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们的政绩观,成就了右玉70年的绿色发展——他们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群众

星星

<p class="ql-block"> 县委书记们的政绩观,成就了右玉70年的绿色发展</p><p class="ql-block"> 第一讲</p><p class="ql-block"> 要树立一切 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政绩观</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赵润虎</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来,右玉的历届班子,历任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右玉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面对当年右玉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极度贫穷的生活状况,带领勤劳吃苦的右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锲而不舍,加快绿色发展,硬是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依靠绿色资源 ,大力发展生产,不断地改变了右玉的贫穷面貌。</p><p class="ql-block"> 2018年经国务院验收,实现了整体脱贫,社会、经济各项亊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右玉精神,为山西人民树立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榜样,成为了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激励三晋儿女奋发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右玉精神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总书记讲:“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p><p class="ql-block"> 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各级领导对右玉的一贯关心和支持,靠的是右玉人民70年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靠的是历届班子历任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与妻子刘占荣60年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六月,雁北地委向刚刚解放的右玉县派了第一任县委书记叫张荣怀。</p><p class="ql-block"> 张荣怀,忻州神池县人,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右玉任过区委书记、区长、武工队长,他对右玉并不陌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右玉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70%的土地沙化,300多万亩土地,能耕种的土地不足80万亩,加上十年九旱,种地不打粮食,老百姓糠菜半年粮,长年吃不饱肚子,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艰苦,人人缺衣少穿,日子过得十分贫穷、稀黄,农村老乡80%住的是土打窑洞。</p><p class="ql-block"> 留下了这样的顺口溜:“十山九无头,飞沙走石头,十年九不收,贫穷没盼头,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春种一坡,秋收一瓮,留去籽种,够吃一顿”,“土打窑没有门窗,里面住人,外面圈羊,炕上无席,看不到行李,地上只有几只泥筐。”(装米面的泥缸)这就是当年右玉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与妻子刘占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全县四万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张荣怀十分揪心,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寻找老百姓生活、生产、生存的出路是长远之计。一切都要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着想,一切都要从右玉的现实情况出发,尽快找到右玉人民的生存出路。这就是张荣怀当初的政绩方向。</p><p class="ql-block"> 他和县长江永济兵分两路,一路面对家家户户缺粮少穿的现状,心急如焚地跑上面申请救命粮食,把老百姓的疾苦实事求是反应出去。另一方面深入到下头,了解具体情况,实实在在掌握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在将近半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去过太原省里,雁北行署八九次,要下了不少救灾粮食;三个月多时间走遍了右玉的300多个村庄,白天冒着大黄风下深沟上山头,晚上坐在老百姓的土炕上话贫穷问疾苦,找原因,探讨出路,在走访调研中,既了解到了下面的困难和问题,又发现了典型,看到了光明。</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与妻子刘占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在右玉南部的庄窝坡乡曹家村,碰到了村民曹国权种树防风,粮食有了好收成的典型,让他感到兴奋,眼前一亮。村民曹国权在1947年土改时分了12.3亩平川好地,虽然是好地,但周围没有崖头和树木遮挡,每遇大风常常连种下去的籽种也会被大风吹跑。曹国权用这十二亩好地和其他村民换了一道荒沟。开始在沟的外面、上面密密麻麻种树,等树长大后,才在里面开荒种粮,由于防住了风沙,几年下来沟里种的莜麦土豆长势很好。曹国权先种树防风,再种庄稼的做法,让张荣怀很受启发,他结合之前看到的类似例子和县长江永济到下面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了“要想风沙住,必须先栽树”、“人要在这里生存,必须先让树在这里扎根”、“要想吃饱肚,必须风沙住”、“要想吃饱肚皮,必须先绿化地皮”等一系列思路和口号,召开全县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对全县的造林进行安排布暑。</p><p class="ql-block"> 他在大会上提出的“让家家户户吃上蒸莜面、闷土豆;在一块块庄稼地傍边栽上防风树。”的口号让与会者很受鼓舞。会上,他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迅速在全县掀起一场植树造林的运动。当年秋天,他组织发动市民,学生,干部和村民在苍头河进行植树大会战。他带头完成每人十棵树的义务植树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一传统一直发扬了几十年,从此拉开了右玉种树防风的序幕,开启了种树治沙的先河。张荣怀任职三年,带领右玉人民种下了合计为一万多亩的零星树,留下了哪里能活哪里栽,先让树木长起来,右玉最早的植树歌。当初种树防风改善自然环境的思路,成为了右玉70年来,可持续、可复制的一个模式,成为了各级干部的共识。</p><p class="ql-block"> “让右玉老百姓家家吃上蒸莜面,闷土豆,让农民的每一块块耕地傍都栽起防风树。”这是张荣怀在全县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上讲话中的一句话,也是张荣怀政绩观的落脚点。通过种树,防住了风沙,保护了农田,为老百姓带来了长远利益。</p> <p class="ql-block">张荣怀</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树立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政绩观,深刻地启示了:无论抓任何工作,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把老百姓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困难总是能克服的,办法总会有的,群众才会拥护你,你的思路才会变成现实。</p> <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五三年起,第二任县委书记王矩坤,第三任县委书记张进义接过张荣怀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造林面积不断增加,右玉自然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与妻子刘占荣(左二),嫂子(左三)的合影。张荣怀的哥哥张文翰是抗日战争时期雁北最著名的革命烈士。在朔县老猪洼的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士们突围牺牲。</p> <p class="ql-block">  张荣怀全家福。后排左起,左二张荣怀独生女张建新,左一张建新丈夫。</p> <p class="ql-block">2020年,笔者采访张荣怀侄子张敬忠(时任山西农业大学办公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日,笔者走访了张荣怀独生女儿张建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