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寻古《二》舜帝陵

gbl101

<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舜帝陵是中华民族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北部鸣条岗的西端。</span><br></div> <h1> 整个陵庙区占地约1778亩,包含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和舜帝陵庙四个部分,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1> <h1><br></h1> <h1>舜帝德孝桥</h1> <h1> 舜帝(公元前2256年-公元前2205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伟大君主,名列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最后一位。<br></h1><h1> 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是黄帝的八世孙,属于有虞氏,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济市虞乡镇),故史称虞舜。舜的外表颇为特别,龙颜、大嘴、黑肤色以及拥有双瞳,因而被称为重华。<br> 他的母亲名为握登,因见彩虹而怀孕生下了舜,他的父亲瞽叟虽为黄帝的七世孙,但到了舜这一代已沦为庶人,家境贫寒。</h1> <h1> 舜帝自幼丧母,父亲瞽叟眼盲,后来又娶了继母,生下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尽管遭受了父亲的忽视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弟弟的虐待,舜仍然以孝道和仁爱对待他们。二十岁时,舜因其孝行在部落中赢得了赞誉。</h1><h1> 舜勤劳朴实,年轻时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打鱼,生活的磨砺,使他对劳苦大众心怀怜悯。</h1> <h1> 舜帝自幼接触音乐,学习乐器,对音律和乐理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他的音乐才能体现在亲自创制了《韶乐》,并创作了《南风歌》。</h1> <h1>舜帝抚琴</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南风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span></div></h1><div><br></div><h1> 全诗共有四句,以“南风”作为意象,表达了对人民生活安康和财富增长的美好愿望。</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译成白话:</h1><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h1></div><div><br></div><h1> 舜帝通过这首歌,倡导了一种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理念。</h1><h1> 本篇以《南风歌》配曲,虽然有些生涩,但切题。</h1> <h1> 舜帝陵庙最早可追溯到禹时期,而舜帝陵庙建筑则始建于唐代的开元二十六年(738年)。</h1> <h1> 舜帝陵庙的建筑并非一次性建成,而是经过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不断增修和重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样式。</h1> <h1> 根据传说,舜帝是尧帝的继任者,尧帝在位时,看中了舜帝的才能和美德,破格将帝位禅让给了他。</h1> <h1> 舜帝继承了尧帝的位置,统治了39年。舜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舜帝的治理以仁德为核心,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重视农业、改善水利、推广教育等,使得国家强盛,民众安居乐业;舜帝任人唯贤,禹、皋陶、后稷等贤能都受到重用;舜帝实行了包括“五常之教”(仁、义、礼、智、信)在内的道德教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舜帝还秉承了尧帝的帝位禅让,即将王位传给了有才能的禹,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舜帝的一生是典型的由苦难走向辉煌的传奇,无论是个人的品质,还是作为帝王的智慧与仁政,都使他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杰出人物之一,被后世尊为模范君王和道德文化的鼻祖。</h1> <h1> 尧帝不但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帝,还将两个女儿<b>娥皇</b>与<b>女英</b>嫁给了舜。</h1><h1> 舜帝的晚年,传说在南巡时逝世于苍梧之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今天的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h1> <h1>舜帝与他的两个妻子<b>娥皇</b>与<b>女英</b></h1> <h1> 舜帝南巡,娥皇、女英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舜帝的音讯,便不远万里寻夫,当她们来到了苍梧之野的九嶷山,得知舜帝已死,两人痛哭不已,泪水滴在竹上,从此九嶷山就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斑竹。<div><h1>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的前四句:</h1><h1>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h1><h1> 就是借用了这段故事,(诗中的帝子,指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h1></div></h1> <h1> 舜帝陵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其冢启于禹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h1> <h1> “夫妻柏”,相传是大禹亲手为舜帝陵种植。</h1> <h1> “夫妻柏”也称“连理柏”,实际上是一棵活柏树抱着一棵死的柏树。这两棵树一荣一枯,相互依偎,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h1> <h1> 在“夫妻柏”旁边,还有一棵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的古柏,被称为“龙柏”。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树下休憩。</h1> <h1>舜帝陵神道</h1> <h1>舜帝陵庙</h1> <h1>仪门</h1> <h1>舜帝陵冢</h1> <h1> 陵冢上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h1> <h1> 陵前上下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h1> <h1>陵冢的两侧各有一石人拱卫。</h1> <h1> 舜帝陵不仅是中国文明的见证,也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历史的重要场所,非常值得一游!</h1> <h1><b>跋</b></h1> <h1> 本次甘南自驾,结束甘南环游后,从天水的伏羲庙、宝鸡的周公庙及山西运城的舜帝庙,一路游过,接触到有历史断层之说的夏商之前的史前时代。说起来很惭愧,作为炎黄子孙,我对炎黄知之实在是太少,借整理照片,回顾此次的游历,借阅了些资料,并借助网络,做了个肤浅的梳理。由于炎黄的故事发生在五千年前,没有文字记载,都是传说与神话,无从考证,但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h1><div><br></div><h1> 所谓炎黄,是指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炎帝(特指神农)和黄帝(轩辕)。</h1><div><br></div><h1><b> 炎帝</b>,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b>号神农氏</b>,又号魁隗氏……,其发源地,较为权威的说法是在陕西宝鸡一代。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位列三皇之末)起,姜姓部落<b>共有九代炎帝</b>,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也有传说<b>炎帝是华族的首领</b>。</h1><div><br></div><h1><b> 黄帝,名轩辕</b>(五帝之首),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本姓公孙,后改姬姓。黄帝故里众说纷纭,较有说服力的是在河南的新郑或陕西的黄陵,其众多部落大概是在渭水中下游的陕西及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还有传说<b style="color: inherit;">黄帝是夏族的首领</b><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1><div><br></div><h1> 据古籍记载,炎帝在与蚩尤的战争中落败后,与黄帝联手,在涿鹿之战中共同击败了蚩尤。在随后的阪泉之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归服,两位首领的部落合并,形成了更为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这个联盟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h1><h1> 华夏族(汉朝后称为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四周是其他族群,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原居中,这也许就是后来称之为中华的由头。</h1><div><br></div><h1> 在后续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华夏族以汉族为主体,不断吸纳和融合其他民族,包括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的山地民族等,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br>1902年,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改革家和学者<b>梁启超</b>在他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b>中华民族</b>”这一思想概念。“中华民族”涵盖了56个民族,不仅仅是对民族的一种称谓,在政治和文化上更是意义重大。这种思想对于后来的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的基石。<br><br></h1><h1> 现在,无论是炎黄子孙,或是华夏儿女、还是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称谓!</h1> <h1>过百亮 2024年2月16日大年初七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