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家宴话从前

一闻

<p class="ql-block">  昨天是正月初六。自离开职场后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家族里的兄弟姊妹都要聚在一起,举杯换盏共叙血脉情怀。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哥提起了六十多年前,父辈留给他的一张退了色的老照片,和几页泛黄《治淮第一年》的连环画册。</p> <p class="ql-block">  因为年代久远,无法判断这张照片产生的年代,只记得小时候家里北墙壁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一排大小不一的玻璃木边镜框 ,里面镶嵌着是家里所有的照片,这种情景几乎是家家如此,户户如同翻版一般。</p><p class="ql-block"> 自然我家也不例外,但有所不同的是,我家墙壁居中的那个镜框里面多了一张泛黄略显褐色的双人照,片子里的右边是年龄大约十七八岁上下的俊俏少年,左边是长相模样贴近主人翁的娃娃脸。</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张老照片勾起了大哥对陈年往事的回忆。哥说这么多年来,他丢弃和忘却了许多物件和事情,唯有这珍贵之物却一直留在身边。记得那年父亲举家走“五七”,哥前一年到城郊插队,家里只是留下一个木箱给他,谁也没有注意到,哥把那张照片悄悄地藏在了箱底。</p><p class="ql-block"> 哥说,这张照片中的孩童就是他与五叔的合影,拍照时间应该是他七八岁的时候吧,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已记得不是那么真切了,听母亲说他们是在一家挺有名气的照相馆拍的照,叔侄俩人前面的布景道具是一艘汽艇,也有人推测可能是一艘飞船……总之,不管怎样说吧,那都是哥童年最珍贵的画面,也是让他最开心愉悦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昨天,哥兴致勃勃地拉起了话匣子,还隆重地向我们推出了十分珍贵且不可多得的“文物”,那是一册年代久远,且带有历史场景的连环画卷,它的名字叫《治淮第一年》。而后哥还给我发来几帧画册的影印件,观其画面,清晰可辨,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五十年代的稀罕之物,从画册的装帧和文字表述推断,它应该是1953年之前出版发行的小册子,因为图中显示的数字是建国以来第一套大面额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么一件不显眼的小物件,因为在画面的几处还清晰加盖着五叔大篆体的名章,所以哥格外地珍惜和眷恋,所以它才静静地在哥的身边收藏了这么多年。或许,哥的初心并不是想把它滋润成为“文物”,而是因为从心里珍惜和喜爱,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故事和记忆年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往事还让哥想起了五叔曾送给他那一小木箱的“小人书”,可惜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母亲因胆小怕事,把其余统统的塞进了灶坑,连同父亲酷爱的古籍线装《唐诗三百首》也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尤为让哥动容的是,一次哥在路上偶遇五叔,便无所顾忌地倾述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原因是那时我们全家已到遥远穷乡僻壤插队落户,哥在异地只身一人举目无亲,岂不略显神情黯然。叔见状忙安慰了哥许多解心的话语,临别时从衣袋里掏出20元钱,硬是塞到了哥的手里。哥说,正是这带着叔体温的纸币(按时而论数目尤为可观),不仅缓解了生活中的一时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战胜困苦,乐观向上,带来了莫大的动力和精神上的食粮。</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时间不仅留给了我们不可忘却的生活印记,还让我们记住了难以忘怀的从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