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行合一,庆新春》 那年春节的21次家宴(原创)

药朝诚

<p class="ql-block">  我曾去过许多国家,但去过次数最多的国家却是印度, 去过不下十次。期间耳闻目睹的事情颇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有一年和印度人一起过春节。</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印度是1992年冬季,作为我校代表团成员访问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大学,属于回访,时间为一周,正好包括春节那几天。浦那大学国际学院的罗利(Horst Rolly)院长到机场接我们,在开往去学校的路上,他对我们说: “访问贵校时,我们的一日三餐均被安排在贵校校园宾馆的一个包间里,用餐很方便,其实很无聊,根本没机会了解你们的文化习俗。此次你们回访,我们将安排你们的一日三餐在我们教职员工家里享用,每餐一家,共度你们的新春佳节。可以吗?”</p><p class="ql-block"> 作为代表团团长的杜校长马上回答:“我们太感动了,非常愿意。” 同行的教务处吴处长和国际交流中心荆主任也都说:“太好了,这样的安排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啊。”</p><p class="ql-block"> 到了宾馆已是晚上十点,罗利院长说:“房间里为你们准备了水果和小吃,今晚就好好休息,明早七点学校的司机库玛来接你们去用早餐,这是一份名单。” 我接过一看,长长的名单上有21个家庭的地址,户主姓名,职务和专业,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第一餐在罗利院长家。他善意提醒:“如果因故取消,一定要提前通知学校!”</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就是中国的春节,一早我们就来到罗利院长家,两口子正在门口等候。罗利院长要求脱鞋,说在印度进入任何室内只能赤脚进入。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一个个很不习惯地照办。罗利夫人是一名英语教师,热情引导我们进入餐厅并在饭桌旁一 一入座。坐好以后,罗利院长两口子首先用拼音对我们说:GUO NIAN HAO 过年好。罗利院长还说,你们的中文太难学,但21个家庭都学会了说GUO NIAN HAO。另外,他说他们做不了中国的饺子,只能做啥吃啥。罗利院长向我们说明,按照印度文化,在家庭招待客人,女主人不上座,只负责做饭和提供服务。</p><p class="ql-block">院长夫人专门为我们准放好了筷子,然后开始上菜。只见她左手托盘,右手拿刀叉,一脸微笑,像餐厅服务员一样为我们一一报出菜名并问:“您喜欢这道菜吗?” 问毕,她会酌情往我们的盘子里放一些,她用刀叉就像用我们筷子一样。然后再问:“您还再要一些吗?” 一道道菜,如此周而复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顿早餐吃得非常满意,罗利夫人比为我们准备了至少八个菜(不包括主食:芝麻烤饼和蛋炒米)。教务处+吴处长悄悄地对我说:“很好,就是缺点儿荤。” 因为,罗利院长一家是素食主义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活动一结束,库玛带我们去大学校长莫罕迪博士家用午餐。莫罕迪博士家的接待方式很传统方式,要求我们全部赤脚上炕,吃手抓饭。能看出我们不习惯,莫罕迪博士说:“没关系,请跟我学。” 在邦政府负责妇女工作的莫罕迪夫人依然担任厨师兼服务员,为我们做了烤羊肉、蘑菇炖鸡腿、蔬菜沙拉、手抓饼和西红柿汤,并一次性端了上来,放在一张塑料炕席上,每人面前有一个空盘子和一个带勺的汤碗。模仿莫罕迪博士,我们也用双手操作,但只用右手抓食物然后送进嘴里。第二顿饭让我们更满意,不仅吃到了肉,而且在印度家庭的炕上体验了手抓饭,尽管弄的满手、满脸都是黄黄的咖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那天的晚餐是在辛格博士家,一位锡克族经济学教授。夕阳下,我们在他家院里吃起了烧烤Barbeque。辛格夫人是位洋气的澳籍哲学博士。杜校长让我问问她:“当您一边服务、一边看着我们吃时,心里有愤愤不平吗?” 还没有等到女主人说话, 辛格博士幽默地抢答:“ 她不敢。如果那样,会被立即休掉。” 辛格夫人则微笑着说出一句充满智慧的话:“Tradition sometimes really is irresistible 传统文化有时是不可抗拒的。”</p> <p class="ql-block">学校为我们准备的21次家宴根本就没有吃完。大年初二那天的三餐之后,除我之外的三位中国客人全病了,一个个上吐下泻。于是,我赶紧通知罗利院长,取消了名单上所有预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我们开会做总结,荆主任对我说:“印度饭菜中的佐料是在太多了,但假如像你一样,好意思剩下下,爱吃就说 Yes、不爱吃就说No,我们绝不至于吃坏肚子。” 吴处长说:“印度人和我们一样好客,但印度教授的英语普遍比我们好,也比我们率真。” 杜校长的总结最有高度: “中印两国仅一山之隔,没想到文化差异如此巨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那次访问非常成功,浦那大学成我校的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合作院校。还有,那年在异国他乡的新春家宴今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