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纽澳之行 (十) 新西兰篇: 人间仙境

乐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游程简述</b></p> <p class="ql-block">今天十二月二十六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正如上篇篇末聊到,我一早去Tauranga小城中心,港湾,和走了附近的铁桥,在此偶到妹妹妹妹夫,也在晨走。不到十点,我们出发去了Rorohua, 北岛中部的著名地热之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个城市的距离,大约一小时的车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城Rotorua的地形图,小城中心在大湖的正南方。妹夫选择的民宿,在正南方的一个山坡上,可以俯瞰一大片牧场和整个大湖,非常漂亮的景色,我称之为“人间仙境”,是不是为过?等你读完此篇,就有你的见解了。</p> <p class="ql-block">小城在新西兰北岛的位置。中文译成:罗托鲁瓦</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在朋友圈发的游程和感悟,我们还去了红杉树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太太女儿过圣诞</b></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时间比美东早十八个小时,此时太太和女儿正在冬日里的天堂- 坦帕过圣诞节。节日早上拆礼物的惯列又发生了,这是她们发来的一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太太穿着红毛衣,特别喜庆,女儿收到我的礼物,非常高兴,就是小三儿特别严肃!狗狗会笑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TE PUIA</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非常顺利,沿途的风景,两边都是牧场,一个接着一个,这里真是牛羊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TE PUIA,这是毛利语,中文译成:蒂普亚。可惜天公还是不作美,又是阴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网站的中文介绍:</p><p class="ql-block">Nau Mai Haere Mai - 蒂普亚欢迎你的光临!坐落在罗托鲁瓦的蒂普亚是本地标志性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几代人在卡雷瓦雷瓦 (Whakarewarewa) 地热谷担任向导,大多导游都与罗托鲁瓦最早的居民有着直系血缘关系。我们为你讲述发生在地球这一独特角落的奇妙故事,带你深入领略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 除了走近闻名世界的波胡图间歇泉,游客还有机会欣赏毛利文化表演,亲睹奇异鸟的身影,见识沸腾的泥浆池,感受本土丛林风情以及参观国家雕刻与编织学院。正是这些神奇的美景和令人惊叹的民俗文化共同造就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蒂普亚,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毛利文化守护者,造福子子孙孙。</p> <p class="ql-block">进入其中,每人九十新西兰元,与美元对换0.6,也就是54美金。下面是一组进门处的照片。由导游带队参观,我们预定到一小时以后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附近走走看看。长长的栈桥,不知道带我们去处地?</p> <p class="ql-block">相信这些都是毛利人的图腾。有必要介绍一下毛利人:</p><p class="ql-block">毛利人(Māori),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是新西兰原住民。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民族信仰数多神泛灵信仰。“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 (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多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玻里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原住民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另一个停车场,突然看到一片红树林,孩子们一定要去看看。这必须快去快回,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现在毛利人总人口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62万,澳洲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红杉林</b></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旧金山附近的红杉树国家公园,那棵巨树下,能通汽车的场景,永远不会忘记的。</p><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两组照片,记录了我们到此一游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红杉 (学名:Sequoia sempervirens),又称北美红杉, 美国红杉, 加州红杉等,是世界上最高的针叶树 (位于第二高花旗松的变种海滨黄杉以及第三高的北美云杉之上),是世界上寿命最长和最高的植物,能长到115公尺高,主要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已知最老的红杉约有2200岁。</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高耸如云的巨树林中,一股凉意,遍地松针,满树绿叶,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p> <p class="ql-block">和孩子们一起照一张,我大叫了一声:</p> <p class="ql-block">妹妹妹夫走的轻松,老妹还是拍照的标准动作。</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这里,必须赶紧往回走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在树上建了很多走道,应该有十米高,弯弯曲曲,连接了几十棵红杉树,非常有特色,可惜我们没时间去走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走入TE PUIA文化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开始了解毛利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毛利文化村(Maori village)位于罗托鲁瓦市东南部,与华卡雷瓦雷瓦地热保护区毗邻,将毛利人的古老房屋,经过修缮后集中在这里,村的中央有一处展览所,内部陈列了毛利人独特的雕刻品,是游客了解毛利族文化的最佳场所。早期毛利人的住房,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成,简陋低矮,不能直腰。各种贮藏室均有高脚支撑,工具室则类似我国云南傣族的竹楼,但较矮小;族长的食品室,则离地很高,外形似杂技演员用竹子顶着的椅子。园中心的间歇泉,水柱笔直喷射,高30余米,似银链闪耀,白莲盛开。</p> <p class="ql-block">来新西兰,必须了解毛利文化,他们是这里原住民。新西兰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很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关于毛利人的起源,当前较普遍获接受的理论是他们主要来源于台湾,经过数世纪在岛屿间的迁徙而来到纽西兰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p><p class="ql-block">他们是不是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位带黑帽黑衣的老哥是我们的导游,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文化村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的神鸟 Kiwi, 也是新西兰的国鸟。中文译为鹬鸵,也是唯一一种无翼鸟。导游带我们走进了全黑的房间。这里饲养了不少Kiwi, 因为它们只在黑夜里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行能力逐渐退化。这里分布著很多本地特有的鸟类,而且不少是无翼鸟,因此,新西兰有无翼鸟故乡之美称,但大多无翼鸟在近几百年人类登陆后便告灭绝,仅恐鸟就有15种灭绝了。鹬鸵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无翼鸟。</p> <p class="ql-block">鹬鸵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如发。鹬鸵胸骨前并无龙骨突,翅膀退化,无法飞行。鹬鸵眼睛细小,视力衰弱,其他感官却异常发达,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甚至可嗅出十公分深以下泥土中虫的位置,进而捕食。鹬鸵害羞,易受惊吓,且因其夜行习惯,要观察它们的生态并不容易。</p><p class="ql-block">它们的寿命可达三十年,算是很长寿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鹬鸵主要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6月至翌年3月,届时每对鹬鸵伴侣会在夜间互相呼唤,并在巢中交配。鹬鸵与信天翁、海鸥一样采用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可长达20年,即使配偶死亡亦会守寡。鹬鸵有一对能产卵的卵巢,这不同于其他鸟类只有左边的卵巢在运作。鹬鸵亦会挖地穴筑巢,此举较为隐蔽,能防被袭。</p> <p class="ql-block">鹬鸵还有一个很“奇异”的习性,即由雄鸟负责孵卵的工作,纽西兰人也因此称顾家的男人为“Kiwi husband”。过程由63至92天不等,惟大斑鹬鸵则夫妻交替孵卵,属唯一例外。雌鸟产蛋后,角色即转变为在洞穴外守卫的卫兵。鹬鸵的蛋十分巨大,约半公斤重,可达雌鸟体重的五分之一。另外,鹬鸵通常每季只产一蛋,且因产下如此巨型的蛋对雌鸟造成重大生理压力,雌鸟必须进食三倍平常食量,以使鸟蛋顺利发育。在产蛋前两至三天,鸟蛋之巨甚至使雌鸟没有空间进食,只得捱饿。孵化后,鹬鸵即长齐羽毛,未几便脱离父母独立生活。</p> <p class="ql-block">鹬鸵是稀有动物,也是新西兰的独有鸟类。需要人类去保护它,人人都有责任。</p> <p class="ql-block">这路旅游下来,真学到了不少知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Mud Pool, 也称淤泥池,这也是新西兰的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泥塘还冒着热气泡,是不是该称为“沸泥池”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地热喷泉很多,好像到处在喷,热气流直冲云霄,看得我们有点惊讶了。去过黄石国家公园,就只有老忠泉在喷,而且是间隙的,不是一直在喷。看看下面一组照片,确实非常壮观的, 可见这里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组照片,气势确实非常大,也看到了彩色湖,比黄石大多了,但没有分明的七彩。</p> <p class="ql-block">导游继续带着我们走,看看孩子们走到他前面去了。</p> <p class="ql-block">老妹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又见热气喷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毛利文化村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走进了毛利文化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英文介绍:</p><p class="ql-block">The New Zealand Māori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 (NZMACI) is an indigenous traditional art school located in Rotorua New Zealand. It operates the national schools of three major Māori art forms.</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这里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看到网上有一篇很好的介绍毛利人文化的文章,在此和我拍的照片一起与朋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走进了文化村的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章中介绍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览馆的介绍展板和工人现场工作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的文化和传统在新西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让人最心慰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向民宿开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毛利文化村,我们向民宿开车,这在首篇中有详细介绍。这个民宿周围的环境是整个纽澳二周的旅程中最美的。</p><p class="ql-block">一组开车时拍的照片,风景如画,景色宜人,前几天阴雨绵绵的天气,终于过去。蓝天白云下的沿途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人间仙境</b></p> <p class="ql-block">妹夫挑选的民宿,位于高高的山坡上,俯瞰一个大牧场,远处清晰可见这里的一个大湖,见图示在篇头。</p> <p class="ql-block">小路带着我们开进了农场,一直在慢慢爬坡,房东还养着牛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室内照片,房子不算豪华和奢侈。但宽敝和整洁,有四间房,给人一种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一下车,就去与牛羊玩,他们特别喜欢羊驼。想不到房东是上海人,十几年前来到这里。真是那里都有中国人,而且还是老乡。她很热情,给了很多食品,让孩子们喂羊驼。</p> <p class="ql-block">看看孩子们玩得多欢啊!</p> <p class="ql-block">我也上去凑热闹,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谁会不去享受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站在民宿的前院,从高处一眼望去;从远至近,那是Rotorua Lake, 这个巨大的湖只有它的中心部位在照片里,湖中有一个椭圆形的小岛,森林环抱。后面是蓝天白云下的连绵群山;将镜头慢慢拉回,湖滨处是一排排高耸如云的松树,再望近看,那是一片片牧场,这纵深超过一英哩的绿色的草原给牛羊提供了丰富的食料。</p><p class="ql-block">好一幅绝佳的山水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下面民宿后方的牧场的一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组民宿周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看完上面这一组组照片,自然幽静的田园风光,牛羊成群的牧场美景,尽收眼底的湖光山色,这是不是人间仙境!太羡慕这民宿的主人能生活在人间仙境里!也感谢他们能与人们分享这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泡温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民宿休整后,我们来到这里泡温泉。</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介绍:</p><p class="ql-block">波利尼西亚温泉Polynesian SPA,被评为世界十大温泉水疗中心。</p><p class="ql-block">“罗托鲁瓦”在毛利语里是“两个湖”的意思。这里的热泉及泥浆池多不胜数,到处蒸气弥漫,泥浆跳跃,硫磺味儿十足。泡地热温泉是不错的选项,躺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之中,既消解疲劳又松弛身心,舒适惬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以在SPA之余观赏到Rotorua湖的秀丽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门的几张照片,这个温泉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里面,一个个小的温泉池,有十几个,温度各异,估计可以人工调整节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英韩中日文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特别高兴,特别是两个女孩,就喜欢游泳,泡温泉,躺沙滩。去哪儿都无所谓的。</p> <p class="ql-block">老妹和四个孩子,她看上去很年轻,也就四十岁左右,还有像杨澜?</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渐暗下来,美丽的晚霞让我们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看看我还能光着膀子,身上肥肉还不算多吧?两个前手臂明显黒了许多,一周三次网球,被佛州烈日晒黑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天上湖中云彩飞,美丽景色收眼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不是一张张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昏中的几个温泉池。这里是世界上十大温泉之一?感觉很一般。疫情前去的布达佩斯大温泉比它强多了。</p><p class="ql-block">只是晚霞美景让我们一惊!</p> <p class="ql-block">再放一组晚霞的照片,确实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走出温泉,看到这一块奇特云彩飘浮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形状和颜色都很特别,是不是像人的心脏?淡淡的血红色。</p> <p class="ql-block">又一天的旅程结束了!</p><p class="ql-block">未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Rotorua 地热惊喜”</p><p class="ql-block">上篇连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wfo6y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2023年底纽澳之行 (九) 新西兰篇: 热水滩</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