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4-1986年的三年我在北京东城区的196中学初中部,她也有高中部。</p><p class="ql-block">这个学校1974年建立,该学校后来几经更迭,变成过某职高的校舍,目前是景山中学北校区。</p><p class="ql-block">去年用几个月时间写了高中三年所在的北京五中,今年,也尽可能挖掘一下北京东城的196中学。</p><p class="ql-block">这学校不是什么名校,但地处二环路东北角,紧邻前苏联大使馆,附近的共产主义大厦曾经是很重要的历史标志,现在一众网红打卡的雍和宫和五道营,也都在这个学校的周边。</p> <p class="ql-block">短发(这里的短发都出现在2000年前后),初中时很少见到港风,那时还是打击靡靡之音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回忆中的校服</p> <p class="ql-block">“2010年景山学校接收了原东城区官厅小学和196中学两所教育质量薄弱校,将其合并为北京景山学校北官厅校区(即现在的景山学校北校区),运用景山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试验。”</p><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的痕迹</p> 地理位置 <p class="ql-block">学校在东城区北官厅11号,北边就是二环路和护城河,东边是前苏联大使馆,南边是居民区,西边是著名的炮局胡同。</p><p class="ql-block">但当地人更喜欢这样描述学校地址:“就在北小街豁口那“。</p><p class="ql-block">课桌都很简单,环境都很古早,但大家都甘之如饴。</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二环路可能还没修完(记不清楚了),二环上的主力车型是44路,北京城凡是44路能沾边的地方那可都是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考证了一下,说说二环路官方资料</b></p><p class="ql-block">“在1978年1月全面开工。</p><p class="ql-block">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扩展和建设,到1992年9月,北京二环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p><p class="ql-block"><b>提示:初中时二环还没通车...</b></p> <p class="ql-block"><b>任曙林</b>拍摄的图片是那个时代的痕迹记录</p><p class="ql-block">(这人,靠这段经历惊艳一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我可是没穿过校服的,像171中学这种那必须是校队队员,最下图是“少先队队服”,初中第一年的女生应该穿过,男生的是同色的短裤。</p> <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实那时候就有积淀</p> <p class="ql-block">初中仍然合唱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1984年的大人们服装</p> <p class="ql-block">先说说大使馆和反修路。</p><p class="ql-block">图片显示大使馆正面</p> <p class="ql-block">苏联驻华使馆原址位于东交民巷,1955年迁至现址后,东交民巷旧址由最高人民法院接管。<b>现址的北馆区域历史上曾是俄国传道团的核心区域,1956年苏联自费建成新馆</b>。</p><p class="ql-block">(凯哥补充线索,上述内容通过检索获悉)</p> <p class="ql-block">圆点代表一个个驻北京大使馆,白线是环绕紫禁城的旧城墙。</p><p class="ql-block">猜猜哪两个国家有这样的特殊待遇,让他们的大使馆在旧北京的城墙内?</p><p class="ql-block">是<b>俄罗斯和卢森堡</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很明显,他们继承了苏联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反修路与反帝路</p><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北京东交民巷被改名为"反帝路",因为那里以前是帝国主义聚集的地方;1966年8月,东城区东扬威胡同被改名"反修路",因为前苏联大使馆在那条街道,</p><p class="ql-block">1979年改名为"东直门北中街"。</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基本是在反修路周边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我读书那小学应景的命名为反修路小学,后来这所学校改名为北中街小学,再后来学校返还宗教事务局,恢复庙舍,就是现在的通教寺。 </p><p class="ql-block">东直门北中街地名沿革:</p><p class="ql-block">羊尾巴胡同☞东扬威胡同☞东扬威街☞反修路☞东直门北中街</p> <p class="ql-block">反修路今天已经改名:东直门北中街</p> 周边知名地点 <p class="ql-block">翻录崔健八十年代在胡同里的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炮局胡同、孔庙、九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如日中天的簋街在那时就仅仅是一条普通的马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p> <p class="ql-block">用了赵雷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b>先说“九楼”</b></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建立的进程中,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人民公社“在城市中应当继续试点”,以配合全国农村普遍成立的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市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四个老城区在各自的辖区内兴建“人民公社大楼”。从1958年这几栋“公社大楼”的陆续开工,到1960年至1961年的相继建成,在北京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就是东城区的北官厅“公社大楼”,西城区的福绥境“公社大楼”和崇文区的安化寺“公社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1年,“九楼”被拆</p> <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叫《九层大楼》,说的就是当年共产主义大厦的事情。实际上北官厅大楼建成时,人民公社热潮已逐渐冷却,接踵而至的是三年困难时期,所以搬进来的住户并没过上多久共产主义公社生活。2001年,北官厅大楼在危房改造中被爆破拆除,之后于原址上建起了新的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b>炮局</b>建立于清代乾隆年间,原本是制造大炮的场所,后来被废弃,一度被用来作为存放武器的仓库,在清末成为关押犯人的监狱。</p><p class="ql-block">抗日英雄吉鸿昌在这就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中学校门斜对面就是炮局胡同东口</p> <p class="ql-block">后来炮局废了,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所。清末又成为监狱。民国后沿称。</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双胜胡同,后恢复原名。抗日战争期间,此地成为日本侵略者关押中国“要犯”的监狱。监狱戒备森严,在四周围墙中修筑七座碉堡。解放后,此地曾为劳改局,后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分局。</p> <p class="ql-block"><b>雍和宫</b>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过一次大修,小学中学期间我没进去过,原因是<b>门票太贵</b>。图片显示票价有五角钱的时候,那时代,这价格都够包一顿饺子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记载: 1961年3月4日雍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置专职机构雍和宫管理处组织落实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7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再次筹集巨额资金,对雍和宫古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整理;并在1981年2月5日(其时为1981年农历正月初一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再类比一下五毛钱,用那个时代的电报价格。</p> <p class="ql-block">电报时价是一字一毛五,那必须字斟句酌,每个一毛钱都是老百姓碗里的口粮。</p> <p class="ql-block">与电报有关的电影『黑炮事件』,当年很知名,主演刘子楓2022年离世。</p> <p class="ql-block">后来,雍和宫门票长期25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份,雨中的雍和宫</p> <p class="ql-block">看到雨帘没?</p> <p class="ql-block">和平里第五俱乐部,有距离学校最近的电影院。很亲民的一处场所。</p> <p class="ql-block">1984年的鼓楼和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鼓楼,因为赵雷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p> 交通 <p class="ql-block">公交、步行、自行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找到80年代月票的图片,逐渐补充</p> <p class="ql-block">44路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44路公交车,斯柯达款,用于区间</p> <p class="ql-block">我是高中才开始骑车的,初中时靠公交车(18路,22路)出行,高中去了细管胡同(北京五中),坐车不方便家里才让骑车,应该是同意给装备自行车,当时的自行车是100多元一辆。(自行车图片来自任曙林)</p> <p class="ql-block">我又查了一下,上世纪80年代永久/凤凰/飞鸽三大品牌自行车的价格是150元~170元,去年我进了一趟北京大学,发现校园里三大品牌的古董自行车还很多,有兴趣可以看看去。</p> <p class="ql-block">来自网络的1984年图片</p> <p class="ql-block">1984年</p> <p class="ql-block">新版凤凰自行车logo</p> 1984年少先队方阵 <p class="ql-block">1984年35周年国庆阅兵,训练多月,我们这个年级参加了国庆少先队方阵。</p><p class="ql-block">最开始队形、队列训练在196中学操场,白球鞋白袜子,后来是和其他学校合练,到哪里去合练的想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国庆阅兵当日,一早被大轿子车拉到北池子胡同里集合,早餐吃维生素面包🍞,然后到点后列队从北池子南口出发(人人举彩气球~同学程鸿雁回忆),一拐弯到长安街队列就乱了,就记得使劲跑使劲跑,因为前边队伍已经开跑了,路上还见到了一只跑丢的白球鞋。到天安门广场后面对天安门城楼(松手放气球🎈)就使劲蹦使劲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中气球影响了视线,顾不上看周围</p> <p class="ql-block">1984年阅兵有历史特殊性,它是新中国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情况下举行的。当时中央为这次阅兵式的意义定了调子:“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爱国热情、检阅建设成就、增长四化志气。”</p> <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日子里,遇到过参加这次活动的少先队“翻花”方阵人员,遇到过大学生方阵的队员,还有当晚的大学生舞蹈队队员...(图片中的白球鞋是那时重要活动的标配)</p> 服装 <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任曙林的图片记录</p> <p class="ql-block">“1979年到1989年摄影师任曙林几乎跑遍了北京市的所有中学,从不同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一个有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孕育成长的时代,一群敏感神秘、不断变化的中学生,被任曙林用独特的凝视记录下来,瞬间成为永恒,平淡中见真实“。 </p> <p class="ql-block">196中学北边的171中学就被任曙林记录过。</p> <p class="ql-block">任曙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的图片</p> 那时氛围图片 <p class="ql-block">快乐青少年</p> <p class="ql-block">来自小红书</p> <p class="ql-block">1985年宫崎骏来过北京(下图),也是一生唯一一次来中国。</p> 今天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初雍和宫北墙外的梨花</p> <p class="ql-block">鸽子哨制作</p> 附图 <p class="ql-block">鼓楼不同时期(来自杨凯),距离196中不远</p> <p class="ql-block">来自小红书的北新桥附近</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小红书的图片(不是北新桥附近)</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