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果世界真的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h3> 总是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br>赢很难么,很难。但总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如果是我,我去战胜困难。战胜困难,我已经赢了。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很励志,很励志的原因是没有去直接说教,甚至于贾玲扮演的角色都没有太多的台词。现在经常说尊重他人命运,因为发现说教和直接帮助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解决问题。只有一个人自己意识到、发自内心认识到想要改变,努力行动,达成目标,才是真正建立一个属于自身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机制。这个是最难也是最有意义的。<br><br>如果你很迷恋一个人,那你一定配不上他。<div>戏里的贾玲迷恋打拳的大头。献身、为他做饭、给对手送礼请求对方转让机会,低头做小她以为是爱情,结果,大头为了3万元决定打假拳,当然可能实际水平也不堪一击,但是从当初的理想拳手迅速蜕变成假拳,理想的破灭,以及背后对女友身份的否认,无疑是双重打击。<br><br></div><div>人最大的动力,除了兴趣,就是耻辱。</div><div>知耻而近乎勇。戏里的贾玲,还是有羞耻感的。妹妹的歧视、父母的无言、闺蜜和前男友的背叛、大头的否定、记者亲戚的利用、观众和评委的误解、舆论的攻击,直到自杀不成的绝望和崩溃。然而在绝望中爆发,最低点就是起点。</div><div><br>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人是荷尔蒙的奴隶,多巴胺的仆人。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不亚于恋爱的快感。有什么比变得更好更让自己自信呢,有什么比爱自己更重要的呢。先学会爱自己,才能被别人爱呀。<br><br>其他:舒适的节奏,恰到好处的段子,打拳瘦身的燃点,抓耳的音乐,励志的主题,我觉得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贾玲开始探索一条自己的电影模式。我觉得选择的主题很好,母爱和励志(或者说独立女性意识),框架是建立在普通人的立场,表达方式是喜剧(小品、相声)。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当然最重要的是真诚,母亲是真实的,减肥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所带来的真诚,以及适合中国观众能接受的表达形式,成就了成功的电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