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2.1埃及行

文方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3启程,跟旅行团参加10日埃及游。世人皆知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按他们的话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他们有七千年,说起来他们还是很自豪的。</p> <h3>去程(10个小时)</h3> <h3>回程(9个小时)</h3> <h3>这次旅游的内容我分为尼罗河、沙漠、古文明、杂趣四个方面。<br>第一部分.尼罗河<br>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尼罗河惨案》被精彩的推理剧情深深吸引,同时也知道了世界上有一条最长的河叫尼罗河。她总长6663公里,在埃及境内有1500多公里,是埃及的母亲河。她滋养着两岸肥沃的黑土地,也就养育了埃及人民。我们乘坐邮轮游览尼罗河,历时两天三夜。</h3> <h3>尼罗河沿岸风光</h3> <h3>观赏了两岸绮丽风光外,还游览了不少胜地。<br> 一是称之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的阿斯旺水坝,始建于1960年,1970年竣工,年发电量100亿度,同时也集蓄水、防洪、航运等于一身,也称之为改变埃及国运的大坝。她的建成,同时就形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湖,最宽处有15公里,长有500多公里。二是邮轮通过伊斯纳水闸。原来的水闸建于190几年,随社会发展,废弃了旧的,建了两个新的,一次能通四艘轮船,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其实跟三峡大坝相比,它就很一般了)。(还有其它内容会在其它部分写)</h3> <h3>阿斯旺水坝</h3> <h3>被阿斯旺水坝截成两半的尼罗河</h3> <h3>眺望纳赛尔湖</h3> <h3>第二部分.沙漠<br> 埃及国土中94%以上是沙漠,尼罗河西岸是撒哈拉沙漠,东岸是阿拉伯沙漠。我是从三毛的作品中,对撒哈拉沙漠产生了一种向往。我们从红海到开罗就穿越了一部分漫漫黄沙的撒哈拉沙漠,了却了我一个心愿。(我们到埃及的第二天,有一个自费项目,参观阿布辛贝神庙,也要穿越撒哈拉沙漠。但早上4点就要出发,我们已经20多个小时没睡觉了,考虑到第二天起不了床,所以放弃了。这里盗用我表姐的视频,弥补这一遗憾。)</h3> <h3>撒哈拉沙漠迷人的早晨</h3> <h3>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旁的建筑</h3> <h3>高速公路服务站,已是绿树成荫了</h3> <h3>沙漠中生命力顽强的小绿植</h3> <h3>漫漫黄沙</h3> <h3>第三部分.古文明<br> 埃及的古文明实在太多了,我觉得他们的古文明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法老崇拜的各种神和法老们复活愿望”而展开的。无数多的神庙,是为祭祀所用。无数多的金字塔(埃及境内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28处),是法老及爱妃的坟墓。它们的历史都在三千年以上,所用材料几乎都是石头。而著名点的神庙、金字塔,每一块石头的大小都是成百上千吨,神庙中的大柱子和方尖塔都是二三十米高的整块石头,所以很多神庙和金字塔更显得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令人震撼!三千多年前,整块成百上千吨的石头,从产地(一般都在阿斯旺)运到目的地(如开罗等各地),说是依靠尼罗河大水泛滥时,用无数多木料的浮力来实现,这已是壮举了。而不可思议还有很多!如:就算到了目的地,还要竖起来,位置还要精准,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怎么实现的?再说各个墓穴的石壁甬道上,都刻满了精美、精细而精确的壁画,有本色也有彩色,彩色部分至今不变,说是矿物颜料,这个当今可以理解和解释。但甬道又长又高还不算宽,现在如果没有电灯的照明,里面一定是黑漆漆的。那么在没有电的情况,当时如何解决照明问题,也有人推测是烧什么东西,如木材、松子、甚至原油,可这些产生的黑烟(很稳定的碳啊)熏黑后,可能比矿物颜料保存的还久,但我们没有看到它的痕迹!这些也是不可思议……,先人们的智慧真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br><br>一、神庙</h3> <h3><br>菲莱神庙,原址因为阿斯旺大坝的修建,被部分淹没,后迁至尼罗河的一个小岛上</h3> <h3>典型的神庙石柱</h3> <h3>余晖中的菲莱神庙</h3> <h3>菲莱神庙观日落</h3> <h3>这个未完成的方尖碑32米高,重达1362吨,就因上部分裂了,前功尽弃,成了“未完成的方尖碑”,因为方尖碑是严格要求为一整块石头。</h3> <h3>月光下的科翁坡神庙</h3> <h3>这是三千多年前的wifi符号吗?这也是一个谜</h3> <h3>这么多壁画</h3> <h3>聚精会神看壁画,但实在看不懂多少啊,当然也正常,专家们费劲巴拉,也还留下无数谜</h3> <h3>画中的甲壳虫,是代表好运!</h3> <h3>埃德芙神庙</h3> <h3>神奇的地方</h3> <h3>神庙里的壁画很精美,有的是记录故事,有的是祈福许愿,有的是崇拜的各种神……内容丰富,也有很多未解之谜。</h3> <h3>我在神庙的石柱下显得多么渺小</h3> <h3>男的左手拿着幸福的钥匙</h3> <h3>这种幽深的小巷子里都全是壁画。</h3> <h3>与神鸟合个影</h3> <h3>卢克索神庙</h3> <h3>这柱子的不同点是花瓣型的,而不是简单的圆柱形</h3> <h3>晚霞让神庙显示得金碧辉煌</h3> <h3>狮身人面大道,据说全长有4公里,还在建设中。它将连接起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br></h3> <h3>卡尔纳克神庙</h3> <h3>这里好像是《尼罗河惨案》的一个取景地。</h3> <h3>这个湖比较小,但却有它的神奇之处:据说三千多年来,终年四季水位几乎不变,这也是一个谜!</h3> <h3>神庙门前的狮身羊面像。</h3> <h3>壁画无处不在</h3> <h3>耸立的方尖碑</h3> <h3>参观完此行的最后一个神庙,全团来了一个大合照</h3> <h3>  三、金字塔 <br><br>  金字塔也有太多太多的谜,如建造,到现在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建从这些庞然大物的。如储存,说放在里面的东西几千年不腐。如咒语,说在开发金字塔后三年内,相关人员有三十来位离奇死亡。还有很多很多……<br>  关于金字塔更多内容,网上搜吧,太多了!</h3> <h3>举世瞩目的金字塔</h3> <h3>当时修金字塔时,是不是也有很多骆驼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呢?今天它们的职责是为主人赚“daone”!</h3> <h3>我想拎起你</h3> <h3>我正准备与金字塔合影,我们的地导带着他帅帅的儿子,冲进了我的镜头。</h3> <h3>金字塔与大巴</h3> <h3>狮身人面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实古人为什么要建它,到现在也没搞清楚。现在人们姑且看成它是守护金字塔的。</h3> <h3>上午参观了金字塔,傍晚地导带我们去吃晚饭,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因为餐厅就在金字塔的对面,让我们观赏到了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金字塔!</h3> <h3>晚霞中的金字塔</h3> <h3>像鳄鱼要吞金字塔</h3> <h3>餐厅给的金字塔造型餐</h3> <h3>文明之光下用餐</h3> <h3>中国的帝王将相崇尚的是“长生不老”、是“永生”,所以产生了各种养生之术(包括中医、中药)、炼丹术等。死后虽然也会有恢弘的陵墓,但只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古埃及的法老们不但希望“长生”,更注重“复活”!围绕这个中心,他们不怕“死无全尸”,掏出肝、胃、肺、肠,用尼罗河水洗净,抹上香精,暴晒40天,做成木乃伊(这也许也是埃及的香精在全世界都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吧)。然后用纸草(这也是个神奇之物,埋于地下三千多年不坏)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放入层层棺椁中,其材质有:金、银、水晶、木、石。而且棺椁里外都可能雕、绘有精美装饰或文字。其中又有不可思议的是:水晶硬度很高,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东西和工艺,可以将其打磨得如此光洁细腻?<br>  中国帝王墓中也有很多陪葬品,如珠宝玉器、陶土器皿、谷物牛羊、兵器装备等等,它们是主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满足主人在阴间的所谓生活所需。而古埃及的法老们,坟墓里也有很多此类东西,它们除了反映主人的地位和权力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主人“复活”后,还没有离开墓穴时,要满足他们的衣食所用!所以它们陪葬的动物也是以木乃伊的形式。再说修那么多尖尖的金字塔和方尖碑,都是因为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我想他们是不是在想:把金字塔和方尖碑修得越高,就越接近太阳神,越能受到太阳神的庇护,越能让他们早日“复活”。所以埃及才有那么多雄伟高大的方尖碑和金字塔。</h3> <h3>三、博物馆<br><br>开罗有三个大的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其中之一的——埃及博物馆。它收藏了很多从金字塔和帝王谷中出土的文物。</h3> <h3>埃及博物馆</h3> <h3>精美的石棺</h3> <h3>陪葬品中的365个小石俑,说是一年365天,每天一个为主人站岗,左边那个大的是他们的统领。</h3> <h3>华丽的木棺内饰</h3> <h3>木棺旁的四个罐子分别装主人制成木乃伊时掏出的肝、肺、肠、胃。心留在了体内,不然法老就不能复活了</h3> <h3>做工精湛的水晶棺</h3> <h3>三千多年前的假发</h3> <h3>香精陪葬品</h3> <h3>谷物陪葬品</h3> <h3>各种动物木乃伊陪葬品</h3> <h3>美酒陪葬品(到现在也没敢打开)</h3> <h3>羽毛扇(柄是象牙的)</h3> <p class="ql-block">在神殿、帝王谷、金字塔所看到的人物雕像比例都比较精美,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观。可这个塑像却体态臃肿,长身肥腚,推测是“不被喜欢的法老”被故意“丑化”了的</p> <h3>这个小石俑只有几公分最多十来公分,是从被盗的金字塔地宫的泥土里找到的。也许正因为它小,才躲过了盗墓者之手。</h3> <h3>出土的很完整的雕塑作品之一</h3> <h3>200埃镑纸币上的原型</h3> <h3>  看了这些,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帝王将相追求的“长生不老”是徒劳的,活过百岁寥寥无几,才有“七十古来稀”之说。只有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寿,才能增,现在七十岁也只能算年轻的老人。所以我们该知足了,比很多帝王将相活得久,活得好!法老们千方百计要让自己死而“复活”,也是徒劳的!埋在地底下几千年,还是“木乃伊”,没能复活。所以想“下辈子”要干嘛干嘛的,打住吧,活好当下、活好这一辈子,足以!</h3> <h3>第四部分.杂谈<br><br>埃及,这个过去的文明古国,现在有点落后。网络不畅,甚至很多公共服务区没有网络。在首都开罗民房的顶上或窗外都竖着很多小锅盖,问当地导游,他说他们没有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就要用“小锅盖”。<br>  公共场合也没有饮用水提供,包括开罗国际机场、邮轮上,都需要购买!<br>  开罗城市乱得有点水平,大街两旁甚至宽点的街道中间都可以摆地<br>摊。还不是什么城乡结合部哦,还是比较中心的地方。80%的商品来自于义乌,余下20%的是假货[呲牙][呲牙]</h3> <h3>标注的“锅盖”,当然不止这些,很多没标注出来。</h3> <h3>随处可见的地摊</h3> <h3>街心花园边的地摊</h3> <h3>金字塔外面不远处也是比较乱的</h3> <h3>  我们在尼罗河邮轮上,不管经过码头还是水坝,都有这样的小船跟着邮轮跑,兜售商品。如果他感觉你有兴趣,他就给你打包几样东西甩上船来,让你选择。然后手势讨价还价,说好成交,你把钱放在没要的商品袋子里,一起甩回去。如果不要,也一样甩回去。如果甩到河里了,他们就驾着小船去追。你看着既觉得好玩,同时也觉得心酸。在哪里底层老百姓讨生活,都是那么的不容易。<br></h3> <h3>  埃及尼罗河两岸都是黑土地,非常肥沃,庄稼长势也很不错,所以它只用了6%左右的国土面积,就养活了埃及人民。其实他们如果稍做努力,将尼罗河水引流,就可让大面积的沙漠变绿洲,可是埃及领导层不这么想,他们安于现状。</h3> <h3>埃及人不喜欢美国人,但超级喜欢美元,所有小商小贩首选收美元,而尽量不要他们自己的埃镑,满市场、景区都充斥着“x刀讷儿”的吆喝声,如果用埃镑则算起来要贵很多。</h3> <h3>我们还游了红海,住在当地最好的“古堡酒店”。环境优美、推窗见海。</h3> <h3>红海观日出</h3> <h3>红海边沙滩上晒太阳</h3> <h3>还坐了热气球</h3> <h3>坐了马车</h3> <h3>  此次旅游比较满意,吃、住、行、游,安排都比较好,三天晚上吃、住尼罗河邮轮上,条件不错,遗憾的就是没有网络,而且开始没有免费饮用水,后通过沟通,提供了免费白开水。另外四晚是国际五星酒店,啥都有了。特别是古堡酒店,在红海边,特别大。一日三餐自助,也丰富,并且是有三个大餐厅任你选择。为了不辜负无边泳池,我冒着被冻到的危险,下到泳池,结果惊喜到了:水是加了温的,很舒服!很多怕冷没去的好不后悔。除邮轮、酒店自助餐外,也安排了本地餐食,虽然不是很合胃口,但也能吃饱,而且也是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体验,挺好!行,也比较满意,我们全团加导演共23人,始终都是五十来座的大巴,没拼团,很宽敞。游,总体是满意的。要说遗憾,就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安排自费项目~参观阿布辛贝神庙,实在太累,不得不放弃了。<br>  埃及游收获颇丰,甚至对我的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影响。再一个让我理解比较深刻的是:在伊斯兰国家,男女平等为什么这么难实现。从神庙很多雕像看到,法老高大伟岸,而其妻妾则依附于脚下,高不过膝;再说法老的金字塔可高耸入云,气势恢宏,其妻妾的则低矮很多。几千年延续至今,他们还是男人的世界。连做个小买卖都是男人的事,女人只在家里相夫教子,出门也用面纱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看到景区里也有这样的女性拍照留念,我想除了本人,还有谁能知道那是谁呀。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规矩也在被撼动。公共场合,年轻的面纱女也在减少,开罗也有了女性参加工作,如机场的空姐、地勤服务人员中也有了女性的身影,听说在政府部门也有女性工作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当然这么几天的旅行,对埃及只能走马观花了解一些皮毛。不管怎么,我都希望文明的古埃及不断走向现代文明的新埃及。</h3>