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女走天涯(8):邂逅草原琪琪格

阿华

<p class="ql-block">  一段旅程,一路前行,彼此真情徜徉;一份邂逅,一个相逢,彼此内心起伏;虽然只是瞬间,但至少我们曾经相遇,虽然暂短,但至少我们彼此不忘。从海南定安和三亚回来了,带着不舍和思念回来了,我问小孙女走天涯的感受最深的,除了想念高爷爷外还有谁?小孙女说"我想海奶奶"。</p> <p class="ql-block">  小孙女说的“海奶奶"是谁?是我们走天涯途中,在老同学晓明家邂逅认识的自称“牧羊女"的美丽的蒙古族棋棋格,是一位人生屡遭坎坷,但从不向命运屈服,勇敢面对生活的蒙古族残疾奇女人。正巧她们夫妇也刚从近四千公里之外的科伦贝尔大草原来海南游玩,她的哥哥托付晓明同学给予帮助照顾,她的名字叫海玉兰。晓明同学介绍了她坎坷的人生,我们全家深深为之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  她曾是一个阳光灿烂花儿般的女孩,但命运与这个女孩开了一个大玩笑。6岁,对一个人来说,是花儿绽放的年龄,用任何美好的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更何况她天生丽质、娇艳多姿,皮肤白皙,性格开朗,又爱说爱笑,人见人爱。因此,父母给她取个乳名"玉兰”,象征着她象玉兰花一样“高雅,洁白,芬芳″。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六岁那年由于一次医疗事故造成了腿部残疾,花儿一样的玉兰从此吃力地一瘸一拐走在街上,身后常常会引来一群顽皮的孩子,他们追逐并学着她走路的样子,发出阵阵嘲笑:“瘸子、拐子……”。那声音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戳在她幼小的心灵上,身体的残疾使她的童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象玉兰花一样的坚强。家庭和社会并没有抛弃她,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八岁那年,那是又一次手术后回来的第二天,学校就开学了。玉兰迫切地想重返课堂,但还未愈合的伤口走不了路,她急哭了。这时,11岁的姐姐对她说:“妹妹你别哭,我来背你上学!”从玉兰家到学校是一条土路,刮风下雨,道路泥泞,班主任乌吉玛对全班同学说:咱们班转来一位特殊的同学,希望大家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和爱护她。”同学们从此风雨无阻接送玉兰。那时的玉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身体上的残缺并没有阻挡玉兰内心求知的欲望,亲人和同学的爱温暖着她的心,滋养着她成长。从小学到初中,玉兰一直是第一名。毕业时她以全旗蒙生第一名的成绩被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录取。</p> <p class="ql-block">  她用激情书写精彩人生。虽然小玉兰身体残疾,就业无门,但学医是她从小的梦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被旗蒙医院收留当了蒙医学徒。但“腿残不能学医!”这个消息使她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她恨,恨苍天,恨命运,恨父母,恨自己,恨所有的人和事。在那段时间里,她的眼泪几乎流干了。1983年4月媒体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这使迷茫的玉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当时恰逢盟卫生系统招收职工中专学员,考试要用汉语答卷,玉兰读的是蒙文。怎么办?拼搏!奋斗!直面挑战!人生难得几回搏!海玉兰想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张海迪的样子。她白天上班,就利用晚上和零散的时间自学。成绩下来了,她再次成为佼佼者,最终她当上了一名奋战在祖国医疗战线的普通护士。“护士的腿,大夫的嘴”,走上护士岗位的海玉兰体会到护理工作的艰辛。她潜心钻研医术,学习护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很快就成了业务上的尖子。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她不嫌脏不怕累,免费为老人按摩针灸,义务护理有腿疾的老人,在她坚持不懈的精心护理下有几名老人又重新站了起来。在近三十年的护理工作中她牢记培育之恩,一心一意为患者,兢兢业业做工作,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感谢信和表扬信也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她从不向命运低头。海玉兰的事业渐入佳境,并且很快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婚后,她接管了失去双亲还未成年的三个小叔子和一个小姑子的全部生活起居。1989年,家里盖起了三间平房,但为此也欠下了一大笔外债。这并没有难住她。1990年,她购买了当时扎旗的第一台毛衣编织机。白天上班,晚上织毛衣,一天能赚四十元。几年里,她不仅还清了借款,还置办了家电、摩托车。她的勤劳贤惠赢得了家庭的和睦、亲朋的赞许。</p><p class="ql-block"> 可命运的魔爪正悄悄地伸向这个刚刚稳定的家。1998年初冬,海玉兰的丈夫路遇车祸,抢救后大夫告诉她,要有心理准备,病人术中血压为零,脑组织受损大,也许会变成植物人。面对命运她没有退缩,厄运临头,悲观、哭泣是没有用的,她要挽救丈夫的生命。她每天为丈夫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液体出入量,胃肠减压、气管切开的护理,导尿,翻身,叩背,角膜、口腔、褥疮的护理,她把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全用上了。在她细心的护理下,昏迷了两个多月的丈夫开始有了意识,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她让康复专家都赞叹不已:“处于植物人状态的病人能苏醒过来,恢复如常,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生活对海玉兰是残忍的,儿子十岁那年,丈夫再次遭遇车祸撒手人寰。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身心俱焚,终日恍惚。她听到儿子跟别人说“我家和别人家不一样,我爸爸死了,我妈妈是个残疾人”,这稚嫩的声音像一记重锤打在她的心头。她面对苍天暗暗发誓,今后无论有多大的苦难,为了儿子我都要拼命的奋斗,如果自己不能从困难和痛苦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孩子也会在压抑中度过一生,当我满头白发的时候我将如何面对我的孩子?生活贫困,但精神不能贫穷,更不能让儿子背上精神负担产生自卑感。任何时候,自己都要给儿子力量,要做一个让儿子自豪的母亲。在她的教育下儿子毕业时荣获自治区优秀大学毕业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在晓明家邂逅相遇的蒙古族女人,小孙女的“海奶奶"。虽然我们朝夕相处只有三天多的时间,但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蒙古民族最勇敢、最坚强的民族精神,也是最善良、最朴实的民族精神。她热爱生活,爱自己,爱每一个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她经常抬头仰望着天空,面带微笑,满怀诗情画意地告诉我们:明天是美好的,我坚信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