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二十四节气一雨水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先民依北斗辨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从太阳运行看,则在黄经330°。一般在每年的公历2月18-20日交节。今年(2024年)在2月19日12时12分58秒。</p> <p class="ql-block">  以“雨水”冠名节气,先民首先是在表明这个节气的气象特点:降雨增加。此刻,太阳直射点北移已经靠近赤道,我们所居的北半球日照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进;盘踞一冬的北方冷空气虽处于减弱当中,却不肯轻易退去,时不时反扑南下。冷暖空气胶着,降雨就不可避免了。其次,雨水时节虽然降水时至,但雨量不算大,常常是小雨或毛毛细雨。而此刻包括农作物在内的植物正处于“春生”阶段,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雨水”时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春雨贵如油”,以“雨水”冠名节气,也说明先民对雨水的重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雨水的期待,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p> <p class="ql-block"> 春雨润物(《诗词歌赋》第1枚“杜甫吟诗”[《春夜喜雨》意境画],2015)</p> <p class="ql-block">  雨水物候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p> <p class="ql-block">  雨水交节之时,已是七九尾,“七九河冻开”,水獭开始捕鱼。水獭是捕鱼高手,捕获的鱼当时吃不完,就会带到巢穴附近的特定地点储存起来,供以后食用。先民发现了这种现象,把它想象成水獭也在祭祀神灵。我国没有发行水獭邮票,但其他国家发行过水獭邮票。</p> <p class="ql-block"> 水獭(法属安道尔《自然保护》第2枚,1990)</p> <p class="ql-block"> 捕鱼吃的水獭(越南《水獭》第2枚,2016)</p> <p class="ql-block">  “鸿雁来”,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作“候雁北”,并解释说:“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鸿雁是候鸟,南北迁移,列队整齐,颇为壮观。先民对它们非常熟悉,屡屡用作节气物候标志。我国2015年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邮票第2枚“雨水”图案的上半部绘的就是迁移中的雁阵。</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发行的《鄱阳湖》邮票第3枚“湿地奇观”表现的则是在鄱阳湖越冬的鸿雁等候鸟。鄱阳湖即彭蠡。</p> <p class="ql-block">  春风吹拂,雨水滋润,草木萌动。当然,我国国土辽阔,南北气候区别大,雨水节气北方地区冷空气势力大,降水还多半以雪的形式出现,植物复苏比较缓慢。南方则不同,多数地方已呈现一派早春景象,华南、云南更是春意盎然了。</p> <p class="ql-block"> 鼋渚春涛(《太湖》第2枚,1995)</p> <p class="ql-block"> 苏堤春晓(《西湖》第1枚,1989)</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番花信风”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p> <p class="ql-block">  菜花指油菜花。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从物种属性看,有三种类型: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我国是前两种的原产地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史;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上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因产量高,被大面积推广。油菜花花瓣四片,整齐地围绕着花蕊,金黄色,排列有序地丛生在花茎上,散发着阵阵清香。明代诗人余邵赞曰:“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每棵油菜所需土地面积不大,因此可以密集栽种。早春时节,徜徉于油菜花的花海里,是南方民众最惬意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油菜花(清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风图》“雨水一候菜花”[绘画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油菜花花海(《美丽中国(一)第6枚“兴化垛田”,2013》)</p> <p class="ql-block">  杏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茎干挺拔,高可达十余米。树叶呈圆形,叶柄短。原产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常见。花白色或红色,花梗短,花朵几乎紧挨枝头。早春叶未发花先放,艳态娇姿,胭脂丽色,给人们送来春的信息。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国未发行杏花邮票,但1981年发行的《中国陶瓷--磁州窑》第3枚“杏花双耳瓶”瓶上绘有美丽的杏花。</p> <p class="ql-block"> 杏花(清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风图》“雨水二候杏花”[绘画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瓶上杏花图(《中国陶瓷--磁州窑》第3枚,1981)</p> <p class="ql-block">  李树又名玉梅,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分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早春李树边长叶边开花,李花花朵虽不大,但洁白秀美,簇生枝上,芳香袭人,深受人们喜爱。李花与桃花花期相近,宋汪珠《李花》诗云:“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我国也未发行李花邮票。</p> <p class="ql-block"> 李花(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李花(清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风图》“雨水三候李花”[绘画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雨水到,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春季大忙即将拉开序幕,北方越冬作物已处于返青阶段,南方春耕、春播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华南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启动春耕第一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人们坚信,春日的辛勤汗水,必将赢得秋后的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 春雨细,柔枝扬,牧童牵牛备春忙。(“雨水”邮资日戳,苏州老年邮局,2009;“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乃唐李涉《牧童词》诗句)</p> <p class="ql-block"> 雨水至,细雨降;鸿雁飞,春耕忙。(中国香港《二十四节气—春》 第2枚“雨水”,2020)</p> <p class="ql-block">  附记:我自幼喜爱集邮,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更令我着迷。去年3月初萌生一个想法:以二十四节气为题,结合邮品,撰写美篇。3月6日“惊蛰”问世,归在“集邮随笔”栏目下。3月20日发布第二篇“春分”,将栏目拟定为“邮说二十四节气”。此后,所撰有关二十四节气美篇,除“清明”因涉传统年节之“清明”而用“集邮随笔”外,都冠以“邮说二十四节气”。至本篇,二十四节气美篇全部完成,前后费时近一年。撰写中,多方查找资料,寻觅合适邮品。所引古文古诗,以原著校之;所用邮品,以权威目录核之。虽力求无误,然谬误难免,留待以后不断修正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