆那 ,1594年), 海神喷泉(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1575年),“狮子”(多那太罗(复制品)), “友第德与何乐弗尼”(多那太罗(复制品)),“海格力斯和凯克斯”(巴齐奥·邦迪奈利 ,1533),“强掳萨宾妇女”(詹波隆那 ),“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级”(本韦努托·切利尼 ,1554)。<br></div></div> 旧宫前的大卫雕像(复制品。米开朗基罗的原作保存在艺术学院画廊)。旧宫目前是市政府所在地。 <b>海神喷泉</b>。<div><br></div><div>这是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及其詹波隆那等助手的雕塑名作,完成于1575年。广场上的海神雕像是19世纪的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国家博物馆。<br><div><br></div><div>喷泉左侧还有科西莫一世的骑马青铜像(詹波隆那 ,1594年作品),喷泉中央的海神像与骑马青铜像都是科西莫一世的形象。</div><div><br></div><div>尼普顿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即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雕像群有两个主题:一是立在中央的海神尼普顿大战章鱼,二是喷泉四周的陪伴有丘比特的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和海象。<br><div><br></div></div></div> 佣兵凉廊(又名兰奇回廊)。詹波隆那是美第奇正式签约军团中的雕塑大师,拿死工资和作品费,他是<b>矫饰</b>主义雕塑的头牌人物。<div><br></div><div>《掠夺萨宾妇女》所塑造的是罗马士兵劫夺邻邦萨宾妇女为妻的情节(罗马建城时是一个庇护所,几乎都是男人,于是经常举办集市和狂欢节吸引邻近城邦的居民,某一天突然下手抢夺集市中妇女)。群雕塑造了三个人物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并按相反方向的力度之间的对抗和均衡构图,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雕刻家巧妙地将三个形体的动作缠绕在一起,同时这些动作又是精确地平衡着的,连续的姿势和动作把人们的视线螺旋般地引向上端。因此,这件作品以其复杂构图和有力的组合,预示着巴洛克雕塑群像即将到来,展示着巴洛克雕塑的精美。</div> 《抢夺波吕克塞娜》(RATTODI POLISSENA)<br><br>这又是一个希腊神话主题的作品。匹罗(PIRRO,特洛伊战争之父)为了抢时间杀死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PRIAMO)的小女儿波吕克塞娜,已经毫不留情地杀害了想要保护姐姐的小王子,并正要举刀杀害她母亲ECUBA。<br><br>这个作品由皮欧·费迪(PIO FEDI)在1865年至1866年间创作,是皮欧的代表作,也是近代雕塑艺术史上唯一一尊可以和文艺复兴时期各大雕塑相媲美的作品。它对引导近代和现代雕塑艺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才有了被放置于兰奇敞廊的资格。<div><br></div><div>皮欧的很多作品被摆放在乌菲兹U形长廊的两边。<br></div> 意大利金匠、雕塑家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作品《佩赛欧》(PERSEO),这是意大利人的叫法,而在古希腊神话里,他就是著名的宙斯之子珀尔修斯(PERSEUS)。<div><br></div><div>《珀耳修斯与美杜萨》,青铜雕像,切利尼创作于1545年,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兰齐回廊。<div><br></div><div>雕像表现的就是砍下美杜萨头颅的这位希腊英雄。珀尔修斯在这里是一个健美的青年,左手高举着血淋淋的美杜萨的头,右手持刀,左腿弯曲,脚下踏着敌人的身体,身体似乎刚刚从紧张的战斗中放松下来。他那张愤怒而漂亮的面孔微微向下低垂着,表现出他内心取得胜利的喜悦感和战斗结束后沉静的瞬间。雕塑表现出的技巧极其纯熟精湛,人物的姿态真实自然,肌肉轮廓清晰健美,解剖结构准确精细。为了达到一种优美的形式,作者处心积虑地处理了雕像的许多细节,珀尔修斯浓密的头发,美杜萨头上缠绕的毒蛇,甚至连女妖颈部喷出的鲜血,都成为了一种优美的装饰细节。再加上高高的底座,以及上面繁乱的图案雕刻,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如此精美非凡,不愧为样式主义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br></div><div><br></div><div>这样的主题一看就是美第奇家族的杰作,尤其是多灾多难的美第奇。当他们终于完成了统一霸业,就钦点了一尊雕塑,来威慑那些没完没了反对他们没事还搞个起义暗杀的人,由此便有了这座“恐吓担当”《佩赛欧》。据说普耳修斯在战斗中亮出美杜莎的头颅,看到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失去战斗力。<br></div><div><br></div><div>雅典娜把美杜莎变成了可怕的蛇发女妖,让任何看到她眼睛的男人都会立即变成石头(于是成了战士的护身符)。因此美杜莎一词有“极度丑怪的女子”之含意。</div></div> 《海格力斯和凯克斯》,是巴齐奥·邦迪奈利1525-1534年左右的作品。这件雕塑是借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大力神海格力斯(象征美弟奇家族)把会喷火的盗贼凯克斯(象征被解散的佛罗伦萨共和国)踩在脚下的场景。<div><br></div><div>赫拉克勒斯(古希腊语:Ἡρακλῆς、现代希腊语:Iraklis、英语:Heracles,又译赫拉克里斯、赫拉克剌斯、海格力斯、海克力士),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最伟大的英雄,一位半神,建立了十二功。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div><div><br></div><div>这《海格力斯和凯克斯》呢,原本也是想让米开朗琪罗来完成,因为1504年完成的《大卫》效果实在太好,因此政府在1505年递出邀请。结果米开朗琪罗一直在罗马忙碌,一拖拖了二十年,直到1525年都还没开始做,仅仅在那里立了个牌子写上了雕像的名字。<br><br>这效率,政府也等不起想放弃了,于是转而开始动员巴齐奥·邦迪奈利。终于等到1528年米开朗琪罗重新回到了佛罗伦萨。结果米开朗琪罗不喜欢纪念美第奇家族多次被驱逐后的重新崛起这个主题,拒绝做。好,这下没选择了,政府又找回了巴齐奥·邦迪奈利。<br></div><div><br></div><div>巴齐奥·邦迪奈利是米开朗琪罗忠实粉丝,而且是一门心思想超越的粉丝。</div> 穿街走巷去圣母百花大教堂。 摩托车也是佛罗伦萨的一景。 等位的顾客,先喝红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母百花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主教堂,一处建筑人心中的圣地,《花之圣母玛丽亚》(Santa Maria del Fiore)才是她的芳名,因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乃是百合。如果说,梵蒂冈的圣彼得(San Pietro)是地道阳刚之气的象征的话,那么翡冷翠的这一位倒更像是一朵纯洁的百合花(佛罗伦萨的市花),幽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教堂通常也叫做圣玛丽亚百花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文艺复兴这个崭新时代的进取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它的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的和拜占庭的。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它是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p>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穹顶</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边上有一个大院子,周边有一个博物馆,和几个小教堂(chapel),还有一个天文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圣母百花大教堂背面,于1891年正式落成,主要用于收藏古老的圣雷帕拉塔教堂和当今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圣洗堂、乔托钟楼的雕刻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构件。这些藏品成为完整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造型艺术发展变迁的优秀教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文馆呈现了天主教对天体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到伽利略用来观测天体的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天文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比萨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位于阿尔诺河三角洲。比萨因比萨斜塔而闻名世界。比萨兴建于公元前1世纪,原为厄特路丽亚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时,比萨成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国。后来,比萨在与佛罗伦斯的对抗中不断削弱,地位急剧下降。1406年被佛罗伦斯击败后并入该城邦。1806年成为意大利王国比萨省的省会。比萨大教堂广场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圣玛利亚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广场周围还保留着古代的城墙和城门。</p> <p class="ql-block">来到小时候种下的草,比萨斜塔。当地人对要把斜塔扶正的想法深恶痛绝,因为各地教堂建筑大同小异,但是斜塔独此一家,也就是招徕游客的法宝。如果扶正了,就没有特色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城门遗迹。</p> 洗礼堂、大教堂和钟楼(斜塔)。 <p class="ql-block">比萨大教堂: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所谓罗马-比萨风格(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萨大教堂(Duomo- the Cath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设计,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倒地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渔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Liguria)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b>里奥马焦雷</b>(Riomaggiore)这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从比萨小镇到拉斯佩齐亚城,开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斯佩齐亚(意大利语:La Spezia)是意大利中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东南端利古里亚海的斯佩齐亚湾顶端,西北距热那亚80公里,面积51.74平方公里。是拉斯佩齐亚省的省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拉斯佩齐亚是主要的意大利海军的补给站和军械库,拉斯佩齐亚也是意大利的一个航海学校所在地。它也是一个拥有诸多船厂的商业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斯佩齐亚的工业以造船(包括舰艇制造)、炼油与机械为主。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并建有海军兵工厂。设有海军博物馆。附近的古城卢尼有古罗马时代遗迹。拉斯佩齐亚是意大利主要的军事和商业港口之一,意大利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奥托梅莱拉位于该地。</p> La Spezia小镇的海鲜,美味。一个字都不认得,但是好吃。 在这个海鲜摊上点了墨鱼和两种不同的虾。 拉斯佩齐亚这家名叫Dai Pescatori的港口海鲜快餐店,店不大,有点像食堂,所有的菜都成列在柜面上,想吃啥就与服务员说,他们就会替你装到盘子里,打好以后端出来在外面的篷子里坐着吃。不过,也可以像我们这样,点新鲜的海鲜单做,在外面篷子下等服务员把做好的海鲜端上来。靠近海边,吹着海风,看着大海享用美食,惬意! 烧烤墨鱼和两种虾。 <p class="ql-block">港口。附近有个海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拉斯佩齐亚开半小时山路就到五渔村。这里是五村之一的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p> <p class="ql-block">通往火车站的步行隧道</p> <p class="ql-block">五渔村有五个沿海小渔村,每个村都有个火车站。从米兰到这里约三小时。</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吉米尼亚诺小镇</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千年古城San Gimignano圣吉米尼亚诺,是按照意大利语发音翻过来,英文读作圣吉米格内诺。小城虽小,但是却有着1700多年历史,该城被誉为“美丽的塔城” (Citta delle belle Torri),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里众多历史名城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br></div><div><br></div><div>小镇最多时有七十余座,现在只剩下了其中的十三座。中世纪时,塔楼是内争外斗的意大利城邦里特有的建筑,许多塔楼连窗户都没有,供主人家躲避战乱之用。<br></div><div><br></div><div>在古代,圣吉米格内诺由于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使它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罗马与北方之间的一条贸易和朝圣路线。这些今天看起来平静安详的塔楼在近六百年前却是不安分的,它们是战争和仇恨的代表。那时候小镇中居住著一些贵族家庭,为了防止邻居的背叛和敌人的进攻,他们修建了这些塔楼。今天阳光下展露身姿迎接游客的塔楼,那时它们却需要时刻肩负著警戒的任务,随时投入战争。到了十四世纪,小镇成为当时佛罗伦萨大公国的附属地,贵族之间也不再争斗,小镇开始平静地发展,因此许多塔楼得以保存下来。</div> 圣吉米尼亚诺小镇,是中世纪的作品,这个拱门就是中世纪的作品。由于是冬季,游客稀少,大部分店铺没有开门。 塔楼是这个小镇的特色,据说历史上最多时有70多座,目前还有14座。 大教堂广场前凉廊里聊天的意大利老人们。 大教堂广场 广场边上的餐厅和隔壁的画廊。 窗外的晾衣绳,小城特色。 塔。 十五年前来过的店,店主外出休假了,要三月份才回来。 小城中有这种倾斜的广场。沿上坡上行,有一个古堡遗址。 周边托斯卡纳田园风光。 古堡的入口。 <p class="ql-block">小镇正中心有一个水井广场(PIAZZA DELL ACISTERNA),它的得名是因为一口建于1237年的八角型水井。这是一个略为倾斜的广场,周围都是古老的建筑物,在通往广场的小巷中,一条小巷十分著名,它叫黄金巷,两边都是制造金箔的作坊,从这里出去的金箔,曾经装饰过全欧洲教堂风格的建筑的壁画。</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锡耶纳古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位于意大利中部城市锡耶纳市,距离佛罗伦萨60公里,是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齐名的古城。锡耶纳历史地区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代表,其城市建筑被誉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之典范”。小城内尽是狭街曲巷和棕红色的砖石老屋,丘陵、斜坡和谷地上住宅遍布,古老的石阶蜿蜒而上,这就是此地的特征。<div><br><div>老城的文化遗产包括卡帕中心广场、帕布里科宫(民众宫)、桑塞多尼宫殿和奇吉一桑拉西尼宫殿、圣玛利亚大教堂及其拥有多边形泉眼的洗礼堂、国家绘画陈列馆以及每年7月和8月在卡帕广场举行的“派力奥”赛马节。</div><div><br>小城匠心独运、和谐美观的城市建筑与布局,是中世纪城市规划的杰出典范。</div></div></div><div><br></div><div>锡耶纳建在阿尔西亚和阿尔瑟河河谷之间基安蒂山三座小山的交汇处。锡耶纳建立于公元前29年,历史上是贸易、金融和艺术中心,现为锡耶纳省的首府。<br></div><div><br></div><div>锡耶纳是一座中世纪城市的化身。这里的居民为取得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城市规划的权利,长期与佛罗伦萨竞争。几个世纪以来,他们成功保留住了这座城市12世纪至15世纪以来形成的哥特风格的城市面貌。在这段时期,杜奇奥、洛伦泽蒂兄弟、以及西莫内·马丁尼等人的建筑作品影响了意大利的艺术进程,在更广的范围上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整个锡耶纳城环绕<b>卡姆博</b>广场而建,设计得如同艺术作品一般,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br></div><div><br></div><div>独立的锡耶纳(1186-1555)的皇帝派与佛罗伦萨的教皇派是敌对的派别。两个城市为领土之争进行过数次著名的战争,包括1260年的蒙塔佩尔蒂战争和1269年的埃尔萨山口战争。锡耶纳商人和银行家曾在欧洲市场和教皇宫廷中享有声望,他们确保了城市的繁荣。锡耶纳在13世纪达到全盛,那时哥特式建筑正在盛行。1287年中产阶级掌权之时,锡耶纳的经济和建筑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哥特式风格继续盛行直至1348年发生黑死病。1559年在转由柯西莫一世·德·美第奇统治时,锡耶纳成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的一部分。1859年,它是第一个加入到意大利王国的托斯卡纳城市。<br></div><div><br></div><div>锡耶纳是风靡全球的甜点提拉米苏发源地。提拉米苏是一种带咖啡酒味儿的蛋糕,由鲜奶油、可可粉、巧克力、面粉制成,最上面是薄薄的一层可可粉,下面是浓浓的奶油制品,而奶油中间是类似巧克力蛋糕般的慕司。现今世界各地的各色高档餐馆都可能供应此甜点,它的配方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咖啡风味的起士奶蛋液。作为意大利甜点的代表,外貌绚丽、姿态娇媚的提拉米苏已风靡全球。<br></div> 曼吉亚塔楼和市政厅的夜景。塔楼下的白色建筑是露天教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胜“黑死病”而建。 田园广场前的餐厅,一个挨着一个。 我们在田园广场的Bar Manganelli餐馆用了晚餐,点了一个火腿盘。 tuna鱼。 色拉。 烤鸡。还有两杯当地的红葡萄酒。yammy。 晚间橱窗。 清早收集垃圾的车辆,这位收集各家门口垃圾袋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昨晚在这里用晚餐。 曼吉亚塔楼和市政厅。 田园广场(也译为:卡帕广场):古城的规划以田园广场为中心。田园广场祭坛立于城市中心,田园广场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从高处俯瞰,广场呈巨大的扇形,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广场不仅在空间上是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重心。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锡耶纳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在广场上进行。<div><br></div><div>每年夏天的7月2日和8月16日,著名的锡耶纳赛马节就在广场上举行,届时所有堂区的居民都会聚集到广场来,气氛十分热烈。 锡耶纳赛马节是锡耶纳最欢愉也最吵闹的日子。光是准备工作就要花上几周的时间,全体居民都全情投入。活动的组织方式体现了中世纪的管理特色:按堂区来划分,每个堂区都派出自己的骑士,赛马都不配马鞍。比赛过程没有严格的规则,骑士们可谓“奇招百出,各显神通”。</div> 中世纪建筑里的音乐书店。 <b>锡耶纳主教座堂</b>。<div><br></div><div>教堂位于古城最高处,表面镶嵌着黑白相间的大理石。教堂正面体现了两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下半部的三个大门属于罗马式风格(始建于13世纪末),而上半部是哥特式风格。教堂内部的装饰更是引人入胜,花上整整一小时来细细欣赏绝对必要。其整个地面由56块精美绝伦的大理石镶嵌画铺成。<div><br></div><div>购买门票后就可以看到众多高质量的艺术品,除了参观大教堂外,还可以看皮科洛米尼图书馆,参观大教堂博物馆、Facciatone 全景、地穴和洗礼堂。这里有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的绘画和建筑,不要错过大理石镶嵌地板和 Piccolomini 书柜。</div></div> 锡耶纳主教座堂后门。 母狼雕塑随处可见。 回到佛罗伦萨,坐火车去罗马。在车站的Mcdonald吃个汉堡。 火车上有茶水服务,与航空公司的服务类似。 时速达250km/小时。 准备下车的年轻夫妇,妈妈在亲吻孩子。 自由行圆满结束。美景、美食、美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里值得再来。<div><br></div><div>这次在佛罗伦萨中央火车站麦当劳店隔壁的Sixt(1912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租了车,十分方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