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荀子庙

人生如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荀子庙,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早前只有一墓塚,周围有院墙保护,后经兰陵县建设成现在的规模。</b></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正月初六,第三次来到兰陵荀子庙,瞻仰先贤。</p> <p class="ql-block">  接近荀子庙,路口有一巨大的爵出现在眼前。爵前有兰陵王、萧望之、荀子、李白四位与兰陵有关的古人塑像。李白因一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而令兰陵酒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墓园门口南侧的映北墙。</p> <p class="ql-block">  门口东南侧的荀子讲堂。</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正门,是第一座牌坊“博雅”,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  荀子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本人就是“博”与“雅”融于一身的杰出代表,他参与百家争鸣,总结百家,并能吸纳各家各派之长,提出礼法并重的崭新思想,为即将产生的统一的多民族的新生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雅”的另一层意思是讲荀子在传授儒家经典上的伟大贡献,《诗》经中有“风”“雅”“颂”三种体裁,雅既可以是《诗》经的代表,也以理解为《易》《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牌坊“知明”。</p> <p class="ql-block">  典出荀子《劝学》篇:“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牌坊两边是荀子《劝学》里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与第三座牌坊之间是神道,神道两侧是五种神兽。</p> <p class="ql-block">  第三座牌坊“常青坊”。</p> <p class="ql-block">  《劝学》中有“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在学术上及人才梯队培养上要的是长江前浪推后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要的是敢于超越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才干;要的是学术之树常青、事业后继有人,故名。</p> <p class="ql-block">  荀子庙墓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上书“巨擘”。荀子两任兰陵令,三任祭酒。去官后在兰陵传经授徒,整理一生的言论著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扎在了兰陵,开创了“兰陵多学”的伟大基业。没有荀子就没有兰陵文化;没有荀子,就没有兰陵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梁启超认为荀子为中国社会学之巨擘。</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是劝学广场。</p> <p class="ql-block">  以性恶论为基础的荀子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欲求国邦之长治久安,必须培养出前后相继的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即荀子所说《劝学》。正是在荀子的培育与引领下,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兰陵大地上产生了像李斯、韩非、张苍、浮丘伯、毛亨、孟卿、孟喜、后仓、萧望之、匡衡、疏广、疏受、王良、王朗、王肃等一代又一代的经学大师与治世名臣。因此,被汉代大学者刘向誉为“兰陵多学,盖以荀卿”。弘扬荀子思想文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弘扬荀子所开创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故名“劝学广场”。</p> <p class="ql-block">  “后圣殿”。荀子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殿。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认为孔子之后,能够代表儒家学派的人物唯有荀子,推荀子为“后圣”。</p> <p class="ql-block">  后圣殿内,有荀子与其四位高徒的塑像,他们都给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荀子像。</p> <p class="ql-block">  “周孔之绍”,“周”指周代礼乐制度的奠基人指周公,“孔”指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典出清代汪中《荀卿子通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盖自七十子之徒即殁,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周公作之,孔子述之,荀卿传之,其揆一也。”</p> <p class="ql-block">韩非子</p> <p class="ql-block">  韩非(约前281-前233年),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国人(今河南新郑)。秦汉之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秦王羸政读其《孤愤》、《五蠹》赞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使秦,遭姚贾诬谄遇害。(文字来自塑像前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张苍</p> <p class="ql-block">  张苍(前256-前152年),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秦汉之际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统计学家。在秦任御史、管理图书档案。在汉任萧何丞相府计相,文帝时任丞相。废肉刑,行《颛顼历》、编纂《九章算术》,皆有其突出建树。(文字来自塑像前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李斯</p> <p class="ql-block">  李斯(前280-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汉之际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统一天下后任廷尉、丞相,在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及货币等方面皆有杰出贡献。秦二世时,遭赵高诬谄遇害。(文字来自塑像前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浮丘伯</p> <p class="ql-block">  浮丘伯(约前250-前180年),又名鲍伯,齐国(今山东淄博)人,秦汉之际儒家经典的重要传播者,精于治《诗》,秦时授刘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汉初,在曲阜南宫获高祖刘邦接见。吕后时期,西游长安,授刘交(楚元王)之子刘郢客等人。(文字来自塑像前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东西两面墙壁,刻画的是荀子的事迹。这是东墙壁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墙壁画。</p> <p class="ql-block">  殿后是荀子墓塚,塚前有石碑两块: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碑额篆书为“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不清;另一块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的,上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另有省文保碑一块。</p>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篆书“补建荀子墓碑”。</p> <p class="ql-block">  墓塚东南。</p> <p class="ql-block">  墓塚西南。</p> <p class="ql-block">  墓塚北侧。</p> <p class="ql-block">  墓塚正面有两个高大的石翁仲。</p> <p class="ql-block">  大殿左右两侧长廊石碑刻有《荀子》32篇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介绍内容参考焦子栋《荀学》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