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三国行之二:格鲁吉亚(上)

Lei

<h1>在“风火”之国阿塞拜疆玩了两整天,我们在10月14日一早从舍基出发,前往格鲁吉亚。</h1> <h1>路上经过一个小山包,山顶上有一座教堂,胡塞因说,那是是公元三世纪阿尔巴尼亚王国留下的教堂,这个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与今天的阿尔巴尼亚没有关系。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个古老王国,对中欧历史真是无知。</h1> <h1>看到公路上的羊群,钟楼转盘,弯弯村道,舍基这边的植被比巴库那边好很多。</h1> <h1>更近地看到高加索山山巅的雪线。</h1> <h1>阿国边境城市扎卡塔拉(Zagatala)的大门。据说这也是一座很有历史的小城,可惜我们只是一晃而过。</h1> <h1>最后到了阿塞拜疆最西北的边境口岸巴拉坎(Balakan)。</h1> <h1>经过等候过境的长长车队。</h1> <h1>验护照过安检两道,拖着箱子气喘吁吁走了两截总共近千米的坡道。</h1> <h1>过了阿国与格鲁吉亚的界河。</h1> <h1>终于来到格鲁吉亚国门。</h1> <h1>英文格鲁吉亚(Georgia)与美国的佐治亚州拼写完全一样,经常会迷惑人。作为国家的Georgia国名来自出生于叙利亚的罗马骑兵军官、基督教封圣的烈士圣乔治(Saint George,260-303),曾在高加索格鲁吉亚一带传教。直到1801年沙俄帝国统治这里之前,占领过这个地方的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人都以格鲁吉亚人热爱的这位圣徒为它的名字。</h1><p class="ql-block"><br></p> <h1>作为美国一个州的Georgia一名来自英王乔治二世(King George II,1683-1760),他在1732年给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这个地方州的地位。不过我们中国人认定的这个国家的国名格鲁吉亚,来自俄文的发音,Gruzia。真够复杂的。</h1> <h1>让我们称其为娜娜的格鲁吉亚美女导游也是一口流利的中文,非常热情。她直接带我们去进入格鲁吉亚的第一个景点,参观酒庄。</h1> <h1>考古发现格鲁吉亚有8000年的酿酒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度。我们参观的是建于1533年的金兹马拉乌里(Kindzmalarauli)酒庄,它位于格国著名酒乡卡赫蒂州(Kakheti)的蒂里阿尼山谷(Teliani Valley),在苏联时代就打响了名气,是格鲁吉亚最负盛名的酒庄之一。</h1> <h1>酒庄至今还保持着古老传统的陶罐酿酒。但是这种方法不太容易控制甜度,所以只能酿干红和干白。</h1> <h1>酒庄大部分产品还是用欧式酿酒法酿造。他们每年生产200多万瓶(每瓶750毫升),大多出口欧美和中国。</h1> <h1>我们走过酒庄的试验室。</h1> <h1>主人特地带我们看了他们的藏酒窖,一些私人、公司,包括美国使馆都有在这里藏酒。</h1> <h1>我们中午用餐的餐馆,也属于酒庄。</h1> <h1>午餐后我们去学做当地特色甜点“出差了”(churchkhela),比较正式的译名是丘尔其赫拉。就是把葡萄汁和的面糊糊裹在线串的坚果外面,成形一串腊肠式的糖串。格鲁吉亚人很爱吃,我不是很能接受那个味道。</h1> <h1>作为格鲁吉亚的主要葡萄酒产区,卡赫蒂州的大酒庄都有自己的葡萄园,我们一路见了不少。</h1> <h1>离开酒庄,就前往西格纳吉(Signagi),这是格鲁吉亚最小的小镇之一,只有3000人口。这里可以远眺高加索山,俯瞰阿拉赞尼河谷(Alazani Valley)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h1> <h1>据说出生在这里的格鲁吉亚著名新原始主义画家尼科·皮罗斯马尼(Niko Pirosmani,1862-1918)在第比利斯谋生时,爱上了一位短期到访这个城市的女演员,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画作和家财,买下全城所有的玫瑰,送到女演员下榻的酒店,结果仅仅得到女演员的一个吻,人家就跟爱慕自己的富家子走了。心碎的画家本来就穷困潦倒,如此更加一贫如洗。画家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留下了“一百万朵玫瑰”的传说和歌曲,并赋予西格纳吉爱情小镇(City of Love)的美名。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皮罗斯马尼确实生于贫困,自学成才,死于贫病,直到死后8年才名声鹊起。(<i>网图</i>)</h1> <h1>现在许多情侣选择在这里结婚,小镇政府的登记处可以随时为他们办理登记结婚。不过我们却没有遇到这样的情侣。</h1> <h1>小镇有一圈城墙,据说是18 世纪格鲁吉亚最后一位国王下令建的,城墙总长度5公里,一共有 23 座塔楼,是小镇的网红景点。</h1> <h1>我们在城墙上走了走,上上下下好不吃力,所以回停车场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打的,是马力很大的吉普车。</h1> <h1>小镇的石板路。</h1> <h1>在离小镇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娜娜让司机停车,好让我们看小镇全景。路边摆摊的一个大婶精心制作了爱心标志,摄影爱好者需要付费或买她的东西才可以拍这个景。跟我们国内一些地方圈地付费拍景的做法如出一辙。</h1> <h1>接下来去距西格纳吉不远的包德比看圣尼诺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St. Nino at Bodbe)。这里的主教堂不大,仿佛镶嵌在柏树丛中。从这个修道院开始我们频繁密切接触高加索的基督教堂。虽然也是东正教,但是高加索的基督教堂完全没有俄罗斯教堂的洋葱头,都是不很高的尖顶,以十字形为基础的建筑结构,显得简单古朴,自成一种风格。</h1> <h1>圣尼诺是促使格鲁尼亚在公元4世纪30年代举国皈依东正教的功臣,她340年去世后,埋葬在这里。当时的国王米里安三世(King Mirian III,284-361)在她的埋葬第建了一个小小的木教堂。13世纪时,国王为她重修了坟墓和纪念她的教堂。很多国王选择在这里加冕,圣尼诺修道院成了格鲁吉亚的重要朝圣地之一。</h1><h1>教堂内严禁拍照,感觉气氛非常压抑。</h1> <h1>旁边是新建的教堂。可以看到正门上方二层墙上的红色十字架与我们常见的有些不同。据说那是圣尼诺用她的头发和葡萄藤自创的十字架,一横有些弯,这也成为格鲁吉亚独有的十字架。</h1> <h1>当晚我们在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风味餐厅用餐,欣赏了格鲁吉亚足尖舞,舞者主要是青年男子。</h1><h1>以足尖舞释放热情正是格鲁吉亚舞蹈的特色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格鲁吉亚舞,舞者需要以腿部和脚部力量为基础进行表演,这就要求有很好的平衡能力和足部力量,所以足尖舞一般由男子来完成,表现男性的勇猛、刚强。传说数千年前,为了追求一位 美丽的姑娘,心中充满激情的小伙子在音乐的伴奏下,不时用膝盖和足尖在地上快速旋转,成为最早的足尖舞。</h1> <h1>第二天,我们奔波了一整天,看了差不多四个教堂。 </h1> <h1>首先是季瓦里也就是十字架修道院(Jvari Monastery)。它建在俯瞰格鲁吉亚的母亲河库拉河(Mtkvari River)与其支流阿拉戈维河(Aragvi River)交汇处的一个岩石山顶上,规模不大,建于四世纪。</h1> <h1>在这里可以看到格鲁吉亚古都姆茨赫塔城(Mtskheta)的全貌。十字架修道院和姆茨赫塔老城及城内的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也就是Cathedral of the Living Pillar)一起在1994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格鲁吉亚的四个世遗之一,也是我们在格国看的第一处世遗。</h1> <h1>季瓦里在当地语言中就是“十字架”的意思。据说圣尼诺最早在这里传教时,就是在这里立了一个木质的十字架,是她自创的用她的头发和葡萄藤缠在一起做的十字架。有这样的来历,季瓦里修道院在格鲁吉亚东正教地位重要,也是当地信徒心目中的一个圣地。</h1> <h1>教堂内圣尼诺所做十字架的复制品。原件据说在第比利斯的一个教堂。</h1> <h1>然后我们前往姆茨赫塔古城,去看生命之柱大教堂。这也是格鲁吉亚宗教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相传耶稣受难时所穿的圣袍,被当时正好在耶路撒冷的一位姆兹赫塔商人带了回来,他的姐姐出于好奇穿上了这长袍,不料还来不及脱下就死去了。</h1> <h1>商人只好把姐姐的遗体连同耶稣的袍子一起埋葬了在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教堂内两个柱子之间的地方。之后坟墓长出了一棵参天雪松。300年后,圣尼诺来到姆茨赫塔,要在这坟墓上修建教堂,雪松做成的七根大柱子却自动浮在空中。圣尼诺跪地祷告了一夜,柱子才落回地上。教堂由此得名。其中四根柱子保留下来,后来教堂改建把这柱子包在石柱里。</h1> <h1>这是其中的一根,包在它外面的石柱是11世纪的。</h1> <h1>11世纪下令修建这座教堂的国王和他请来的建筑师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选择的是建筑师,国王愤怒之下砍下了建筑师的一只胳膊,所以教堂一侧外墙窗楣的穹弧下刻着一只拿着锤子的胳膊的浮雕,很别致。</h1> <h1>由于这里盛产葡萄以及葡萄在圣尼诺传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格鲁吉亚古老东正教堂都会有葡萄图案。</h1> <h1>教堂内现存最大的11世纪壁画原件。</h1> <h1>圣经故事砖雕。</h1> <h1>从生命之柱大教堂出来,就是逛逛有4000年历史的姆茨赫塔古城。它距离格鲁吉亚现在的首都第比利斯只有20公里,在公元四世纪以前一直是国都,也是格鲁吉亚连续人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沿街都是商铺。导游娜娜说这里的珐瑯首饰比较有名,我却不感兴趣。特色食品有红酒冰淇淋,我们吃了,感觉很一般。</h1> <h1>几乎所有居民庭院都种着葡萄。</h1> <h1>我们这一天最终的目的地是俄格边境的卡兹别克山,行程相当紧张。但是该看的景点还是要看。姆茨赫塔古城之后,就是安娜努里城堡(Ananuri Fortress),建于13世纪,曾经是格鲁吉亚一个小公国的军事要塞,也是一个网红景点,就在阿拉戈维河岸边。</h1> <h1>据说一次战争中敌军抓住附近努里村的一个姑娘安娜,严刑逼问要塞的秘密,也就是要塞通往山下水源的通道,这个秘密通道在古堡内的入口。</h1><h1>少女坚持不屈,以生命坚守了这个秘密,从此古堡便命名为安娜努里,纪念努里村的安娜姑娘。传说不知真假,但是听起来有些凄美。</h1> <h1>古堡除了围墙碉堡,堡内的主要建筑就是一个教堂,圣母教堂(Church of the Mother of God),是1689年建的。</h1> <h1><p>通往卡兹别克的公路是赫赫有名的格鲁吉亚军事大道(Georgian Military Highway)。它是连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以及大高加索山脉山地省份的主要运输干道,全长 212 公里,最初是 1801 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为了便于军队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之间通行而修建的公路。这条公路沿途风景宜人,像我们刚刚看过的安娜努里城堡就在军事大道边上。据说欧美的徒步爱好者很喜欢这里。</p>盘山路弯道很多,中国铁路隧道局正在这里施工建隧道。希望建成以后就不需要盘山了。</h1> <h1>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位于俄格边境的卡兹别克山(Mount Kazbek),它海拔 5054米,是格鲁吉亚第三高峰,高加索山第七高峰。据说它是希腊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被宙斯囚禁的地方。卡兹别克的意思一说是贵族,一说是当地语冰川或冷冻的意思。</h1> <h1>卡兹别克山下边的一个山顶上有个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是观山景的好地方,也是我们这一天所看的第四个教堂。</h1> <h1>这个教堂始建于 14 世纪,遗世独立于海拔 2170 米的山顶,被喻为离天堂最近的教堂。经历过数次战火,依然矗立在苍穹之下,见证着格鲁吉亚的历史变迁,是格鲁吉亚的名片式景观。因其地理位置险峻,在战乱年代,一些珍贵的文物曾经被带到这里保护,极受格鲁吉亚人推崇。</h1> <h1>已是傍晚,我们还是在教堂里面来回蹿,寻找美景。</h1> <h1>教堂里面。</h1> <h1>从教堂看山下小镇,那也叫卡兹别克。</h1> <h1>教堂对面的山,感觉山腰仿佛一个人头。</h1> <h1>当晚在卡兹别克附近的一个酒店休息,翌日继续跋涉。这一天我们看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军事大道边的格苏友谊墙(Russia-Georgia Friendship Monument)。</h1> <h1>1783年,面对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的两面夹击,当时的格鲁吉亚统治者选择加入同为信仰东正教的沙俄帝国,签署了格奥尔基夫斯克条约(Treaty of Georgievsk),将格鲁吉亚置于沙俄帝国的保护之下。1983年为纪念这一条约签订200周年,前苏联政府在魔鬼峡谷(Devil’s Valley)边的山顶建了这座格苏友谊墙,也叫格苏友谊纪念碑。</h1> <h1>纪念碑上层平台的圆弧墙上画着色彩鲜艳、非常有高加索民族特色的壁画。正中怀抱孩子的女性是和平的象征,她左侧上方是高加索风格的东正教堂,右边是俄罗斯风格的洋葱头东正教堂。两个教堂下面是格文和俄文的格鲁吉亚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h1> <h1>纪念碑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观景台,俯瞰着下面的魔鬼峡谷。</h1> <h1>山谷中有一汪碧蓝的池水,据说那是专为来这里徒步露营的游客挖的水源人工湖。</h1> <h1>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就是格俄边境。</h1> <h1>仍然沿着军事达到一路下山。途经位于阿拉戈维河中游的津瓦里水库(Zhinvali Water Reservoir),停车休息。这是1983年苏联时期修建的第比利斯水源水库,水面积11.5平方公里,最深75米,解决了第比利斯一半人口的饮水问题。</h1> <h1>继续前行,来到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Gori)。</h1> <h1>我们来哥里只为一件事,就是参观斯大林博物馆(Stalin Museum)。我们以为只有中国人会来参观这个博物馆,但是娜娜说,凡来哥里的旅游团,不论哪国人,都会来这里且很有兴趣。</h1> <h1>博物馆建于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位于市中心他出生的故居旁边,这座故居属于原址保护,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h1> <h1>左边是斯大林出生的房间,他和父母一起住在这个房间到他4岁,之后他家搬到第比利斯。此后斯大林再也没有回来过。小屋右边的房间住着房东,半地下室是斯大林父亲的工作室。</h1> <h1>斯大林的父亲是个鞋匠。</h1> <h1>这座斯大林的全身像原在哥里市中心广场,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后移至博物馆此处。</h1> <h1>博物馆以大量图片和实物介绍了斯大林的生平。</h1> <h1>斯大林与母亲的合影以及他的第一任妻子。</h1> <h1>斯大林1903年到1912年六次被捕流放或关押的示意图,流放地最远达西伯利亚。</h1> <h1>他的办公室展示,办公桌据说是原件。</h1> <h1>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展品挺有意思。比如这幅斯大林与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合影。</h1> <h1>礼品厅展示着来自苏联各和世界各国送给斯大林的礼品。有我人民解放军二野祝贺他七十大寿的锦旗。</h1> <h1>同贺他七十大寿的,落款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大学”,这让我很疑惑:那是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啊!</h1> <h1>斯大林与毛主席会见的刺绣。</h1> <h1>斯大林去世的照片。</h1> <h1>他去世后做的面膜雕塑。</h1> <h1>斯大林博物馆还包括斯大林的专列,1985年从苏联运到这里。</h1> <h1>专列上斯大林的卧室。</h1> <h1>会议室兼餐厅。和我们在英国参观过的王室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相比,斯大林专列堪称简陋。</h1> <h1>再次上路,经过中国水电在格国的一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说是会大大缩短到黑海的时间。</h1> <h1>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我们就从格国的东部、中部到了西部。</h1> <h1>太阳落山前,我们来到了格拉提修道院(Monastery of Gelati),这是在格鲁吉亚看的第二处世遗。它是12世纪统一了格鲁吉亚的大卫四世国王(King Dave IV,1073-1125)下令建造的,就在当时的首都库塔伊西(Kutaisi)附近。它不仅是修道院,也是当时格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吸引了欧洲各国的优秀人才。</h1> <h1>大卫四世国王被认为是格鲁吉亚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他去世前,遗嘱将自己埋在修道院门口,在门廊中间栏档处地下,供人踩踏。</h1> <h1>大卫四世国王和他的孙女塔玛尔女王(Queen Tamar,1184-1213),他们代表了格鲁吉亚的黄金时代。格拉提修道院也被认为是那个黄金时代的代表性建筑。</h1> <h1>修道院主教堂内部正在维修,但是有一些13世纪的壁画,显示了这个修道院的古老。</h1> <h1>我们这一天的最后一个景点,还是一个教堂,比较悲催。这就是格国唯一的蓝顶教堂巴格拉特教堂(Bagrati Cathedral),是大卫四世爷爷的爷爷巴格拉特三世国王(King Bagrat III,960=1014)下令修建的。</h1> <h1>格鲁吉亚东正教堂的标志葡萄藤做的圣尼诺式十字架。</h1> <h1>教堂曾经毁于奥斯曼帝国,1904年已经是一片废墟。</h1> <h1>后经不断修复,在1994年与格拉提修道院一起列为世遗。</h1> <h1>悲摧的是后来继续进行的修复居然加了玻璃顶盖,结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17年撤销了它的世遗资格,从名录上取消。教训深刻。</h1> <h1>教堂庭院有很好的视野,可以俯瞰格国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