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灯下漫笔----1459</p><p class="ql-block"> 学点成语(4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p><p class="ql-block"> 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p><p class="ql-block">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深邃的含义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推崇,其中的“知足”是一种心态,表示对现状的满足,而 “不辱”则是一种结果,意味着不会因贪婪而遭受耻辱;“知止”表示明白事物的界限和适可而止,而“不殆”则意味着不会陷入危险和困境。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懂得满足,才能真正避免耻辱。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可能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得形形色色,有人活得自在,有人活得压抑,有人活得逍遥,有人活得疲惫,这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满着竞争,充满着压力,充满着机遇,也充满着许多不解的难题。“知足者常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多人都这样说,而且是说的那么的轻飘,但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信你去问问那些经常把“知足者常乐”挂在嘴上的人什么叫做“知足”?估计很多人会答不上来,为何?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只能用“知足者常乐”聊以自嘲。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我们发现自己拥有的东西太少太少了,而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面对现实世界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不可能不奋斗。试问:有多少人能达到达观、宁静、洒脱、超然的知足感?有,但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知足不辱”,就是告诫我们:一要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亲情友情,不要一味追求更多,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学会欣赏既有的一切。二要不被无尽的欲望驱使,因为贪婪是万恶之源,一味贪婪,必将遭受耻辱,因为贪婪而骗了人要一心负累,因为贪婪而犯了法要一生赎罪,既得不偿失又咎由自取。所以,要“知足不辱”。</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在所受的教育中,都是教育我们要不断进取,要知难而进,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似乎只有“进”才能成功。其实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个行与止的问题,许多事不是难在行,而是难在止。进,需要的是勇气和一种精神,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知止”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常见媒体说,什么党员干部要“知止”,其实,“知止”无关乎地位身份,是人,都应懂得“知止”,尤其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更要懂得“知止”之道。有些人不“知止”,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种不甘于落后的精神,某种意义上说,也蕴含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意识。但有些人为了太多的虚荣心,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莫名的忧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有不少人放纵欲望,迷途而不“知止”,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不 “知止”的行为是一种愚昧和鲁莽。</p><p class="ql-block"> “知止不殆”, 就是告诫我们:一要把握分寸,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止。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二要留有余地,明白世事难料,为了避免陷入绝境,预留一定的资源和时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应对。如果一意孤行,那么,现实生活会让你永远不可行,甚至会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要“知止不殆”。</p> <p class="ql-block">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恰到好处,余韵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